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0 16:19:29
最近,LPPL模型在金融市場中的運用越來越廣,LPPL模型認為金融市場處于自組織臨界狀態(tài),泡沫的產(chǎn)生往往伴隨著市場參與者之間行為的正反饋作用,泡沫也會因此越來越大,并在奇點處崩潰,詳細介紹可以參見Barrons的文章,比如這篇《泡沫熟了》: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24765 以及國信證券量化金融研究小組的報告:http://www.sywg.com/sywg/pdfFile.do?method=savePDFFile&id=6845472180 。近期Barrons用它預測黃金價格的頂點非常成功。
但我感覺LPPL模型是經(jīng)過數(shù)學精心包裝的技術分析,不適用于長期投資。首先,LPPL模型的基礎假設之一是金融市場處于自組織臨界狀態(tài),而自組織臨界模型一般用來解釋地震的不可預測。其次,股市不可預測的本質,在于未來的信息(新聞)不可預測,這與引發(fā)大型地震的小規(guī)模斷裂不可預測一致,在Barrons的模型分析中,也一再提到,如果外部沖擊過大,會影響模型的準確性。再次,LPPL模型與技術分析中所謂的楔形反轉,五浪上升類似,如果說楔形反轉,五浪上升的模型過于粗糙,但LPPL模型有那么多的參數(shù)要假設,最后的精確度又有多高呢?最后,LPPL模型在某個時段的正確,并不能說明它的普遍適用,所有的技術指標都會在某個時段正確。對技術分析來說,關鍵在于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它什么時候會失效。
總的來說,我認為對于LPPL模型,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中的洞見依然是對的:“1、圖表分析不可能是一門科學。2、它在過去并未證明自己是一種在股票市場贏利的可靠方法。3、它的理論建立在不完善的邏輯或純粹武斷的基礎之上。4、它之所以日漸盛行是因為它比毫無章法的投機擁有一定優(yōu)勢,但是這種優(yōu)勢隨著圖表追崇者人數(shù)的增加而日益喪失?!?/p>
要取得長期投資的成功,我覺得基石應該建立在對市場與商業(yè)本質的理解,及對人類行為的洞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