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多線程并發編程是Java編程中重要的一塊內容,也是面試重點覆蓋區域,所以學好多線程并發編程對我們來說極其重要,下面跟我一起開啟本次的學習之旅吧。
線程與進程
線程:進程中負責程序執行的執行單元,線程本身依靠程序進行運行,線程是程序中的順序控制流,只能使用分配給程序的資源和環境
進程:執行中的程序一個進程至少包含一個線程
單線程:程序中只存在一個線程,實際上主方法就是一個主線程
多線程:在一個程序中運行多個任務目的是更好地使用CPU資源
線程的實現
繼承Thread類
在java.lang包中定義, 繼承Thread類必須重寫run()方法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static int num = 0;
public MyThread(){
num++;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主動創建的第"+num+"個線程");
}
}
創建好了自己的線程類之后,就可以創建線程對象了,然后通過start()方法去啟動線程。注意,不是調用run()方法啟動線程,run方法中只是定義需要執行的任務,如果調用run方法,即相當于在主線程中執行run方法,跟普通的方法調用沒有任何區別,此時并不會創建一個新的線程來執行定義的任務。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
thread.start();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static int num = 0;
public MyThread(){
num++;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主動創建的第"+num+"個線程");
}
}
在上面代碼中,通過調用start()方法,就會創建一個新的線程了。為了分清start()方法調用和run()方法調用的區別,請看下面一個例子: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主線程ID:"+Thread.currentThread().getId());
MyThread thread1 = new MyThread("thread1");
thread1.start();
MyThread thread2 = new MyThread("thread2");
thread2.run();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name:"+name+" 子線程ID:"+Thread.currentThread().getId());
}
}
運行結果:
從輸出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thread1和thread2的線程ID不同,thread2和主線程ID相同,說明通過run方法調用并不會創建新的線程,而是在主線程中直接運行run方法,跟普通的方法調用沒有任何區別;
雖然thread1的start方法調用在thread2的run方法前面調用,但是先輸出的是thread2的run方法調用的相關信息,說明新線程創建的過程不會阻塞主線程的后續執行。
實現Runnable接口
在Java中創建線程除了繼承Thread類之外,還可以通過實現Runnable接口來實現類似的功能。實現Runnable接口必須重寫其run方法。
下面是一個例子: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主線程ID:"+Thread.currentThread().getId());
MyRunnable 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runnable);
thread.start();
}
}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MyRunnabl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子線程ID:"+Thread.currentThread().getId());
}
}
Runnable的中文意思是“任務”,顧名思義,通過實現Runnable接口,我們定義了一個子任務,然后將子任務交由Thread去執行。注意,這種方式必須將Runnable作為Thread類的參數,然后通過Thread的start方法來創建一個新線程來執行該子任務。如果調用Runnable的run方法的話,是不會創建新線程的,這根普通的方法調用沒有任何區別。
事實上,查看Thread類的實現源代碼會發現Thread類是實現了Runnable接口的。
在Java中,這2種方式都可以用來創建線程去執行子任務,具體選擇哪一種方式要看自己的需求。直接繼承Thread類的話,可能比實現Runnable接口看起來更加簡潔,但是由于Java只允許單繼承,所以如果自定義類需要繼承其他類,則只能選擇實現Runnable接口。
使用ExecutorService、Callable、Future實現有返回結果的多線程
可返回值的任務必須實現Callable接口,類似的,無返回值的任務必須Runnable接口。執行Callable任務后,可以獲取一個Future的對象,在該對象上調用get就可以獲取到Callable任務返回的Object了,再結合線程池接口ExecutorService就可以實現傳說中有返回結果的多線程了。下面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有返回結果的多線程測試例子,在JDK1.5下驗證過沒問題可以直接使用。
代碼如下:
/**
