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我開始了一些外部投資。到現在,恰好一年。反思將這期間我在投機和投資上所走過的一些彎路,想將所驗證過的一些道理整理一下.
2016年九月,我參加了某個商業機構發行的茶票,并且茶票開始在國版交易中心交易。這一交易是利用資金托盤原理,在茶票發行的初期,迅速抬高茶票價格,造成供不應求的勢頭,從而營造二級市場供不應求,蜂擁而上的假想,然后賣家漸漸放出手中的存貨。通過幾次放盤,吸盤,去收割二級市場的資金。由于可觀,在國版交易中心這種二級市場里,一小拔資金就足以成為莊家。而這種投資游戲,要么在第一時間內,和莊家一起成為做勢商,在一級市場就開始交易,要么就在二級市場淪為被收割的韭菜。沒有其它選擇,只有這種必然性。因為你永遠都想不到莊家下一步是如何去操縱K線圖走勢的。但是,誰又能料想,螳螂捕蟬,黃雀在后。2016年年底,國家一紙令文下來,停止國版交易中心的交易,所有在市場進入的投資者,也包括莊家,產生了巨大的損失。
區塊璉貨幣,也是在九月份,這個商業機構發行了區塊璉數字貨幣。這種數字貨幣,所描繪的商業模式是一拆十,然后再一拆十。給早期投資者的利潤增長帶來非常大的想像空間。參與九月份數字貨幣在貴陽市的區塊璉峰會時,貴陽市市委書記也蒞臨現場,并且區塊璉界到場的高手云集。創始人滿懷激情,暢想,地說要打造日成交超千億的交易額。事實到了后期,項目的打造嚴重變形,據創造團隊說區塊璉的技術模式錯了,沒有做到公璉。不得已,團隊只能以另一種方式重做了一條公璉。但做為早期的投資者,原來區塊璉資產的投資擁有者,不得已,又損失了一次。
三架馬車一起跑。茶票,數字資產,所以也少不了股市。這家公司最初的構想是,將發行區塊璉資產的公司,通過二級市場流通,形成價值,找到A,B,C輪投資,并最終實現被上市公司并購,在并購的同時,成為新的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可惜資本市場總是血淋淋的,在玩的過程中,反而被上市公司原股東吸走了上億的資金。至于是怎么吸走的,具體細節外人自然不知道,但據公司內部高管所言,是他們在炒高股價的同時,對方趁機砸盤。所以在這拔并購里,公司的股東被套了,損失巨大。
綜上所述,當投資不懂得以價值投資做為取向時,以投機的方式來做,就像一個漩渦,它在席卷外在事物的同時,將自己周圍的一切一并席卷了。但你遵守了不正確的“信”,公司內部的高層,離信息源最近的那一拔,被觸不及防的浪潮打的更慘。當然,從哪里輸掉就從哪里拿回,如果是居心不正的團隊,他們會自然想盡一切辦法從市場拿回。
反觀這段投資經歷,真是痛定思痛.迷信權威,賭性,隨大流,.這都是人性的里的本能,可人之所以能不斷進化,就在于能用元認知能力去控制自己身體里的獸性和本能。因為相信某種商業模式,相信某個權威的人,就忽略了項目在操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沒有具體去了解項目,而做了重倉的投入。其根源,還是出在了認知之上,出在了貪癡之上,出在了選擇上,沒有正確的概念來指導選擇,從一開始就必然注定了其慘敗性。好在所投資的這家公司沒有跑路,即便是走了彎路,走了投機的路,也還一直在校正的過程中,投資的損失才有可能拿回來。
2017年1月,我開始訂閱李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在這個專欄里,才開始了比較系統的對投資的理解。投資的首要是避險,用來投資的錢永遠只是一部分,不能拿全部。投資背后人的智慧,資本的概念,以及時間的維度來看真正的資。諸如此類的正確概念,不斷地在校正著我的操作系統。
其實,本不應該出現我告原區塊璉公司一案的,因為合格的投資人,在投資前其實就應該做好風控,所謂的風控即是擇法眼,能夠有足夠的智慧去辨別項目的團隊,優劣,然后做出投資,買定離手即便是項目失敗,也能充分理解接受。只是這個項目的操作到了后期實在是嚴重變形,去公司找他們高層了解情況時,沒有一個充分合理的解釋,并且發現他們團隊內有暗箱操作的痕跡。在失出了對團隊的信任后,才向法院提起了訴訟。
接著談笑來老師的專欄,有了比較理性的投資觀后,我開始了區塊璉的投資。由于對這種去中心化資產的長期看好,我買入了一些比特幣和以太坊,并在任何暴跌的情況下,持續持有。7月,挑選了幾個項目的ICO。沒過兩個月,市場上ICO的浪潮越來越大,各種不知所謂的ICO項目在滋生,不乏有是從ICO中圈走一批錢,然后在交易所又收割一拔的項目,亂象叢生。八月份就聽到各種區塊璉群里在議論政府的監管,各種惴惴不安,然而又各種欲望蠢蠢欲動。然后就到了九月份。九月五號,政府新政策一出,ICO平臺個個關門大吉,區塊璉界一片嘩然,各種數字貨幣價格應聲而落。九月五號上午,暴跌,BTC去到了22000一枚。下午,主流幣回升,比特幣重新回到28000。過了一晚,九月六號,上午還是暴跌,同樣,下午回溫。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對價值,對長期有著強烈概念的,是很難不心情起伏的。也就會出現笑來老師所說的牛市里虧錢的情況,追漲殺跌。想起了巴菲特在面對美航事件,股價狂跌時所做的事情:一邊譴責美聯航,一邊大量地買入他們的股票。為什么呢?就是看到長期的價值投資,看到了因消息而被錯殺股價背后的機會。但這需要多大的智慧呀。但還有一點,我相信,巴菲特也充分考慮到其中的風險性,投資的前提是避險,拿自己可以承受丟失的錢去投資。
回顧自己在一拔浪潮中的表現:
除了主流長期價值投資之處,我也有不堅定的時候。不堅定表現在,拿了一部分小比例資金,聽了朋友的話,買了自己也不知緣由的山寨幣,抱著一周翻幾倍的貪念。這種沒有價值的區塊璉資產,在政策出臺的一夜之間,縮水90%,并被停止交易。一切都觸不及防。
也有幸運的時候,7月份我選了幾個團隊還靠譜的項目,投入了一部分資金參與了他們的ICO,也實現了在二級市場早期利潤翻倍。
于是乎,在這一輪的ICO,區塊璉界暴跌暴漲中,貌視波瀾不驚,但我絕對體驗了一把過山車的感覺,同時在將自己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的學習所得做了踐行。通過各種投資金和投機模式的比較,更加看清楚了真理,并在投資世界中驗證。那是個和現實相反的鏡像世界,運氣的成分很重要,因此,再次強調,避險是剛需,永遠不要拿自己的全部去賭。長期的概念很重要,要經歷過幾個周期,才能看到真正的趨勢。
最經典的一句,是一位朋友的總結:投資者昌,投機者亡!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