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 核桃小姐
朋友評價我做事看似漫不經心云淡風輕,實則目的性很強。
我是一個特別強調目的性的人,專業術語為目標驅動型,看似吊二郎當但總會讓她們大跌眼鏡。
我對自己的評價是既能夠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過,也能平淡中噴出絢麗的煙火,是一個專食人間煙火的小俗女。哈哈哈哈
看似漫不經心的背后拿我想要的,每次看短訊、讀書我都會記下對我有用的東西,以下是對我影響重大的幾句話,這幾句話對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并且質的飛躍。
1、《窮人與富人思維》中一句對努力與辛苦的定義
努力——幫助我們提升自我,達到更高的成就
辛苦——為了生存的茍且所重復的不具有成長性的勞動
生活中很多人以努力的名義辛苦著,卻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成長,就像工廠里的流水線工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工等等,這是多數人都會存在的問題。
努力的核心不是孤獨,不是勞累,不是痛苦,更不是抱怨社會的不公平。
努力的核心是思考,思考自己的問題在哪里,然后解決之。
一句雞湯“沒有格局的努力都是無用功”,倘若我們能夠常反省,多思考,從一次次的選擇與一次次的試錯中提煉出自己所要的東西,這雞湯也是營養品,喝了反倒有益于身心,強身健體。
2、社會就是一個圓錐,每個人都在圓錐的高上面爬,你和同等水平,不同領域的人的距離就是你所處平面圓的直徑,只有你的水平更高,你接觸別的領域的人的距離才會更短。
舉一個例子可以很直觀的顯現:三流的投行員工認識三流的演員不太容易,但是投行老總和大明星就可以出雙入對。
這個社會的定律就是這樣,黃金時代,我們個人又不可以逾越。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從一次次的選擇與一次次的試錯中提煉出自己所要的東西,不斷地有實質性的成長。
3、利用自身條件,用聰明的方法借力借勢,利用以物換物,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
特別在創業前期,自己的弱項不要找機會讓它“發揚光大”,變換思維讓專業的人覆蓋掉薄弱的東西,并不是說短板就不用補,而是更聰明地補充到自己的體系中,把各項我們沒有的資源和強項以合作的形式添加進來。
這也是當初一個小小輔導班就招聘了兩個老師的原因。教育授課是我的弱項,溝通聯合是我的強項,短時間內我也不可能得到系統提高,資源整合卻能夠起到這個作用,索性把不擅長的事情交給專業人做,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到最大化。
世上沒有面面俱圓這種事,亦無可能兩全其美,用聰明的方法借力借勢,這也是一種能力。
4、積極的活躍在各種學習論壇、社群、交流會、整天想著學習和長進的人,久而久之便會患上知識焦慮癥,焦慮占據了太多時間,以至于很難有所成就。
這也是我目前的所處的狀況,每天翻閱大量書籍但卻莫名其妙的焦慮,感到迷茫。
看到這段話后瞬間開悟,突然間找到自己迷茫的點。迷茫是因為覺得所做的事情沒有成就感。雖然內心深知它的價值,但價值沒有瞬時體現出來就會覺得很空洞。
如何去讓這件事有成就感呢?輸出,輸出價值。思考并轉化,這也能促進自己思考、反省、總結。
5、找沒找到自己的Passion所在,比你從哪個學校畢業更重要,passion就是你的核心自我認同感,善于挖掘和拔高自己這件事的意義。
很多人認為得到大把大把證書,考研成功,功成名就,才是人生贏家,不過傳統思想在作祟。
導師講:你最終能夠從大學里帶走的是素養,性格,好的習慣,以及思維方式的轉變。
社會大學真正催人老,實習一載所的經驗,勝過十年學堂生涯,犧牲一點天真,換回寶貴經驗,一點也不吃虧,取決于你的核心自我認同感,人各有志,自適其適。
關鍵是有沒有找到自己的passion,清楚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自己堅決不會碰的。面對堅決不會碰的,宜速速鞠躬致敬,知難而退,把時間浪費在自己喜歡的上面。
以上是我讀書筆記中影響蠻大的幾句話。每次讀書時做讀書筆記,時常翻閱并思考,這也是源于一個朋友對我的忠告:看過書之后要感悟,要么書就白看了。所以每次我都會盡量把書中的東西記下來進而轉化為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