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近現代史書,很多人就會發現,湖南人吃苦耐勞、敢為人先。祁陽人也是最先接受先進思潮影響的地方。在大革命時期,祁陽工農革命運動開展得轟轟烈烈,領先同時期其他地方。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離不開王首道、雷晉乾等人的組織有方,調度有力。
知識點:王首道(1906年4月-1996年9月13日),原名王芳林,湖南省瀏陽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交通運輸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委員,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一、成立農民協會。1925年冬,雷晉乾從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畢業,被組織上以農民運動特派員的身份派駐回自己的家鄉——祁陽,領導組織開展革命工作。回祁后,一方面,他加入國民黨黨部籌備委員會,并以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教師公開身份開展活動,積極宣傳革命,發展積極分子,加入國民黨。另一方面,他又在這些國民黨員中發展廖康國、段文元、王振湘3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成立中共祁陽縣特別支部(雷晉乾首任書記),作為祁陽工農革命運動的領導機構。機構成立后,他們適時組織工人運動,創辦《新祁陽報》,宣傳革命,開展反帝反封建斗爭。
工人運動開展起來后,特別支部又不失時機地將革命運動推向農村,他們組建祁陽縣農民協會籌備委員會,組織開展全縣農民運動。隨著北伐戰爭的開始,雷晉乾又接收縣團防總局,逐步將教育、武裝等權力掌握在革命者手中。
隨著祁陽縣工農運動的興起,1926年9月,組織上派遣共產黨員王首道(當時叫王一分)到祁陽領導革命運動,并接任祁陽特支書記,王首道在工農積極分子和進步教師中發展9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壯大黨的組織。隨即,他們分頭下鄉指導農民運動。經過全面組織發動,祁陽縣農民運動發展很快,到10月中旬,全縣有15個區、70個鄉成立了農民協會或籌委會,會員達6000多戶。
1926年10月中旬,祁陽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召開,成立了縣農民協會,會議選舉雷晉乾為委員長,何鎮南為副委員長,蔣國鋪、廖康國、郝惠湘為委員,王尚愚為秘書。從此,祁陽縣農民運動有了主心骨。
二、開辦培訓學校。為了擴大影響,迅速掀起農民運動的熱潮,王首道參照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模式,于1927年1-2月,在縣城模范小學里面開辦了黨務訓練所,專門培訓黨政農工青婦工作干部。當時有學員260多人,分設黨務、農運、工運、教員四個班,由雷晉乾、王首道、李鎮球、蔣毓華、肖棣齋等17人擔任教員,開設了13門課程,講孫文主義,也講馬列主義,還有軍事、唱歌、演講等基本訓練。3月份,經王首道推薦,從湖南大學回祁的李鎮球接替中共祁陽特別支部書記職務,他則專心從事農運工作。
王首道還注意從思想意識上引導農民移風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提倡現代文明,打擊流氓地痞。各級農會分別有女子聯合會、童子軍團,組織學生和兒童歌唱革命,排演文明戲劇。如:“來來來,快快快,農友們,我們暴動,英勇奮斗,不怕犧牲,殺向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土豪劣紳的大本營,不獲勝利,決不收兵”等革命歌曲,以及“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打倒土豪劣紳”等革命口號;有的還組織農民上夜校,讓農民學習文化和革命理論,有的組織排練文明戲、教唱革命歌曲,鼓勵婦女爭取平等權力,抵制封建族權和夫權,等等;一時之間,農民運動風生水起,各地革故鼎新、懲惡揚善,以致許多封建陋習和禮教殘余基本銷聲匿跡。
三、鎮壓土豪劣紳。當時,國民黨湖南省黨部頒布了《懲治土豪劣紳暫行條例》。不久,祁陽也成立了懲治土豪劣紳特別法庭,由縣長劉鵬年、縣農協委員長雷晉乾、縣黨部常務委員蔣毓華三人輪流執掌庭長。針對這種形勢,王首道、雷晉乾、蔣毓華等人適時組織農民,對豪強惡霸、劣紳、地痞流氓、煙鬼賭棍、虐妻凌娘等情況分別進行逮捕關押,或出谷罰款,或大會斗爭,或戴高帽游行。同時,對那些罪大惡極和武裝反抗的土豪劣紳則堅決鎮壓,以便進一步發動群眾。
東區歸陽惡霸蔣衍,長期橫行鄉里,無惡不作,魚肉百姓,還經常設法破壞農民運動。歸陽區農會負責人郝惠源組織鄉農會會員,在蔣家奏的率領下,捉住蔣衍,押到縣城,被縣特別法庭判處死刑;
文明鋪三官塘大地主唐月如,長期以武力剝削欺壓農民,罪大惡極, 民憤極大。1927年3月,區農會委員長唐振亞帶領幾百人將其抓捕,送到縣城審判,被縣特別法庭判處死刑;
1927年4月初,東區農民運動特派員鄧國光,組織農民對九洲豪強、糾集武裝對抗農會的李浩麻子進行逮捕,在歸陽斗爭會上被憤怒的群眾當場正法;
1927年4月中旬,西區羅口町武裝豪強劉梅軒依靠自己勢力,破壞周圍鄉村農民運動,威脅農運骨干。王首道組織西區周圍農會會員1萬多人,聯合攻打劉家院,劉一看情勢不妙,連忙逃往邵陽,憤怒的農民隨即抄分了他的家產;
不久,鄧國光、蔣陽精又組織大忠橋周圍各鄉農民3萬多人,聯合攻打破壞農民運動的原縣議會副議長郭子安的家院。這樣一來,土豪劣紳聞風喪膽,有的向農會繳械投降,低首乞憐;有的則攜家帶產,連同家兵保鏢逃往外地。
通過鏟除蔣衍、唐月如、李浩等土豪劣紳,鄉村一切權力都歸了農會,農民群眾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提升,他們跟隨共產黨員鬧革命的熱情也空前高漲。
四、革命進入低潮。1927年,由于"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長沙"馬日事變"的影響,零陵駐軍團長王德光發動了"宥日事變",大肆逮捕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許多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遭到捕殺。
王首道得知這一情況后,馬上找來雷晉乾、蔣毓華等人商量對策。鑒于王首道共產黨員身份在批斗土豪時已經公開,大家建議他先行躲避。會后,王首道從龍山后墻出來,躲避在二區農會所在地龍口源的龍潭沖村。
臨行前,他交代區農會的同志設法打聽雷晉乾、蔣毓華等人的情況。當天晚上,打探消息的人傳回信息,雷晉乾、蔣毓華等人已經遇害。形勢已經越來越緊,繼續呆在龍口源這個小山沖也沒有什么必要,王首道等人轉移到東安白牙市。
過了不久,再次轉移到東安橫塘一位可靠的老鄉家里,在那時住了一個多月之后,王首道同兩位同志分手,只身一人趕赴長沙尋找黨組織,重新回到革命的洪流中,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逐漸成長為中共高級領導干部。
祁陽是王首道參加革命工作的第一站。王首道對祁陽人民有著非常深厚的革命感情。1951年10月,時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王首道,重返祁陽視察,并為死難戰友撰寫挽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