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江南,在唇齒間呢喃已是一種享受,更遑論在春暖花開之際,漫步在平江古道,時光似是變緩,歲月難得靜好。
有人說平江是小資的:文藝的咖啡店,精致的手工店……她的確包容了現代化的商品,卻歷久彌新。如同被歲月寵愛的美人,每一刻都煥發不同樣的光彩。
粗壯的老柳樹在碧波上橫生了百年,斑駁的朝陽透過嫩葉灑落在河面上,和著兩岸粉墻黛瓦的倒影伴著微風蕩漾在心里。沉靜下來慢慢地走,平江的每一處景致都是詩意。
游平江,需人少,人多則心浮氣躁,景入不了心里。尤其喜歡早上六七點的時候,平江還在夢里,店門未開,游人未至,偶有早起的老人家拄著拐杖晃晃悠悠,也有趕去學堂的孩子一路蹦蹦跳跳。平江不僅作為一處景點,她更是老蘇州的日常,經由她去上學或購物,坐在臨河的咖啡店消磨一下午光陰……總是能在一碗糖粥的騰騰熱氣和蘿卜絲餅的香味里窺探到平江原本的樣貌。

無需多說各家創意十足的店鋪,往平江的小巷子深處走,有生機,有韻味,有溫度。譬如——丁香巷,總是會讓人聯想到戴望舒的丁香姑娘,戴望舒沒能追尋到理想的愛情,卻給后人留下對結著愁怨的姑娘的美好想象。妙齡的姑娘撐著一把油紙傘,在煙雨江南的一處街角走過,多么美好而浪漫的畫面啊,憑誰能想到這條巷子原名為丁臭呢?傳聞有個“五毒宰相”叫丁謂,他的老師就居住于此。丁謂年少時頑劣異常,多虧這位姓郁的老先生對他嚴加管教,使他的學習得以進步,并能高官俸祿。而后來的丁謂臭名遠播,故有人將丁謂老師的居住地,原為“流真坊”的老巷改名為“丁香巷”,大概是想用巷子里古丁香樹的濃香來洗去丁謂名字的惡臭吧。
“蘇州城里72條街,24條長,24條短,24條彎彎曲曲到北街。”平江就許多幽深的巷陌,每一條都有自己的故事。走進去,像是闖進了一個迷離而久遠的夢,讓人不禁想探尋現如今掛著一塊寫著陳宅或潘宅的小綠牌子的院落當年是何等的風光。
平江精巧的橋多,支巷也多,不經意間走進大柳枝巷,像是回歸與久違的老友談天。
踏著青石板,左手是民居,右手是流水,有老人家在樹下閑話家常,笑鬧的孩子嬉戲玩耍,佝僂的老阿婆在河邊浣衣。河對岸有大片的綠意涌出圍墻,隨手一拍就是一副名家的畫。
慢慢地走,慢慢地走,但愿這巷子再深些,再深些。

偶然翻出了去年的文章,那時候很喜歡平江路,總是喜歡去玩,一年去了七八次,總也不夠,后來不去了,漸漸的,覺得蘇州也不好玩了,人是不是都是這樣,過了新鮮感就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