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一個同事,自畢業以后將近三年多的時間里一直一個人生活。我覺得這種人內心特別強大,于是有一次忍不住問她:
你覺得孤獨嗎?
她說:一開始挺不習慣的,特別是傍晚,做了一桌菜自己一個人吃,吃著吃著眼淚啪嗒啪嗒往下流。真的,那時候我覺得沒有什么比一個人吃飯最孤獨的了。
午睡沒有人叫,醒來天黑了,無邊無際的孤獨遍布全身,深入骨髓,想哭都找不到出口。跟一個人吃飯相比,哪個更孤獨一點?
所以啊,后來我發現,我的生活里似乎永遠沒有最孤獨,只有更孤獨。
不過再后來,就習慣了。
其實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做自己想吃的無條件寵愛自己的胃;安靜的看書,給自己足夠多的獨立思考的空間;或者跑跑步練練瑜伽,管理好時間讓每一分鐘都有價值。然后慢慢的就會發現,一個人的時候,才是最好的升值期。
2
如果說原本對她只是好奇,那么從這一刻開始,就完全變成了欽佩。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格外孤獨的時期,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她處理的那么好。
拿我自己來說吧,記得大二那年的暑假,我左臂因意外粉碎性骨折,臥床休息一個多月。就是在那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整個人徹底淪陷,分分鐘處于崩潰的邊緣,一碰就炸了。
當時我一個人住在學校的宿舍里,不敢告訴爸媽受傷的事,怕他們為我掛心,就以做暑假工為由,留在了學校。
那段時間,我總是在晚上用那只完整的右手艱難的打字,寫稿寫一整夜,第二天白天的時候睡一整天。只吃一頓飯,這樣一個人吃飯的孤獨就少了一大半。
睜眼閉眼都只有自己,仿佛被全世界拋棄了。時間安靜到仿佛靜止了一般,連空氣都顯得格外孤獨,因為只有我一個人在孤獨的呼吸。
如今想來,我當時真是矯情到令人厭惡。如果我不是刻意的將孤獨無限的放大,而是充分利用好時間充實自己,提升自己,那么也就不會跟孤獨成為敵人,就不會想著去抵觸它,排擠它,逃離它。
學會跟孤獨做朋友,也是跟自己最大的和解。因為孤獨原本就是與生俱來的,我們都是赤裸裸的到來,然后光禿禿的離開,這中間的過程,就是我們的一生。
而這一生,就是與孤獨不斷握手言和的過程。
3
我想你肯定也有這樣的時候,一個人走在大街上或者擠在地鐵里,如果忘了帶耳機,或者手機沒電了,就會有一種手足無措的、被全世界拋棄的感覺。
多尷尬啊,別人成群結隊,三三兩兩說說笑笑,而自己一個人落魄的就像被扔在路邊無家可歸的流浪狗。
然后我就想想到那句:孤獨不是你獨自一人身在沙漠,而是你在熱鬧里孑然一身。
對于孤獨,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看法,記得曾有位讀者跟我說:
“我可以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唱歌,一個人看電影。只是可不可以在我一個人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要碰到我認識的人。”
你看,也許我們的寂寞和孤獨都來自與別人的目光。
如果沒有人看得到這些孤獨,或許我們就會甘愿與孤獨為伍,樂得其中,且義無反顧。
4
我常常說,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內心藏著不為人知的深奧,內心深處那個孤僻的小角落,別人永遠進不去,自己也始終出不來。
而我們,永遠不要試圖進入另一個人的孤獨,因為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真的可以逐漸認識另一個人,即使是很少的程度,也只能到他愿意被了解的程度為止。
因為孤獨就像一片深不見底的汪洋,你永遠不知道他的底端在哪,它會跟著人的情緒不斷的變化,從而越加的深刻。
記得知乎上有個人說:
“你日日夜夜讀了一本好書,終于讀完了。書中的人物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像一位朋友,一位伙伴,但是都隨著所有的情緒和情節的結束而終結了。就像以一種不同方式經歷了一場告別。那就是我感到孤獨的時候。”
你看,人的孤獨皆來自于內心和思想,它會隨著不同的情境而發生不同的變化。時間的增加和閱歷的增長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孤獨無處不在,它滲透在我們生活和工作的一點一滴里,在我們手腕上行走的秒針里,在我們呼吸的空氣里,它無孔不入,我們無處可躲。
5
但是它不是我們的敵人啊,永遠不要想著去抵觸它、排擠它、甚至是逃離它、消滅它。
因為它始終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們要做的是在孤獨里開墾足夠肥沃的土壤,然后在春天到來的時候,細心的播種,等待它的發芽。等盛夏到來的時候,陽光會格外的溫暖,當它照在那些你曾經親手種下的花苞上,就會開出一朵足夠驚艷的花。
把孤獨當做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氣吧,盡情的放縱和奔跑,盡情的笑。一個人喝茶、一個人聽歌、一個人讀書、一個人坐車、一個人回家。
記得下班的時候,給自己買一個喜歡的冰淇淋,讓自己喜愛的口味寵愛最挑剔的味蕾,讓孤獨的日子,充滿愛意。
最后我想說,親愛的,孤獨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的必修課,希望我們都能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