* 有返回值的線程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ecution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程序開始運行----");
Date date1 = new Date();
int taskSize = 5;
// 創建一個線程池
ExecutorService pool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taskSize);
// 創建多個有返回值的任務
List<Future> list = new ArrayList<Future>();
for (int i = 0; i < taskSize; i++) {
Callable c = new MyCallable(i + " ");
// 執行任務并獲取Future對象
Future f = pool.submit(c);
// System.out.println(">>>" + f.get().toString());
list.add(f);
}
// 關閉線程池
pool.shutdown();
// 獲取所有并發任務的運行結果
for (Future f : list) {
// 從Future對象上獲取任務的返回值,并輸出到控制臺
System.out.println(">>>" + f.get().toString());
}
Date date2 = new Date();
System.out.println("----程序結束運行----,程序運行時間【"
+ (date2.getTime() - date1.getTime()) + "毫秒】");
}
}
class My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Object> {
private String taskNum;
MyCallable(String taskNum) {
this.taskNum = taskNum;
}
public Object call()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 + taskNum + "任務啟動");
Date dateTmp1 = new Date();
Thread.sleep(1000);
Date dateTmp2 = new Date();
long time = dateTmp2.getTime() - dateTmp1.getTime();
System.out.println(">>>" + taskNum + "任務終止");
return taskNum + "任務返回運行結果,當前任務時間【" + time + "毫秒】";
}
}
代碼說明:
上述代碼中Executors類,提供了一系列工廠方法用于創先線程池,返回的線程池都實現了ExecutorService接口。
-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
創建固定數目線程的線程池。
-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CachedThreadPool()
創建一個可緩存的線程池,調用execute 將重用以前構造的線程(如果線程可用)。如果現有線程沒有可用的,則創建一個新線程并添加到池中。終止并從緩存中移除那些已有 60 秒鐘未被使用的線程。
-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SingleThreadExecutor()
創建一個單線程化的Executor。
- public static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newScheduledThreadPool(int corePoolSize)
創建一個支持定時及周期性的任務執行的線程池,多數情況下可用來替代Timer類。
ExecutoreService提供了submit()方法,傳遞一個Callable,或Runnable,返回Future。如果Executor后臺線程池還沒有完成Callable的計算,這調用返回Future對象的get()方法,會阻塞直到計算完成。
線程的狀態
- 創建(new)狀態: 準備好了一個多線程的對象
- 就緒(runnable)狀態: 調用了start()方法, 等待CPU進行調度
- 運行(running)狀態: 執行run()方法
- 阻塞(blocked)狀態: 暫時停止執行, 可能將資源交給其它線程使用
- 終止(dead)狀態: 線程銷毀
當需要新起一個線程來執行某個子任務時,就創建了一個線程。但是線程創建之后,不會立即進入就緒狀態,因為線程的運行需要一些條件(比如內存資源,在前面的JVM內存區域劃分一篇博文中知道程序計數器、Java棧、本地方法棧都是線程私有的,所以需要為線程分配一定的內存空間),只有線程運行需要的所有條件滿足了,才進入就緒狀態。
當線程進入就緒狀態后,不代表立刻就能獲取CPU執行時間,也許此時CPU正在執行其他的事情,因此它要等待。當得到CPU執行時間之后,線程便真正進入運行狀態。
線程在運行狀態過程中,可能有多個原因導致當前線程不繼續運行下去,比如用戶主動讓線程睡眠(睡眠一定的時間之后再重新執行)、用戶主動讓線程等待,或者被同步塊給阻塞,此時就對應著多個狀態:time waiting(睡眠或等待一定的事件)、waiting(等待被喚醒)、blocked(阻塞)。
當由于突然中斷或者子任務執行完畢,線程就會被消亡。
下面這副圖描述了線程從創建到消亡之間的狀態:
注:sleep和wait的區別:
- sleep是Thread類的方法,wait是Object類中定義的方法.
- Thread.sleep不會導致鎖行為的改變,如果當前線程是擁有鎖的,那么Thread.sleep不會讓線程釋放鎖.
- Thread.sleep和Object.wait都會暫停當前的線程.OS會將執行時間分配給其它線程. 區別是, 調用wait后,需要別的線程執行notify/notifyAll才能夠重新獲得CPU執行時間.
