張廣天,1966年7月生于上海。1985年,曾組建“再見”創(chuàng)作組和“太陽同伴”城市民謠演唱組,此為上海最早的民間現(xiàn)代樂隊。在“太陽同伴”時期,張廣天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歌曲,并積極參加演藝活動。1990年初,移居北京,從事唱片制作和影視戲劇的音樂創(chuàng)作,為十幾張唱片配曲、制作,為多部電影和數(shù)百集的電視劇作曲。《戀愛的犀牛》這部劇的整張歌單,均出自張廣天之手,每一段旋律響起,劇情便開始在腦海翻涌。
從1999年開始,一部話劇,上演將近20年,依然爆場,這樣的成功絕非偶然。
99版的郭濤剛烈,偏執(zhí),更像是背對著明明,因為自慚形穢而吼叫摔椅,而讓人對其瘋狂心生厭惡。
03版的老段病態(tài),偏執(zhí),更像是面對著明明,因為其絮叨碎碎念中夾雜無奈而讓人憐憫同情。
01
“你是不是我最親愛的人,你為什么不說話。說,你是不是在外面有狗了。”
“只是覺得朕在這個家混不下去了,我還沒有男朋友狗,我只是不喜歡女狗”。
一畢業(yè)選擇北漂的我們,住在一個有著大陽臺的大臥室,每天睜開雙眼透過窗,看到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仿佛已然活在了仙界。其實,于自己而言,這樣的日子已經(jīng)很幸福了。于別人對當下所有的不滿意,只是為了自己還能越來越好,而內(nèi)心里實則早已因為走在越來越好的這條路上,因為已經(jīng)在路上,因為還在路上,而竊喜。
盧梭說過“人生而平等”,但那只是理想主義的幻想罷了,現(xiàn)實里,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公平。要非說有,那大概就只有愛了吧。上天賦予每個人愛的能力,可以愛別人,可是被愛。就像紅紅愛上了馬路,馬路愛著明明,明明執(zhí)著于陳飛。無論他們愛誰或者被誰愛,這是他們的自由,也是他們的權利,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平等,但在愛的面前,人人平等。
愛你的人,你不愛;你愛的人,不愛你。愛情總是這樣反其道而行之,但這就是我們一輩子的修行,這才是愛情的常態(tài)。
02
“說,你是不是在外面有狗了。”
“不是啊,我只有你這一條啊”。
忘掉他,忘掉他就可以不必再忍受,忘掉他就可以不必再痛苦。忘掉他,忘掉你沒有的東西,忘掉別人有的東西,忘掉你失去和以后不能得到的東西,忘掉仇恨,忘掉屈辱,忘掉愛情,像犀牛忘掉草原,像水鳥忘掉湖泊,像地獄里的人忘掉天堂,像截肢的人忘掉自己曾快步如飛,像落葉忘掉風,像圖拉忘掉母犀牛。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惟一的事。但是我決定——不忘掉他。
順從命運,看起來似乎并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這本話劇對我而言已經(jīng)不是一本歌頌著愛情的圣經(jīng),它是關于生活的。明明不是非得是個人,她可以是你曾經(jīng)想讀沒有讀完的那本書,她可以是你做到一半的to do list,她可以是你沒完成的八百米,她可以是你唯一的活下去的理由。我們多怕成為一個異類,做那些別人看來不可理喻的事,我們惱怒我們自己,為什么沒有理由地瘋狂地想去完成那些事。所以很多人放棄了這些瘋狂,他們轉(zhuǎn)向“紅紅”,轉(zhuǎn)向面包,轉(zhuǎn)向那些可以稱之為“一般人的生活模式”。沒有風險,也不會給你任何期許與渴望,僅僅是最安全的讓你茍活的模式。能像馬路一樣向命運做出反抗的人,太少。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馬路,甚至明明。甚至很多時候,我們的眼睛都擦得太亮,在黃昏找不到那個哭泣的明明。
在生活中找到那些能為之堅持的,自認為美好的事情,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
03
慢慢覺得,愛情更接近生命本質(zhì)。慢慢有些明白,愛情為什么會成為百說不厭的話題。我們自稱為人,所謂高級動物。而始終,也是動物。在愛情面前,也只有在愛情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任你是誰,都會回歸到動物本性。自私的,貪婪的,盲目的,赤裸的……
