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六(3月4日), 山西平遙長途游玩。獨自一人從一個古城到另一個古城,只是為了感受不一樣的風景和人情。
其實,我非常享受一個人的“清靜”而油來的孤獨。人生何處不孤獨,獨處不寂寞也是另一種滋味。
拿起相機,帶著詩和夢想去遠方!把看到的美景拍下來,修飾后欣賞。從而有了自戀的喜悅,且一連幾天。是“看天也好、看花也好、看云也好。。。。。。“
平遙,2003年曾去過,為此還寫過關于它的一篇隨記。時間不同,心情相似。對于它,不再費話,還是由舊作為它續緣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山西之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寫于2003年
有時,人的幸福需要與人共享!
與人共享的幸福便達到了極至。
我的山西之旅始于7月21日晚!盡管中午已知,但并不真實,直到下班后忙碌地購物--為外出做準備,才突如其來地感到幸福的真實!
山西,風景區附近的山西,給人的感受并不美好,路上顯盡煤的源地--黑,在小雨沐浴下,盡顯其真實的一面。山西的樹,尤其是楊樹,也與我們河北平原所見到的不一樣,我們的楊樹高且樹冠雄壯,但山西之楊樹卻象后娘喂的孩子一樣--樹干沒有發育好便急于獨立,于是樹干小且樹冠也瀛瀛弱弱的!
但風景區卻給人的是另一種感覺,大多數的景點都是因人文、歷史、自然等諸多獨特的一面吸引眾多的游客前來,在這里也不例外。
綿山分為前后兩部分,前以廟為著稱,后以自然風光為主。中國是佛教之國,所以大大小小的神在任何一風景區都會或多或少地顯現,但偏重不一,綿山也是如此!
雖說其是因介子推而出名,但所有的故事與其并沒有太多的源淵。不如說其開篇之傳是閆吉英這位掘綿山第一桶金的人更為貼切。
開篇之對聯內涵綿山開發者之名,上下聯首字為吉英,在廟之中點香三柱寓為門中之三,即為“閆”字。據導游小姐說:正是這位山西老板投資十三億開發綿山,養活了綿山的三、四千員工,而他所得到的是綿山幾十年的經營權,才有了今日的綿山。
想到誰投資誰受益,這是千古不變的真語!
后山,是山與水的結合。
山因水而顯靈氣,水因山而顯壯觀。盡管在這里也有人工雕琢的痕跡,但更多的是自然本身所具有的魅力。
覽過山水,觀過古城!在平遙才更顯山西人的精明,用古人的一磚一瓦,賺盡現代人的一錢一金。
而我們大名也有古時四大城門,但四周城墻已煙消云散,城內建筑更是盡顯現代。但我們卻失去了山西平遙古城獨特的舊和涵味,所以也失去了觀賞的價值。
古城人沿用祖先六百年前的建筑,引無數現代人飛蛾撲火般涌來,淘無盡之金,這不是山西人聰明之所在嗎?
唯有眼光,才成大氣!
唯有沉淀,才顯價值!
唯有耐心,才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