線程的常用方法
編號 | 方法 | 說明 |
---|---|---|
1 | public void start() | 使該線程開始執行;Java 虛擬機調用該線程的 run 方法。 |
2 | public void run() | 如果該線程是使用獨立的 Runnable 運行對象構造的,則調用該 Runnable 對象的 run 方法;否則,該方法不執行任何操作并返回。 |
3 | public final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改變線程名稱,使之與參數 name 相同。 |
4 | public final void setPriority(int priority) | 更改線程的優先級。 |
5 | public final void setDaemon(boolean on) | 將該線程標記為守護線程或用戶線程。 |
6 | public final void join(long millisec) | 等待該線程終止的時間最長為 millis 毫秒。 |
7 | public void interrupt() | 中斷線程。 |
8 | public final boolean isAlive() | 測試線程是否處于活動狀態。 |
9 | public static void yield() | 暫停當前正在執行的線程對象,并執行其他線程。 |
10 | public static void sleep(long millisec) | 在指定的毫秒數內讓當前正在執行的線程休眠(暫停執行),此操作受到系統計時器和調度程序精度和準確性的影響。 |
11 | public static Thread currentThread() | 返回對當前正在執行的線程對象的引用。 |
靜態方法
currentThread()方法
currentThread()方法可以返回代碼段正在被哪個線程調用的信息。
public class Run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sleep()方法
方法sleep()的作用是在指定的毫秒數內讓當前“正在執行的線程”休眠(暫停執行)。這個“正在執行的線程”是指this.currentThread()返回的線程。
sleep方法有兩個重載版本:
sleep(long millis) //參數為毫秒
sleep(long millis,int nanoseconds) //第一參數為毫秒,第二個參數為納秒
sleep相當于讓線程睡眠,交出CPU,讓CPU去執行其他的任務。
但是有一點要非常注意,sleep方法不會釋放鎖,也就是說如果當前線程持有對某個對象的鎖,則即使調用sleep方法,其他線程也無法訪問這個對象??聪旅孢@個例子就清楚了:
public class Test {
private int i = 10;
private Object object = new Objec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Test test = new Test();
MyThread thread1 = test.new MyThread();
MyThread thread2 = test.new MyThread();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nchronized (object) {
i++;
System.out.println("i:"+i);
try {
System.out.println("線程"+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進入睡眠狀態");
Thread.currentThread().sleep(10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handle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線程"+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睡眠結束");
i++;
System.out.println("i:"+i);
}
}
}
}
輸出結果:
從上面輸出結果可以看出,當Thread-0進入睡眠狀態之后,Thread-1并沒有去執行具體的任務。只有當Thread-0執行完之后,此時Thread-0釋放了對象鎖,Thread-1才開始執行。
注意,如果調用了sleep方法,必須捕獲InterruptedException異?;蛘邔⒃摦惓O蛏蠈訏伋觥.斁€程睡眠時間滿后,不一定會立即得到執行,因為此時可能CPU正在執行其他的任務。所以說調用sleep方法相當于讓線程進入阻塞狀態。
yield()方法
調用yield方法會讓當前線程交出CPU權限,讓CPU去執行其他的線程。它跟sleep方法類似,同樣不會釋放鎖。但是yield不能控制具體的交出CPU的時間,另外,yield方法只能讓擁有相同優先級的線程有獲取CPU執行時間的機會。
注意,調用yield方法并不會讓線程進入阻塞狀態,而是讓線程重回就緒狀態,它只需要等待重新獲取CPU執行時間,這一點是和sleep方法不一樣的。
代碼: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long beginTime=System.currentTimeMillis();
int count=0;
for (int i=0;i<50000000;i++){
count=count+(i+1);
//Thread.yield();
}
long endTime=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用時:"+(endTime-beginTime)+" 毫秒!");
}
}
public class Ru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t= new MyThread();
t.start();
}
}
執行結果:
1
用時:3 毫秒!
如果將 //Thread.yield();的注釋去掉,執行結果如下:
1
用時:16080 毫秒!
對象方法
start()方法
start()用來啟動一個線程,當調用start方法后,系統才會開啟一個新的線程來執行用戶定義的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會為相應的線程分配需要的資源。
run()方法
run()方法是不需要用戶來調用的,當通過start方法啟動一個線程之后,當線程獲得了CPU執行時間,便進入run方法體去執行具體的任務。注意,繼承Thread類必須重寫run方法,在run方法中定義具體要執行的任務。
getId()
getId()的作用是取得線程的唯一標識
代碼: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 Thread.currentThread();
System.out.println(t.getName()+" "+t.getId());
}
}
輸出:
1
main 1
isAlive()方法
方法isAlive()的功能是判斷當前線程是否處于活動狀態
代碼: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run="+this.isAlive());
}
}
public class Ru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MyThread myThread=new MyThread();
System.out.println("begin =="+myThread.isAlive());
