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在短篇小說《故鄉》里說,我們這里給人做工的分三種:整年給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長工;按日給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種地,只在過年過節以及收租時候來給一定人家做工的稱忙月。
年長的領導從遠古時代走來,骨子里住滿了長工、短工、忙月。在組織里也喜歡請一些長工,短工,或忙月來做些活計,不過給這些人起了一個鮮汁直流的名號,叫以工代訓。
S,她來的時候,工位被安排在我的鄰桌。以前雖然相識,但從來沒有過這么近的距離,以致于讓她看清了我頭上光環并不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組成的。她對于我,漸漸的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
果然,一周時間她就像發現美洲大陸一樣,驚呼到:
“非子,你竟然一天到晚,無所事事啊!”
這一聲,的確讓我吃了一嚇,趕忙低下頭來,周身一看,確認自己上下都穿著衣服,還是正二八經的工裝,就沒有像安徒生筆下皇帝那樣渾身發抖。但又急忙抬起頭來,站起身向辦公室四周張望,又怕其他同事,乃至正好路過的領導,聽到這一聲驚呼,以為S所說的全是真的。
說真的,我討厭那些道貌岸然裝模做樣工作的人,更討厭上班時間磨洋工把加班當作新常態的人。其實,并不是敲著鍵盤寫著報告的時候才算工作,你想把工作做好,遠遠不止于這些。
還是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吧——
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一群黑螞蟻進行了研究。他們把螞蟻分為三個小組,每組30只,觀察他們的行為。研究人員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工作,尋找、搬運食物,但是卻有少部分螞蟻好像整天無所事事一樣地東張西望。
研究人員在這群螞蟻身上做上標記,并把這群螞蟻稱為:懶螞蟻,然后,斷絕了整個蟻群的食物來源。有趣的是,這時候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突然都不知所措了,而那些“懶螞蟻”們卻挺身而出,帶領螞蟻們向他們偵查到的其它食物轉移。
原來,這些“懶螞蟻”們看似無所事事、東張西望,但他們其實是在偵查和研究,不斷探索新的食物來源。當整個組織遇到食物危機時,他們立刻就能扮演重要的作用,帶領大家度過危機。
這就是所謂的“懶螞蟻效應”:懶于雜務,勤于動腦。
其實,每個人所負責的工作基本上是可以界定出來的,邊界相當清楚:什么行業,什么客戶,什么產品,什么文體,什么要求,什么標準……這一切應該都是非常具體的。所以,在平時工作中,根據自己所負責的工作,多積累一些素材,多掌握一些方法,未雨綢繆,是極其必要的。拿到一項新工作,不要急于動工,要先對自己所擁有所掌握的資源進行整合調用,在腦子里排兵布陣,結構,繁略,文字,案例,引言,了然于胸,成竹于胸,真正去敲字寫稿,就是短短的一點時間就夠了。勤于動腦,你看上去也必定是只懶螞蟻!
我不喜歡與人爭辯,實在是因為口齒不夠伶俐。不知道S帶著什么樣的看法回去的,我是她眼中的那只懶螞蟻,還是文中的這只懶螞蟻。
我的周遭也很亂,辦公桌,家里。看上去,也很懶,可現在我看到一句話,懶是因為勤奮到沒有時間,才覺得稍稍有些心安。春節期間,我兩次聽到有人說我的腦子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思考,都在想著一些問題,大概是有人開始理解我了吧。
最后來說一說寫報告。去年去一家機構檢查工作,抽查到的兩份報告都是100多頁、200頁的,這么長的報告,寫的人很累,而他的上司會認真看過嗎?我覺得不會。
所以,我建議盡量寫短報告。如果你現在的報告寫的是27頁,能不能還用寫27頁報告的精力,寫20頁報告,再加7頁這項工作的總結呢?總結不是終結,而是未來工作的指南。
吳軍說:如果說我有時候學習效率比別人高一些,那么無非就是愿意總結、思考,然后把所見所聞變成我的財富。
但愿,你也能從懶螞蟻效應中有所收獲,做一只看上去很懶很懶,但工作效率奇高,并在關鍵時候能夠發揮作用的“懶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