馬路較真兒的非要問清到底是一只牙刷十六還是三只牙刷十六,我的心就開始顫抖了,似乎是知道后面故事如何繼續(xù),是因為知道結局的悲慘,所以顫抖。后面每次經(jīng)典的臺詞都有感觸。
馬路一層層拆明明的禮物,精美的包裝紙下空無一物。馬路急了“明明,明明你怎么可以這樣,你怎么可以這樣對我呢?”場內(nèi)的觀眾都笑了,而我的內(nèi)心無比心酸,表情無比平靜。那種充滿了期待后的絕望,那種看到希望后的絕望,真的特別讓人絕望。
圖拉啊圖拉,你愛的白犀牛她也有了新歡了,你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大概是人在情緒崩潰的邊緣,最容易理智上面失控,馬路殺了圖拉,就好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去綁架明明的馬路,是馬路自己也不曾見過的馬路。
世界上的情事無非是我愛你你卻愛他,他又不愛你,我也不愛愛我的人。
04
從第一次看,到二刷,三刷,直到走進劇場看到現(xiàn)場版,每一次的感觸都不盡相同,而之所以不同,除了劇本和演員本身,當然還因為自己本身,年齡也罷,處境也巴,遭遇耶罷,都在變化。從第一次看,到二刷,三刷,直到走進劇場看到現(xiàn)場版,每一次的感觸都不盡相同,而之所以不同,除了劇本和演員本身,當然還因為自己本身,年齡也罷,處境也巴,遭遇耶罷,都在變化。
第一次看,整個劇,留在我腦海里印象最深的是”你是我溫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陽光下白色襯衫的味道,日復一日的夢想。“愛一個人,覺得他就是生活里全部美好的代名詞。
第二次看,馬路為明明而作的詩“一切白的東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慚形穢,一切無知的鳥獸因為不能說出你的名字而絕望萬分,一切路口的警察亮起綠燈讓你順利通行,一切正常的指南針像我標示你存在的方位”。馬路本來只寫好了前兩句,得知明明只是把自己當作陳飛的替代品,而重復著一切這兩個字,一切,一切,一切,一切,每一次的重復,都讓人揪心。
第三次看,明明因為沒有在陳飛的生日當天等到陳飛來找他,失望至極之后,將為陳飛準備的禮物送給了馬路,馬路欣然接受,以為看到了希望,而似乎這才是悲劇的開始。明明說“人是可以靠二氧化碳為生的,只要有愛情。”可是,誰也沒有得到彼此想要的愛情。
走進現(xiàn)場,馬路和明明每次拍打布景的塑料而發(fā)出的響聲,每一次都是真切的開心和真切的難過。馬路說“愛她,是我做過最好的事情。”在明明心里有同樣的話語在腦海里回蕩。我終于明白了馬路就是明明,明明就是馬路。
05
看到動情之處,心情難以自抑,當所有的鎂光燈關閉,只聽到塑料紙上傾盆而下的大雨聲時,我默默掏出手機,打開和某人的聊天對話框,打出了“愛你是我做過最好的事情”,并發(fā)送。看到動情之處,心情難以自抑,當所有的鎂光燈關閉,只聽到塑料紙上傾盆而下的大雨聲時,我默默掏出手機,打開和某人的聊天對話框,打出了“愛你是我做過最好的事情”,并發(fā)送。而直到第二天,我都看到他發(fā)朋友圈了,依然沒有回復我任何消息。
愛情本身就是有勇氣的人玩的游戲。
我傻的像明明,而那個人就是我的陳飛,與此同時我也想向那個像馬路的人道歉。
愛別人是我的自由,和別人無關,被別人愛是別人的權利,但和自己無關。
我愛的人,對不起愛上了你,愛我的人,對不起沒能愛上你。
但是,有一點應該知道,他其實沒那么喜歡你。
你相信一個人會愛一個人一輩子嗎?因為失望過,所以不相信,因為大概自己也做不到,所以哪有什么資格要求別人做得到,所以不相信。
徐志摩號稱愛林徽因,但也娶妻生子了,金岳霖倒是做到了終生未娶,作為鄰居陪伴其左右,但愛情永遠是相互的,單方面的付出,終究是以悲劇收尾。
朱安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嫁給魯迅后,終生守寡,眼看著魯迅再娶,生子,把別人的孩子視為己出,最后孤獨終老。一輩子沒有為自己活過一天,這大概才是最悲慘的人生吧。
至此,我終于明白了,王爾德所說的“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