myThread.start();
System.out.println("end =="+myThread.isAlive());
}
}
程序運行結果:
begin ==false
run=true
end ==false
方法isAlive()的作用是測試線程是否偶處于活動狀態。什么是活動狀態呢?活動狀態就是線程已經啟動且尚未終止。線程處于正在運行或準備開始運行的狀態,就認為線程是“存活”的。
有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System.out.println("end =="+myThread.isAlive());
雖然上面的實例中打印的值是true,但此值是不確定的。打印true值是因為myThread線程還未執行完畢,所以輸出true。如果代碼改成下面這樣,加了個sleep休眠: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MyThread myThread=new MyThread();
System.out.println("begin =="+myThread.isAlive());
myThread.start();
Thread.sleep(1000);
System.out.println("end =="+myThread.isAlive());
}
則上述代碼運行的結果輸出為false,因為mythread對象已經在1秒之內執行完畢。
join()方法
在很多情況下,主線程創建并啟動了線程,如果子線程中藥進行大量耗時運算,主線程往往將早于子線程結束之前結束。這時,如果主線程想等待子線程執行完成之后再結束,比如子線程處理一個數據,主線程要取得這個數據中的值,就要用到join()方法了。方法join()的作用是等待線程對象銷毀。
public class Thread4 extends Thread{
public Thread4(String name) {
super(name);
}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 " " + 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啟動子進程
new Thread4("new thread").start();
for (int i = 0; i < 10; i++) {
if (i == 5) {
Thread4 th = new Thread4("joined thread");
th.start();
th.joi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執行結果:
main 0
main 1
main 2
main 3
main 4
new thread 0
new thread 1
new thread 2
new thread 3
new thread 4
joined thread 0
joined thread 1
joined thread 2
joined thread 3
joined thread 4
main 5
main 6
main 7
main 8
main 9
由上可以看出main主線程等待joined thread線程先執行完了才結束的。如果把th.join()這行注釋掉,運行結果如下:
main 0
main 1
main 2
main 3
main 4
main 5
main 6
main 7
main 8
main 9
new thread 0
new thread 1
new thread 2
new thread 3
new thread 4
joined thread 0
joined thread 1
joined thread 2
joined thread 3
joined thread 4
getName和setName
用來得到或者設置線程名稱。
getPriority和setPriority
用來獲取和設置線程優先級。
setDaemon和isDaemon
用來設置線程是否成為守護線程和判斷線程是否是守護線程。
守護線程和用戶線程的區別在于:守護線程依賴于創建它的線程,而用戶線程則不依賴。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在main線程中創建了一個守護線程,當main方法運行完畢之后,守護線程也會隨著消亡。而用戶線程則不會,用戶線程會一直運行直到其運行完畢。在JVM中,像垃圾收集器線程就是守護線程。
在上面已經說到了Thread類中的大部分方法,那么Thread類中的方法調用到底會引起線程狀態發生怎樣的變化呢?下面一幅圖就是在上面的圖上進行改進而來的:
停止線程
停止線程是在多線程開發時很重要的技術點,掌握此技術可以對線程的停止進行有效的處理。
停止一個線程可以使用Thread.stop()方法,但最好不用它。該方法是不安全的,已被棄用。
在Java中有以下3種方法可以終止正在運行的線程:
- 使用退出標志,使線程正常退出,也就是當run方法完成后線程終止
- 使用stop方法強行終止線程,但是不推薦使用這個方法,因為stop和suspend及resume一樣,都是作廢過期的方法,使用他們可能產生不可預料的結果。
- 使用interrupt方法中斷線程,但這個不會終止一個正在運行的線程,還需要加入一個判斷才可以完成線程的停止。
暫停線程
interrupt()方法
線程的優先級
在操作系統中,線程可以劃分優先級,優先級較高的線程得到的CPU資源較多,也就是CPU優先執行優先級較高的線程對象中的任務。
設置線程優先級有助于幫“線程規劃器”確定在下一次選擇哪一個線程來優先執行。
設置線程的優先級使用setPriority()方法,此方法在JDK的源碼如下:
public final void setPriority(int newPriority) {
ThreadGroup g;
checkAccess();
if (newPriority > MAX_PRIORITY || newPriority < MIN_PRIORITY)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if((g = getThreadGroup()) != null) {
if (newPriority > g.getMaxPriority()) {
newPriority = g.getMaxPriority();
}
setPriority0(priority = newPriority);
}
}
在Java中,線程的優先級分為1~10這10個等級,如果小于1或大于10,則JDK拋出異常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JDK中使用3個常量來預置定義優先級的值,代碼如下:
public final static int MIN_PRIORITY = 1;
public final static int NORM_PRIORITY = 5;
public final static int MAX_PRIORITY = 10;
線程優先級特性:
- 繼承性
比如A線程啟動B線程,則B線程的優先級與A是一樣的。 - 規則性
高優先級的線程總是大部分先執行完,但不代表高優先級線程全部先執行完。 - 隨機性
優先級較高的線程不一定每一次都先執行完。
同步與死鎖
- 同步代碼塊
在代碼塊上加上”synchronized”關鍵字,則此代碼塊就稱為同步代碼塊 - 同步代碼塊格式
synchronized(同步對象){
需要同步的代碼塊;
}
- 同步方法
除了代碼塊可以同步,方法也是可以同步的 - 方法同步格式
synchronized void 方法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