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念力 之四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新買了一個電動血壓計,方便這些天監測家里有高血壓的老人血壓波動情況,這款有外接電源功能,孩子對新東西很好奇,一直在旁邊觀察著,給公公婆婆和好奇的他測完血壓后,因為這段時間需要天天用,不想每次插拔電源那么費勁,把其他收拾妥當后,我留下了外接電源線在插座上,然后無意中做了這樣一個動作……
將外接電源的另一邊接線頭隨手往旁邊桌子上插座的方向一扔。
孩子的即時反應:
“媽媽,它也是生命,你這樣扔它,他會痛的,媽媽,你需要向它道歉”
經常聽到一句話,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因為聽得太多,所以已經習以為常,認定草木是不可能有感情的,可事實是這樣嗎?我們怎么能確定我們以為的,被傳授的,被灌輸的就是對的?
了解到曾經有研究人員還真做過一些類似的實驗,就是用贊揚鼓勵欣賞的話語去對待花草,來對比用惡毒攻擊貶低的指責來對待同等環境下的花草。
結果,被以不同的方式對待的花草,則呈現出來完全不同的生命方式,贊揚欣賞溫柔對待的生長的郁郁蔥蔥,而對照組的蔫頭耷腦,有些已經死了。
如果沒有感情,草木的差別又從何而來?
那水呢?你認為它有“情“嗎?
“水知道答案”,揭示,了水,在不同情感狀態下的結晶狀態,聽著看著很神奇。
也許會有人跳出來,說,這是偽科學,整個實驗包括作者本人都有很多疑點。
可是,科學,不就是在這樣的反復過程中,漸漸接近真相,接近宇宙的本質與核心嗎?
當我們說起“情”,這個情到底又是什么呢?
也許,這個情,可能只是能量的不同形式而已,只是兩個同組的粒子在同一個能量層級,相互糾纏在一起,無論多遠,它們就是可以互相影響,因為它們是相同的,雖然它們可能各自并不知道這一點。
面對孩子,我無言以對,馬上乖乖的撿起從桌子垂落的地板的電源線,很鄭重的撫摸了一下,向它道歉,沒有善待它。
孩子不會想到,因為這一句話,他的媽媽有了這么多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