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練習的心態》是我閱讀完《刻意練習》后買的兩本學習類書籍的其中一本(另外一本是《學習之道》)。但是閱讀完《學習之道》后,我并沒有馬上閱讀這本書。因為我感覺需要時間來消化《刻意練習》《學習之道》的內容。實際上,因為這兩本書太好,也讓我也比較懷疑《練習的心態》能否給我足夠啟發。所以,我延遲了5個月后來閱讀這本書。? ? ??
? ? ? ? 10月2日上午——9日上午,我利用國慶閱讀完本書。讀后感覺比較獨特,有點出乎意料。原以為《練習的心態》是一本講方法論的書,因為它的副標題是“如何培養耐心、專注和自律”,但其實書籍重點介紹的是講心態,講的是克服急功近利,不要緊盯著最終目標和成績的書籍。認真一想,本書講心態又有順理成章的感覺,因為書名是“練習的心態”,而且練習本身是一個過程,要長期堅持下來,沒有好的心態,沒有耐心、專注和自律是做不到的。 ??
? ? ? ? 本書共有184頁,包括1個序言和9章內容——引言“人生就是漫長的練習”、第1章“學習開始”、第2章“以過程為導向,不以結果為導向”、第3章“關鍵是視角”、第4章“培養期望的習慣”、第5章“感知變化,創造耐心”、第6章“4S方法”、第7章“平靜與DOC方法”、第8章“教孩子,也從孩子身上學習”,第9章“你的技能在成長”。? ? ??
? ? ? ? 從這10部分內容來看,起初感覺話題老套、觀點陳舊,但真正沉下心來閱讀,卻有茅塞頓開、豁然頓開的感覺。因為它與《刻意練習》《學習之道》一樣都運用親身經歷的故事來闡述道理,猶如小時候父母給我們講故事,娓娓道來,沒有那種冠冕堂皇,沒有那種拖沓冗長,沒有那種枯燥乏味。 ? ??
? ? ? ?本書雖短,但給我不少的體會和感觸。? ? ?
? ? ? 練習是長存于我們的學習、生活和過程中。從小到大,我們在不斷試錯、學習新事物、練習新技能的過程中成長起來。正如作者強調的“人生中值得去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練習。人生本身只不過是一個漫長的練習過程,一種永無止境的優化各種行為的努力”。令人不解的是,練習對我們如此重要,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漸漸失去了“練習的心態”,練習過程變成一種痛苦和煎熬:我們只盯著目標和成績,內心充滿壓力和焦慮,因此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時,經常剛開始就放棄,或者面對生活或工作的挑戰,無法耐心又專心地應對。事實上,當我們專注地做某件事的時候,比如認真閱讀某個章節時,經常沒有感覺到時間的流逝、他人的行動、焦慮的情緒,有時候甚至忘記自己身處何方。更重要的是,適當的練習不是苦差事,而是一個有意義的過程,可以幫助你發展出耐心、專注與自律這樣看似難以獲得的優秀品質。這些優秀的品質是我們成功和幸福的重要法寶。? ? ? ? ??
? ? ? ? 成功和幸福的秘訣在于“關注過程,而不是緊盯目標”。作者托馬斯M.斯特納認為目標是過程的結果,不用時時抬頭校準,而是應該集中精力在過程上,享受這個過程。我們做任何事,最終能達到物我兩忘,忘卻目標,就是最高境界。比如書法,專注在一筆一劃,感受到力在筆尖和紙面的流動,大腦中一片寧靜,這才是真正的快樂。與此相反的是,從學校教育開始,我們就習慣了關注結果,成績、名次、收入、職務、房子、車子、衣服等成為考量我們成功和幸福的標準。尤其是進入社會后,各種信息都在提醒我們,這是成功的楷模、這是幸福的模樣、這是人生的贏家。哪些不是我們想要的?那是他們為了某種目的向我們推銷的。可悲的是,我們時時拿理想的結果和當下的自己進行評估,處處拿著自己和同學、朋友、同事、鄰居、親戚的情況進行對比,導致我們無法耐心地丈量努力的過程,無法愉快地體驗沿途的風景。大多時候,焦慮、痛苦、失落的情緒并非來自他人的指責,而是我們固有的思維習慣造成。因此,要緩解痛苦、實現目標、獲得幸福,我們就要將時間集中到當下,一步步地實現目標。只要長期堅持下去,有天驀然回首我們會突然發現自己進步了一大截,遠遠超過自己的想象和目標。? ? ??
