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時候嘗試過寫詩,至今能記住的不過一首《旖旎》,前后幾個月吧,自己越來越陰郁,寫的詩卻沒有長進。
所以沒有再提筆,大學畢業嘗試寫小說,沒想過還能重新提筆寫詩。
初來簡書的時候,隨便點了幾首首頁詩,心想不過如此。有一絲審視的心理,去讀了當時詩專題主編陳汐年的詩。沒想竟讀到了自己喜歡的。感動我的是,是他對詩認真的態度。這世上竟然還有用如此心性寫詩的人。
此后接觸了北海源、路人鋒、翠姑娘,這幾個人,各有風骨,對詩的熱忱是相通的。
因為一顆被感染的心,我重新開始寫詩。剛開始只是當消遣,寫的詩都不成形,但大部分還是沒有刪掉。
事到如今,也能坦然地看待自己了,總會有個過程。最開始的詩,畫面很單調,有點無病呻吟,但是我從不懷疑自己對詩的敬畏,即使是自己不滿意的詩,也稱得上是真正的詩,只是缺乏技巧罷了。
慢慢地,寫起詩來更從容,這詩還沒完成,心里就大概知道是什么水平。人的賞鑒能力大多高于自己的創作能力,這個不假。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思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遇到了一些人。
在我心中,詩寫得好的人,應該是這樣的。
一、詩寫得好的人,不止接觸詩這一種題材
比如陳汐年、北海源、2020號,他們都不是只寫詩的。小說、散文,都有所涉獵。我自己也有親身體驗。高中剛開始接觸詩,總是被自己單方面的情感所控制,根本談不上自己去駕馭詩,而且寫出來的詩畫面感很弱,后來開始寫長篇小說,才知道,寫小說才是真難。很早的時候,腦子里有些迂腐的念頭,覺得寫詩的人餓死也應該,不能委屈自己去寫迎合大眾的題材。這種想法太幼稚,你沒有接觸過,就沒有資格評判。
如果你有駕馭小說的能力,同時有寫詩的熱忱,那么你的詩作品應該不賴。尊殤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為你已經跳出了很多框框,用天馬行空來形容你的思想也不為過,從此你的所寫不僅限于你所見,你所想的不僅限于你所見。詩,不應該只是寫自己見過的內容。
翠姑娘,一般只寫詩,但是她的散文也是不賴的,可以說散文也像詩。隨筆幾句,就讓人不得不感嘆,佳人之作。
當然也有例外,道一上人,我在簡書只看過他寫詩。他是一個真正喜歡且一直在研究如何寫詩的人,他的詩色彩和畫面感很強。只是偶爾會在意有人不懂他的句子,個人建議,不必在意,寫得再淺顯,還是有人不懂的,若是感興趣,試試寫小故事,如果你寫故事,別人還是不懂,那就不止是詩的問題了,也許是你習慣的表達方式有些晦澀。
二、詩寫得好的人,情商都不算低
這是很主觀的感受。最開始讓我有這種感覺的就是陳汐年和北海源。汐年年齡不算大,但是很多事情看得開,有些過激的言語,總是他第一個承受,沒有看他失控過。我記得他說:如果都去理會,我哪有時間寫文?
是啊,你若真是喜歡詩,喜歡文字,何必花那么多精力去爭辯呢?要知道,那些中傷和自以為起義的人,都不是真正研究文字的人,何必浪費時間在這些人身上,贏了,自然會有下一輪爭辯,輸了,你的時間也耗盡了。但是,很多人想不明白這個道理。
汐年的情商高,還體現在他給別人提意見的時候。要知道,有些詩,都稱不上是詩,在我看來,沒有評論的必要。但是他總是耐心解答,提出意見,別人也樂意接受。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人在群里發了一首《夜行》,讓大家提意見。
說真的,有幾個發鏈接請你提意見的人,是真聽得進意見的,無非是想得幾句夸獎。
所以這鏈接出來,有人說好,有人不理。我是后者,因為那是一首有詩形而無詩意的作品。
只有汐年說了一句:你若趁著月色,出去走走,應該可以寫得更好。
這一句,有震撼到我。這是一個多么溫柔的人,多么溫暖的人。
如果說陳汐年是一個溫暖少年,那么北海源在我心中就有點像“老狐貍”了,他實在是太擅長平衡關系了,其實很多人很多詩他心里都有清晰的看法,但是他從來都用對方最可取之處去激勵。所以,溫柔也是他的詩最獨特的氣質。
能堅持自己的寫作理念,給別人提出意見,且不讓對方覺得難堪,甚至讓對方心存感激,這是情商高的體現。
三、詩寫得好的人,應該對美有敏銳的直覺
大家應該知道我說的是誰了,2020號。
通過繪詩成圖,認識了這個風雅之人。最開始以為他跟翠姑娘一樣,是位才華橫溢的佳人。后來才知道,這是一位溫柔到極致的先生。
不僅是溫柔,你看他的簡書主頁都是一種享受。這是一位很有生活品味,藝術鑒賞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高的人。欣賞他的人應該不分男女,但是女生居多。我們寫詩一般都會配一張圖,從主頁的一排配圖能看出一個人的品味。
我的想法比較狹隘,如果一個人給自己的詩配一張美圖的能力都沒有,那這首詩不看也罷。
你不必事事精通,但起碼要懂得欣賞。即使是欣賞一幅看不懂的畫,欣賞一段聽不懂歌詞的樂曲,還能被感染,再把這種感覺傳達給別人,讓別人也體會到這種美。那你本身就是詩人了,對于美有敏銳直覺的人,若是想寫好詩,別旁人要容易得多。
除了2020號,張震先生也是這樣的人,他的主頁主要是畫作,但你仔細看他配圖的文字,就知道,這不就是詩人么?
