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原大地上矗立著一座高山,名曰神農山。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神農山以中華民族的祖先神農氏在此進行辨五谷、嘗百草、祭蒼天創世之舉而聲名天下。
? ? ? 行走在神農山脊,還真有些"沾了仙氣般"的飄飄然感覺。連綿的山巒呈"之"字形走勢,好似一條"龍圖騰"鐫刻在山體之上,神靈活現的。為此,后代子孫一改對"山巒疊嶂"詞語的表述,將其比作了"龍脊長城"。
? ? ? ? 神農氏這位華夏祖先的"真龍天子",于此山此水"踏石留印"。傳說史上中華民族始祖有兩位皇帝——黃帝和炎帝。5000多年前,黃帝與炎帝作為黃河流域兩個最大氏族部落首領,與其他部落經常發生戰爭,勝者一方不斷拓展自己的疆土,后來炎黃兩個部落也展開了大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成為中華漢民族的前身,因此,華夏的后人又被稱為"炎黃子孫"。
? ? ? ? 神農山上的始祖活動有史為鑒。山腳下的神農文化廣場再現了炎帝神農為中華發展所創立的"豐功偉業"。傳說中的神農氏頭生雙角、手捧五谷。其銅像端坐在廣場中央,威嚴、慈祥,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整個廣場分為三層,寓意著天、地、人三界統一,祭壇建筑周圍刻有浮雕,向后人講述著這位中華始祖的生平。
? ? ? ? 史實告訴我們一個"天降大任于斯人"的神農氏。結束了部落戰爭,過上太平的日子,神農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著手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于是他親臨一方山野,辨五谷、識作物,以期實現治國安邦的"安居樂業"、"豐衣足食"。這位賢明的君主不曾預見5000年后,就在同一塊土地上,我們有了"雜交水稻"、"豐產小麥",將祖先們一向重視的"糧食問題"解決得如此徹底。今天坐在中原任何一家餐館,吃上一碗燴面、喝上一碗胡辣湯,品味碗中五谷雜糧的各種滋味,有多少人還會記得炎帝神農氏對中華農耕文明所做出的貢獻?
? ? ? ? 過去 的人們"以食為天",到了今天,人們又有了"健康為先"的新追求。據史料考證,炎帝神農不僅是一位"農神",還是一位"醫神",他是中華傳統醫學的"開山鼻祖"。民間就有"神農山嘗百草、宣藥療疾、救治子民"之說,當地有這樣的民諺:"摸摸神農的腳,一輩子不吃藥,抱抱神的腿,一生不怕鬼"。神農山上有個天然中草藥植物園——百草坡,傳說中神農嘗百草的地方。那里生長著各類中草藥300余種,其中名貴的中藥材達100多種,叫得出名字的有山參、桔梗、靈芝等等。對于中醫藥的療效我是信服的,記得小時候患咳喘,只要服用中藥川貝母燉梨,病情就會立竿見影的好轉;漫坡盛開的金銀花也是我所喜歡的,那芳香的氣息,聞見了就會神清氣爽,藥效一定錯不了。
? ? ? ? 登上神農山之頂,天地作合!龍脊長城,如此垂青我們這些"龍的傳人"。站在無限風光的險峰,旅途中的一切辛苦勞頓都拋到了九霄云外。循著祖先的足跡登山,感到有一種莫名的力量在推動,在一種"騰龍"精神感召下,68歲的漫游大姐登頂了,65歲的在水一方大姐也攀上了山巔,眾人站在當年神農皇帝祭壇之地,向天作答:自古以來"民生為天",我們緊跟了祖先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