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巨人》解讀002
【原文】
NLP邏輯思考層次:我們日常的所有行為都是要受更高層的控制,且層次越高發揮的影響力越大,其中每一層都受其高一層的控制。環境、行為和能力層次所涉及到的都是我們軀體以外的人和物;而當信念/價值觀、身份、精神層面時,便是我們的內心世界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外在的追求其實都是為了滿足內心世界的需要。
【解讀】
在NLP邏輯思考層次圖中,可看到六個層次由低到高,依次遞進。
第一個層次:環境
環境(即較為現實的環境、物質層面)這是最低層的,影響面也是最小的。同時環境受行為控制。
比如說,在同一個環境中,不同的人所取得的成就不同,所獲得的回報不同。往往大多時候,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有什么樣的回報。
第二個層次:行為
而我們一遇到障礙時,會抱怨上司不好、薪資低、團隊氛圍、下屬難帶不好,這有可能是事實,但如果發揮行為的能動性,多溝通、多激勵、從工作中學習,就會帶來不一樣的收獲。
第三個層次:能力
同樣,能力不一樣的人,做出來的行為也不一樣。比如有過管理經驗的管理者,在處理員工糾紛時要明顯比能力弱的人強;一個銷售高手,在面對顧客時,一定比新手更自信、更快速成交。這就是能力的力量。所以,平時一說到培訓,往往就是指這個層次。對這個層次的培訓往往立竿見影的有效。
第四個層次:信念/價值觀
我們經常說,能力是把雙刃劍,如果能力高的人,思想純正,則帶來很大的積極影響;如果思想偏激、消極,則能力越大,帶來的負面影響就越大。所以,在能力之上,是信念/價值觀。信念/價值觀就是指一個人在思考問題時,在乎什么,比如有的人在乎錢,所有思考問題、做事情都是圍繞著錢,只要有錢就有動力;有的人在乎學習提升,所以在工作中,思想出發點都是學習;有的人關注教育孩子,則即使與下屬溝通時,也是以教育的角度與下屬溝通。
在企業中,企業所在乎的就叫企業文化。比如一個老員工,對工作非常熟悉,能力也很強,號召力很大,如果他想在公司拉幫結伙,其破壞性可想而知。所以對此類員工,不用在能力上多培訓,而應是在文化、價值觀方面多溝通、宣導。很多公司,不注重這方面的關注,導致的后果是新員工一旦成了老員工,就成了老油條,最終的結果便是兩敗俱傷。
第五個層次:身份
有管理者很困惑,到底如何扭轉老員工的思維?自己做了很多工作,又是談話、又是培訓、又是批評,怎么就是沒有效果?這就是涉及到比信念更高一級的思維層次:身份。
一個人身份是什么,就決定了他有什么樣的思維模式及在乎什么。比如一個飛揚跋扈的人,一旦面對女兒時,他就想到自己的身份是父親,就會有180度的大轉彎,變得溫柔、慈祥。一個搗蛋的學生,一旦被任命為班長,感覺自己肩上有責任了,于是他思考的、在乎的東西就發生變化了,緊跟著他的行為就發生變化。一個老師整天罵學生是個笨蛋,這也是給學生定上了身份,學生一思考問題,就自認為是笨蛋,于是學習更不好。
所以,一個人的身份決定了他的思維,思維決定了他的行為。
管理者在管理過程應注重下屬身份的定位,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關于身份,后面還要闡述。
第六個層次:精神
又有人問,為什么同樣是做父母的,思考問題及教育孩子的方式卻截然不同?為什么同樣為上司,而上司的管理形式及效果卻大相徑庭?這就是牽涉到精神層面。說得再通俗一點,就是信仰,即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系。
比如同樣是店長,但因為信仰不同,有的信仰人性本惡,有的信仰人性本善,雖然身份相同,但其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及言行就會不同。
總結:
當我們了解并掌握了邏輯層次理論時,我們不會再糾結于他人的某一個言行而蓋棺論定了。一個人的思想、言行,是由很多方面所決定的,不是簡單的表象。于是,我們不會再說:“其他人都能做好,你為什么做不好?”“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改呢?”“文件上明明有規定,為什么你怎么會這么想呢?”……
我們不再認為文化培訓是無用的,不再認為提高能力后下屬就能達到自己心目中的標準,不再認為自己就隨口一說,不會影響到什么……
人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是多個層次多方面影響而組合成的生命體。所以,當我們說“善待生命”時,應從六個層次出發,智慧的對待自己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