梅涼不懂畫,但是愿意去瞻仰各種美的東西,所以對于自己的詩一直有比較清醒的認識。若是不滿意的詩,就不可能寫完再發表。凡是發表出來的詩,都是尚可的詩,說是尚可,是因為它并未達到我向往的樣子。是自己的功底問題,怪不得這詩本身。
四、詩寫得好的人,也懂得欣賞音樂
懂得欣賞就可以了,不需要成為什么大家。梅涼就會用陶笛吹一段《故鄉的原風景》,其他樂器都沒有接觸過,但是沒事喜歡唱歌,會跑調,也破音。因為對各種音樂的包容度高,所以看到一首詩,若是有想朗讀的念頭,能很快想到和它搭配的曲子。
像微藍若海,一直在讀楊昊田的一百首情詩,背景音樂都選得很是用心。讀詩的人,應該特別有感觸。若是好詩,讀起來節奏也是很明朗的,不一定是反復詠嘆的節奏,就算是突兀,只要是好詩,讀來都是一部劇。
詩歌詩歌,詩不就是歌么。很多歌詞也能給靈感,像陳粒的《祝星》,是我很喜歡的歌,那一句詞,至今在我心中都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你背對著山河一步步走向我
你腳踏著山河一步步走近我
你打開了我的軀殼
你喚醒了我的耳朵
帶走我——《祝星》
趙雷的歌詞基本都是詩。不管是中國風現代風,都有好詞好曲。懂得欣賞曲調,懂得欣賞歌詞,你才能知道自己的詩節奏對不對。
梅涼不會寫古詩詞,從未研究過,但也不自量力會寫。要寫古詩詞,一定要熟悉韻律才可以,這是要花功夫的。大概是三個層次:1什么都不懂,亂寫一氣,只有詩形;2熟諳韻律,嚴格執行,有詩形但是詩意不夠;3在韻律基礎上,突破桎梏,寫出超韻律的美。
我是第一種,大部分人是第二種。但即使不知道怎么寫,卻也能粗略判斷這詩的品。穿越者木易君的詩,總是給我這種感覺。我不是特別明白這格律,但是節奏很好。最重要的是,那詩里的畫面就完完整整地呈現在我面前了。
所以,詩應該是復合的概念,只是埋頭研究詩形的人,不懂詩從格律升華出來的美,很難突破瓶頸。
五、詩寫得好的人,是對詩有敬畏之心的
在這里要感謝開道者,你在簡書寫的第一篇字,是給我的勸心,梅涼不才,回的詩很是拙。但是你明白就好了。
不敢在你和耳風的專題刻銘,是因為自己到現在對詩仍然心懷愧疚。
先有詩還是先有人呢?也許很多人以為有人,才能寫出詩的。但是我心懷愧疚,我覺得應該是先有詩,才有人的。
所以這篇文章的題目不是“好詩人該是這樣”,而是“詩寫得好的人該是這樣”。
我個人以為詩是自由的,詩的自由高于人的自由。好詩在我心中是神跡,是高于詩人本身的。
詩人只是傳播者,就像佛法和僧寶之間的關系。僧寶在弘揚佛法的時候,不能摻入過多自己的解讀,除非你真的是了解了其中深意,你的解讀才能被大眾信服。所以佛經還是以梵文的發音被鐫刻下來。
可是詩總是因為人的格局而受限。因為讀了涼白唐的詩,我有了新的困惑,發現自己的詩氣場不夠。
同樣是情詩,楊昊田和涼白唐的詩一看就知道是先生寫的。這也許是男人和女人在性情上的區別,可先生也能寫得深情細膩,這就是我把道一上人和2020號錯認為女子的原因。
先生寫詩,既可以大氣又可以細膩,可是女子寫詩,好像很難達到這種境界。女子感傷的細節太多,所以景物描寫和情感描寫占了很大篇幅。最近看涼白唐的詩,很是喜歡。還沒來得及寫評,幾十首詩一口氣讀完,沒有一首不喜歡。
我問開道者,如何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呢?因為我自己的詩,偶爾有兩句不錯的句子,但是整首詩顯得很是單薄,像紙片一樣,經不起風吹雨淋的。
沒想到開叔有心,竟然寫了一篇兩千多字的評論和解說給我。若是有一個人,讓我提筆為ta寫這一篇文,那我得多愛他才做得到。[評詩論意] 且將情話枕邊敘,森羅萬千都是你
你了解游吟詩鬼耳風和他的詩,你對他的評價很是中肯。耳風也是了解你的,我覺得提筆不易,他說你會覺得行文值得。
你們都是真心愛詩的人。不輕易落筆,落筆便值得。
以上的五種人,是我心生敬佩的人。有的人兼具這幾種特質,但是無論如何,都是人品詩品極佳的人。不能一一列舉,梅涼的關注的人,都是這樣的人。本文列舉的,只是典型,且是梅涼相對有把握的。還有很多優秀的詩人,等我去發現,去欣賞。
關于他們的詩,在此文中有詳細評說。留下詩文,梅涼為你寫長評
之后,大家會看到我給涼白唐寫的長評。須得花些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