? ? ? ? 自律、耐心、專注是塑造幸福人生的重要保證。如何培養過程導向的思維,把關注點從未來遙不可及的目標拉回現實,踏踏實實的通過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理想呢?要竭盡全力保持自律。作者把人的心里狀態分為自我和觀察者兩個層次,通過不斷強化觀察者的角色,來時刻觀察到自我關注點的偏移,從而切換視角,掌握活在當下的奧妙。自律能夠幫助我們理清目標、分清步驟、防止偏離、調整情緒。要竭盡全力做到耐心。要做到耐心,首先要認識到,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時間,也不可能都做到盡善盡美的。目前,我們經常被“得到這樣產品、做成那件事情,你的生活將趨于完美”觀點困住。這種觀點把幸福、成功建立在某個特定地方、某個時間點上。比如,我們經常認為獲得1000萬元后就幸福了,獲得某個工作、某個職位就幸福了,登上珠穆朗瑪峰、去過麗江就幸福了。完全不是這樣的。實際上,我們在目標完成后的一個短暫時間點后,會感到幸福,但不久就感到失落。幸福和成功是一個不斷經歷、不斷實現的過程。正如《財富取決于極少的大高潮,幸福取決于較多的小高潮(https://mini.eastday.com/a/170926075228933.html)》一文講的“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我要補充的是,即使實現了巨大的富裕和成功后,也會瞬間失落,除非找到了新的目標。如果沒有找到新的目標,就會像唐玄宗、梁武帝那樣成為虎頭蛇尾的典型。其次,要耐心就需要與比較、無聊、沒有目標和沒有計劃做斗爭。在耐心做某件事情的過程中,我們緩慢的進步和辛勤努力,遇到別人一夜暴富、一舉成名的話,大多數人會不戰而敗,我們天性喜歡迅速、簡單、不費功夫。幸運的是,耐心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但是因為大多數人不喜歡,我們少數人耐心了,所取得的成果巨大無比。要竭盡全力全神貫注。如果說耐心是實現長期保證,那么專注就是實現當下目標的基本保障。《練習的心態》提倡的是“過程思維”,目標是停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并且通過專注將我們的精力引導到當前選擇的活動中,享受其中的喜怒哀樂。在HBO 的巴菲特紀錄片里,巴菲特講起一個故事:比爾蓋茨的父親讓比爾蓋茨與巴菲特各自在紙上寫一個詞,說說什么是對他們的成功影響最大的。結果他兩人一翻紙張,上面都寫著同一個單詞 —— Focus。專注有幾個好處,一個是樂在其中,一個是活在當下,一個是效率極高。專注的最大敵人是朝秦暮楚、朝三暮四。朝秦暮楚讓自己在多個目標中徘徊,分散精力,效率低下。所以,我們要養成“一次只做一件事”。表面上來看,這種“一次只做一件事”的效率低、進度慢、讓人心慌。但如果做一件成一件,長期來看速度反而更快、效率反而更高、滿足反而更大,何樂而不為呢?? ? ?
? ? ? ? 高效使用4S和DOC方法是精進躍遷的重要手段。前兩年有本書籍《精進》,今年有本書籍《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都比較火熱。前者講的是如何用持續精確的努力撬動最大的可能,后者講的是成為高手的思維模式和方法。這兩本書我都沒有看完,但僅僅閱讀部分內容都有很大收獲。但值得警惕的是,像類似這兩本書的成長類、成功類的書籍也許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我們渴望找到成功、幸福捷徑的天性,導致我們“閱讀時感動、放下不行動”。我并不是否認前面的觀點,而是說要抓住成功、幸福的根本性東西,那就要通過簡化(simplify)、細分(small)、縮短(short)和放慢(slow)4S方法,培養練習的心態;通過做(do)、觀察(observe)、糾正(correct)DOC方法,保持內心的平靜。我們人一輩子,是一個質量守恒的過程,小時候加法做得多(不斷學習新東西),減法做得少(慢慢地減去了天真等優點);青年時期,學會了越來越多的東西,擁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失去了很多東西,喪失同樣多的機會;到了中年、晚年,我們失去東西比獲得的東西要多、要快。同時,當今的社會節奏加快、信息增多,我們要增強做加法的能力,更需要強化減法的能力。我們要更加聚焦于目標,消除雜事干擾,就必須做減法,就必須學會4S方法,簡化目標、細分步驟、縮短時間、放慢步伐;就需要保持心靈平靜,關注當下的生活,沉湎于實踐、反思和改正的循環過程中。只有具備目標、方法、心態、格局的體系才是取得長期勝利、濃厚幸福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