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病有效果并不代表方向是對的,比如長痘在很多醫生看來都是陰虛火旺,血熱,熱毒,想當然就是滋陰清熱降火,涼血解毒,用藥生地、黃連、黃芩、黃柏、大黃、梔子、連翹、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寒涼藥,火也許會被壓制下去,痘痘得到暫時緩解消除,但別高興得太早,這樣的治法痘痘很容易復發,皮膚也很難修復,痘印痘疤痘坑黑頭時刻困擾著你,而且是治標傷本,戕伐脾腎,得不償失。這就是中醫的反治,因為偶會見效,所以會欺騙醫生與患者。就像這個患者,去看中醫,基本都說他是濕熱,用藥都是清熱祛火的,結果還治不了,說真的,很多醫生搞不明白濕熱,濕怎么來的,熱又是怎么來的,根源都把握不住,又怎么能對癥下藥。
我們來分析下這個患者,舌苔厚膩,說明脾胃比較寒。吃熱的東西上火,吃涼的東西又容易腹瀉,寒熱不受,說明陰陽顛倒,上熱下寒,熱是標,寒是本,熱因寒生。也許有些高明的醫生會辨證出上熱下寒,治法清上熱溫下寒,好用瀉心湯,烏梅丸之類的,但在我看來一樣是錯的,效果上也不理想,說白了只要用涼藥就是治標傷本。
很多患者會有疑問,那用熱藥難道就不會火上澆油,越發嚴重。如果單純用溫補藥的呆溫呆補法,還真會更嚴重,不僅會嚇壞患者,也會嚇壞醫生。也正因為如此,扶陽派,火神派醫生經常會被罵走火入魔,害人不淺,被罵得連醫生自己都會懷疑自己。不得不說中醫真的很難,想要找個真正明醫理,識陰陽的醫生更是難上加難。
我經常說一個健康的人就像個蒸鍋砰砰的跳,很有活力,一旦寒濕泛濫,寒凝血瘀,經脈瘀堵,就變成了高壓鍋,很容易上火。此時,給他用溫補的藥,就猶如在高壓鍋底加熱,立馬產生高壓高熱,更容易上火。但不能因為上火,就不加思考否定使用溫補的藥,轉而使用寒涼的藥去壓制這個火,那會進一步加重體內的寒濕之邪,經脈堵得更厲害,高壓鍋會變成一個死氣沉沉的爛鍋,永遠也別想變回活力四射的蒸鍋,后果可想而知。
那破解的辦法就是在鍋底加熱的同時,想辦法開蓋排氣。也就是在溫補的同時,加以溫通、溫散。經脈疏通,就相當于開蓋了,變回蒸鍋,就不再容易上火了,這也才是一個健康的狀態。處方用藥:蒸附片50,干姜40,炮姜10,炙甘草10,姜半夏10,陳皮5,蒼術10,茯苓30,桂枝15,細辛15,麻黃10,白芷,15,酒川芎15,姜黃10,雞血藤10,紅花5,黃芪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