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讀這篇文章之前,請您打開手機微信,看看訂閱號里你關注了多少公眾號,多少大咖。
如果你有20個以內,那么還好。 你不是我說的看客。因為你要么不愛學習,要么非常自主的在學習,并未依賴太多外力。
如果你有50個以上,那么也還好,你也不是我說的典型看客,因為你什么都看,圍觀是習慣,并沒有太多其他原因。
如果你有20-50個,那么很好,你仔細閱讀一下我的這篇文章吧,雖然我剖析的是我自己,也許這里也有你的影子。
看客,是怎樣的一群人
“看客”最先出自魯迅的《吶喊》自序,指旁觀者。在此篇文章里,看客,是我給自己的一個新標簽。定義為內心有無限希望與憧憬,而實際的行動卻大都是旁觀, 是個不折不扣的看客。什么意思呢,首先看看我的公眾號吧。 至今為止,我一共關注45個公眾號。 這些公眾號都是我精挑細選的,無外乎育兒,職場,大咖,為什么是這些呢,因為這是我給自己未來的定位,希望成為育兒專家,希望成為職場達人,希望可以成為羅振宇一樣的大咖(當然,這只是個夢想)。為此我也采取了行動,收集各種資源,典型的是公眾號。 接下來我的行動就會集中在每天不停地看各種公眾號的文章,有時看的熱血沸騰,有時摩拳擦掌,有時感覺自己又有了新的領悟和提升, 然后呢,就沒有然后了。所以,今天說的看客是從微信公眾號的微觀角度出發,有以下特點的人,
有一些自己的理想,譬如我的夢想;
有一些行動,譬如收集榜樣大咖;
有一些感受, 譬如每天讀一些干貨雞湯;
每天周而復始,始終以看客的捧人家的場;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看客眾多的原因何在?
知識經濟爆發的時代,大咖不少,看客更多。我們為什么就僅僅是看客了呢?
1.因為大咖的成功故事太誘惑
我們看到羅輯思維的跨年演講,4000多嘉賓,200多萬在線聽眾; 我們聽說秋葉大叔PPT就賣了1000萬; 我們知道秋水老師的課兩個月就賣了47萬。 好吧, 大咖們的故事太誘人了, 我自己聽的也是口水直流。 工作了10幾年了,也應該可以輸出的一些知識產品了,為啥不試試。所以會有初級的一些行動, 比如甄選各種公眾號。
2.因為做主演其實并不容易
看客需要付出的只是一些時間,至多是一顆批判的心, 看過后在心里或在留言里簡短發揮一下。 然而主演,是需要較勁腦汁去想拿什么贏得看官的注意,費勁心力。 譬如如果你要準備一次培訓,參與者需要做的是填寫問卷,接受邀請,準時出席,付出時間去聽,回去后反思或應用全憑個人。但一個培訓師卻要至少讀5本書,至少收集5天的素材,至少付出一周的努力去將課程最終設計呈現,期間的辛苦可想而知。所以看客好做,主演難當。
3.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想速成
知識經濟爆發的時代,讓此前很多不曾想到的事情變為現實。我們可以付費與成功人士交流,我們可以聽到許許多多的勵志內容,有些人迅速崛起和成功。我也想速成,所以會特別關注大咖們的成功故事,希望找到蛛絲馬跡迅速復制,迅速實現自己的夢想。 可事實總打臉,就像知乎上說的,成功學講得是別人的成功,與你無關。
不甘于做看客,那就行動吧
寫這篇文章嚴格的剖析自己,其實感覺并不好。承認自己是看客的事實,讓人非常沮喪。只是那顆不安分的心,發現了這個事實,并且掙扎著想改變。我想按照以下的思路試一試,
1.保留看客們的初心
本文中的看客所指的人都有一個初心,既想改變,成長,發展的不一樣;都有一點行動,例如收集偶像,也會看他們的文章。 這一切還是需要保留的。 至多是大咖在細心甄選一下, 只有噱頭和廣告的就放棄關注吧。
2.采取可見的行動
如果你看了秋葉大叔的PPT技巧,別只是慨嘆,反思,試著在下一次的工作或生活中用一下。 反正我就硬著頭皮重新設計了PPT設計及演講培訓。
如果你看了秋水老師的知識管理,了解如何分析,整理并輸出有價值的信息,那么也去試一試。我剛剛把一次培訓的主要內容用思維導圖整理后分享給同學們了。
又或者你看到小六積累了六萬多粉絲成功轉型,那么如果你的文筆還不差的話,也試試在簡書上寫寫吧。我已經寫到第18篇了。
3.讓自己擁有一顆真正堅持的心
記得在哪里看過一句話,“真正堅持的人那么少,你的堅持很容易成功”
今天雖然大咖很多,但看客更多。 所以依然是知識經濟活躍發展的。 比較火爆的羅輯思維,在行,分答等等,都是大咖出售知識和經驗,他們的成功令人眼紅,可是他們為此都曾經積累了10幾年,20幾年,最終呈現的。
我告訴自己,先從每天堅持10-30分鐘的知識輸出開始。
4.加入優秀人的圈子,讓自己更優秀
優秀的人吸引優秀的人,如果你一點一滴的積累,說不好哪天就會吸引到優秀的人,進入優秀人的圈子,那個時候,你想不閃光都難。
親愛的伙伴們,讓我們采取行動,準備逆襲,未來的某一天從看客變身為主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