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Conversational Interfaces: Where Are We Today? Where Are We Heading?
作者:Cosima Mielke
原文鏈接:Conversational Interfaces: Where Are We Today? Where Are We Heading? – Smashing Magazine
譯文正文:
電腦和人類使用不同的語言。所以想要互動起來我們需要依靠用戶圖形界面(GUIs)。但是(GUIs)本身也存在一個障礙:人們不得不去學會如何使用它們。比如隱藏在菜單欄里漢堡按鈕可以觸發一個動作,這是需要人們去學的。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語言識別進程的提升,我們踏上了一條通過對話式界面與數字服務互動越來越簡便、易用和高效的路了。
虛擬助手生活在信息應用里的他們可以幫我們安排旅程,線上購物,訂票甚至是處理財務——這些通過聊天就能搞定。到今天一些依賴于有好的對話來培養客戶關系的應用不斷增多。在這篇文章里,我們將要看看對話式界面的現狀,它們帶來的挑戰以及發展方向。
野生的對話界面
對話式界面現在仍然很少見。但是慢慢地,越來越多的應用離開了可信的GUI轉而投入個人聊天式的懷抱去了。一些對話已經開始使用人工智能了(AI)——想想“壞壞的”Slackbot吧【大概百度了下,是一款辦公實時溝通工具,個人沒用過】——然而其它的應用也在幕后使得人們促進了這種交流方方式。
【接下來作者舉了KLM、PANA、OPERATOR的例子,暫不譯文字只留截圖在文末...】
構造對話式體驗
如同聊天一樣簡單,對話式界面要求設計和開發人員離開現有的習慣來適應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我們在GUIs當中所熟悉使用的設計方式不會再以對話方式為主導的界面中奏效了。當視覺設計地位下降而文字得到垂青的時候,你說的內容和方式比之前變得更為至關重要。Matty Mariansky(計劃應用機器人助理Meekan的創造者)認為內容和形式的分離在對話式界面中完全消失了,內容此時也成為了一種形式?!芭c機器人對話的時候,你進入了空白之地”,“機器人的工作就是抓住每個機會去暗示下一步怎么走并且強調那些不甚熟悉的方面”。所以如何正確的聊天呢?Matty分享了他在創造Meekan的經歷中學到的很有價值的經驗。
很重要的一點:給用戶呈現選項的時候盡量簡潔。避免開放式問題,建議哪種你正在尋找的答案。如果你需要知道一位用戶的T恤尺碼,“你穿什么尺碼的T恤?這里有中號,大號和特大號”。同樣的,不要把太多答案放到一句話里,并且不要搞混選項。一旦你知道了一個開放式問題的答案你應該問下一件事情了。確保你正確理解了答案,重復它。而且經常保持讓用戶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所以為了避免困擾,不要在沒有清楚的溝通前轉換任務和話題?!斑@里依然沒有規矩;我們做自己的?!盡atty最后說道。
因為文字很關鍵,那么設計師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適應呢?也只有大公司才能做到對話式界面嗎?Adrian決定把他的網站變成對話式的來獲取第一手資料。他分享了他在全面的報道中的經驗。
在他的試驗中交談要讓人感到自然是中心點。只是使得對話過程僅僅能用是不夠的;他們也要從社交角度入手。假如把信息和重復的話隔絕開就會感覺不真實。在現實對話中,人們會在互相聊一些有關天氣方面的話才換到一個新的主題去。也不會再聊回到天氣。A的網站在這里做的很棒而且有一些讓人驚喜的細節展現。聊天的語調友好而且熟悉——就像回頭客樣受歡迎——并且交談的時候會從之前游客離開的地方開始。另一個很討巧的細節:從Medium和Twitter跳轉過來的用戶會問問他們是否在UX領域工作。如果他們是這樣,交談的話題會轉到UX方面去。
如同交談本身在對話式界面中很重要一樣,僅有文字是不夠的。A指出,“不生動,沒交流?!庇猩鷼鈺黾咏缑娴幕盍Γ说淖⒁饬蛷娀痈?。恰當的時刻在這里顯得尤為重要。延遲回應的時間增加了人性維度——很像你看到你的朋友與你聊天時在打字的那種期待。這些被很好考慮過的活躍技巧使得人們感覺到他們很積極的參與其中。這真是個鼓舞人心的一步,證明了對話式界面今天已經在網頁設計中占有一席之地了。
語義理解和聊天機器人引擎
設計對話式界面時遇到的最大瓶頸還是處理語言本身。人類說話寫作的時候會犯點語法或者排印的錯誤。他們使用俚語和微妙的表情來表達想要的——這方面就難住了計算機。所以這也就不驚訝為什么很多服務需要花費很多人力去維護對話式界面了。不過技術進步的很快,語言本身也是如此。
#接下來作者舉了Facebook的DeepText、SuperScript、Wit的例子。簡單說下,D聲稱可以用接近人類的準確度和20多種語言來理解每秒數千條的推文。將來語義理解引擎會從人們的表達中抽取目的,情感和人、地點、事件的信息。S可以像私人助手醫院回應輸入并且恢復不活躍的對話。甚至支持多人同步交談。W也是免費創建文字或者聲音機器人,教給他用戶在交談時候的用例,它就會學著回應...
窺見未來
未來會怎樣呢?一個仍在制作中的叫Viv的AI平臺正試圖通過智能對話式界面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與電子設備和服務之間的互動。它致力于變成我們口袋里的助手,處理像是預訂酒店、轉賬或者打車這類任務時更高效。同樣它也會變成我們開發網站的方式。看好Viv是因為它的系統是不斷學習的。動態程序的產生是奇妙的地方:開發人員不必句句教它。Viv被訓練圖理解用戶的意圖,并且掌控請求的程序是基于此而動態產生的。Viv的創造者Dag形容這種方式是“能自己寫程序的軟件”
對話式界面還處于初期。還有障礙去跨越,也需要我們去發掘可行的地方。不管如何,這也意味著要踏出新的路來。是時候去試驗,用理念思考和去做些新的東西出來。(譯文完)
做這個周譯的系列目的是為了把英語學習和設計專業兩者結合起來——“學是為了更好地用”。翻譯水平很有限,很多地方讀起來硌眼睛,還請大家多多留言提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