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 ? ? ? ? ? ? ? ? ? ? ? ? ? ? ? ? ?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看到這,我并沒有意識到已經看到了結尾,愕然一愣,“這就沒了?”內心空落落的,如同在彌漫著霧水的江上撐著小船,不知歸處。
矗立的白塔,翠綠的河水,古樸的吊腳樓,高聳的青山,一位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這是沈從文帶給我們的邊城;寂靜,自然,清閑,這也是沈從文心中的故鄉(xiāng);健壯,黝黑,爽朗,善良,這是書中美好的生命。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边@句話總是對的。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有一種不為世俗所沾染的淳樸自然美,茶峒人也具有最原始的性格。他將邊城寫得世外桃源一般的美,更令人向往的是邊城人是仗義淳樸,即便做妓女的也讓人生不出一絲的鄙夷之心,而老船夫的不收錢,買煙葉買茶葉的行為也許更讓喜歡斤斤計較的世俗人感到羞愧。這樣的風俗人情與美景,才會孕育出翠翠,天保,儺送這樣純美至善的湘西兒女。
這也是一方充滿愛的土地。翠翠的媽媽與士兵間凄美的愛戀;翠翠與爺爺之間溫馨的關切;大老二老之間堅不可摧的情誼;更不用說貫穿整本小說之中,天保儺送翠翠之間朦朧青澀卻真摯的感情。
然而誰也不曾想到,自此后儺送只能站在岸上,他至親的哥哥卻沉入湖底,痛苦與自責折磨著他,最后,儺送也選擇離開。
天保死了,儺送走了,翠翠俱失矣。
最后,連爺爺都去世了。這個世界上,只剩下翠翠一個人等待。
很多人說這是悲劇,可我覺得,這未必就是悲劇,因為他們心中都有愛。他們帶著愛生活,帶著愛逝去,帶著愛離開,帶著愛等待。因為愛,他們選擇了自己不同的人生軌跡;因為愛,他們留下令人悵然神傷的過往;也因為愛,翠翠的等待才會被點綴上期待幸福的幻想...
故事里的每個人都純白如紙。其實看書時總覺得翠翠那拖泥帶水的態(tài)度讓人心煩,可現在突然一想便覺得這也是她成長的表現。從“懵懂時的不知如何回應”再到“成熟時的堅定等待”,翠翠的性格就在這一場戀愛中被慢慢地打磨完整。? 況且,“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若處于漩渦之中,誰都會手足無措,更何況一個不經事的山中少女呢。
翠翠日復一日地等待著儺送,她難過,可她并沒有絕望。故事里沒有一個人讓我們感到仇恨。當翠翠坐在水邊聽老兵講新鮮故事,講爺爺的故事,講爺爺沒講出的一切時,我們感到的都是輕松。
盡管有時隔閡在所難免,但只要我們相信純潔善良占據著多數人的心靈,就不用一貫悲傷和難過。我們于是又有希望了。
富有希望,寧靜又充滿愛,這不是我們每個人心里的邊城嗎。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