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的后代子民》 第七章??“只知有國,唯亂是仇”——陸榮廷 一、邊陲之省匯和時

一、邊陲之省匯和時

袁世凱去世后,黎元洪繼任了總統位置,陸榮廷取消了獨立,率領護國大軍從湖南回到廣西,南北方統一。陸榮廷因為再在關鍵時刻支持蔡鍔,使各省紛紛相繼獨立倒戈袁世凱,逼迫袁世凱放棄帝位,最后氣疾病亡。陸榮廷護國有功,被各界譽為“再造共和”,并被北洋政府任命為兩廣巡閱使,任命譚浩明為廣西督軍,陳炳坤為廣東督軍。為了通俗易稱,大家把陸榮廷叫“老帥”,譚浩明叫“聯帥”,陳炳坤叫“大帥”。

廣西從此開始了陸榮廷、譚浩明治理的“陸譚時代”。

這是廣西近代歷史里,沒有兵燹紛爭,社會比較安寧的一個時期。

為了讓廣西百姓有和平安寧的生活,陸榮廷和譚浩明規定:各個市縣政府不得無端隨意增加百姓稅費,但是政府的開支又怎么辦?

陸榮廷、譚浩明、曹陪陽三個人搗鼓了幾天,他們想來想去,想出幾個辦法:第一、30畝以上田地戶主,全部要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曹陪陽調查,廣西田地60%都集中在地主手上,他們一家常常好幾百畝田地,而且瞞報田地居多,按照調查估算,單是這一項全廣西可以增加田地稅收入10%以上。最關鍵的是,這樣增加收入,還不會增加一般百姓負擔。第二、在百色增加過境廣西煙土特稅費。百色是云南、貴州煙土流向全國的集散地,以前百色煙土過境都是各個山頭、鏢局收保護費,現在陸榮廷、譚浩明、曹陪陽提出由廣西軍政府派軍隊進駐百色,專門向云南、貴州收取煙土過境特稅費。按住初步估算,單單這一項收費,又給廣西財政每年增加600萬大洋收入。后來這過境煙土保護費從陸榮廷、譚浩明舊桂系開始,一直延續到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而且新桂系每年煙土過境收入高達2000萬大洋,占新桂系財政總收入的50%以上。第三,這一措施最有價值,廢除原來由法國人擔任廣西海關關長,由法國人收取廣西海關關費,這么一項侮辱中國主權的規定,廣西海關由廣西人擔任,并由廣西人收關稅。

當然,所有這些措施都損害原來的權貴利益,必然引起他們瘋狂反撲。

晚清開始,中國在云南、貴州、四川、陜西等地已經大量種植罌粟,極目之處盡是罌花,自產煙土。中國自己生產的鴉片價格低,質量好,特別是云南煙土,是中國最優質品牌,除了在中國本地銷售,還大量出口香港、南洋、越南等地,早把英國設在印度的東印度公司的鴉片煙土生意幾乎搶得一干二凈。煙土銷售繞不開廣西一個邊境城市——百色。它是中國從晚清到民國,最大的煙土集散地。百色對外與越南交界,對內與云南、貴州相交,是煙土進入內地的第一站。因為販賣煙土這么一種交織這黑、白、灰多種惡勢力的毒品交易,每一個販賣煙土的煙販都會為了利益與對手殺紅了眼,拼了個你死我活。

煙販王孝伍,40多歲,云南安順人。他家境極度貧寒,10歲父親病死,靠母親幫人縫縫補補將他養大,母親供他讀了兩年私塾,后來無力再讓他上學,好在私塾先生看他聰明好學,是個人才,不收他的束脩,讓王孝伍免費繼續讀書。王孝伍也不負先生所望,18歲的時候考中光緒帝時期的秀才功名,正在他準備沿著秀才——舉人——進士——翰林,這么一條古代男人出人頭地經典道路走下去的時候,光緒三十二年(1905年)廢除科舉,王孝伍考取功名的道路被堵死了,萬般無奈之下,王孝伍只好跟著同鄉老板學做山貨生意,他販賣豬毛、牛皮、山竹、桐油等到廣州銷售。而這時候谷正倫是孫中山的中央直轄黔軍總司令,谷正倫是安順人,他懂得販賣煙土門道,就派手下與王孝伍的老板密謀,讓王孝伍老板販賣煙土,谷正倫派兵保護,得到利潤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從那以后王孝伍就跟著自己老板從云南販賣煙土到廣州,出口香港、南洋等地。王孝伍他們販賣煙土雖然有谷正倫的軍隊保護,但也不敢明目張膽,也是要從人煙稀少的煙道走貨。他們要走兩天一丈多高的茅草叢,上不見天,下不見地,遍地霉葉爛草,全不通風,臭氣撲鼻,期間還要自帶鍋碗瓢盆、帳篷,夜宿荒山。山里蚊蟲叮咬,瘴氣彌漫,毒蛇野獸出沒,人一有病就走不出這片峻嶺叢山。王孝伍的老板就因為稍感風寒,就被瘴氣侵入,死在茅叢里。王孝伍也還算義氣,硬是將自己老板的尸體綁在馬背上,將尸體駝出叢山,到了百色,買了一副好棺材將老板的尸體入殮,再設法運回云南安順,還將這趟販賣煙土的利潤都給還死去的老板家人。谷正倫見王孝伍義氣,又有文化,就扶植他繼續在云南、廣西、廣東販賣煙土,使王孝伍從一個書生銳變成煙土大毒梟。

王孝伍知道百色變天了,陸榮廷、譚浩明已經派軍隊接管了百色,所有的煙土都要過秤,按斤收取“黔土”特稅。王孝伍聽說過陸榮廷、譚浩明,知道這兩個廣西最高軍政首領比一般都軍閥廉潔,治軍嚴格,但是轉念一想,又不是他們親自來管理百色,是他們派的人來管理,什么時候都是用錢開路,只不過這次路要開得更平滑,更隱晦一些吧了。想到這里王孝伍決定自己親自去拜會百色新的軍政長官劉團長。

可就在王孝伍拿著10根金條準備出門的時候,外面突然通報:“新任百色軍政長官劉團長親到。”

王孝伍頓時大吃一驚,這個劉團長不等我去拜會,就登門到訪,來者不善?想到這里他立刻整衣出廳迎接,他看見一個穿著軍裝的男人,帶著兩個當兵的已經跨入家門,猜想此人一定是劉團長了,王孝伍馬上彎腰恭請道:“劉團長大駕光臨寒舍,敝廬蓬蓽生輝。”

來人真是陸榮廷、譚浩明派來百色的軍政最高軍政長官劉團長,只見他望了王孝伍一眼,也不客氣,就說:“王商總,百色商行新規定已經聽說了吧,本團長再對王商總親自說一遍,新征收黔土特稅,所有煙土都要一一過秤,按斤收特稅。王商總是百色商會翹楚,帶個頭,執行新的規定。”

王孝伍大吃一驚:“劉團長,您就這么直來直去?”

劉團長兩眼瞪圓,說道:“王商總,您想怎樣?如果想要拐來拐去耍名堂,或者想行賄收買我,我立刻讓手下包圍這座大院,抓您到縣團部,您還不愿意,我當即執行陸老帥、譚聯帥的命令,將您就地正法!王商總您自己選擇吧!”說著,劉團長把陸榮廷、譚浩明已經簽發將王孝伍就地正法的公文,甩給王孝伍看。王孝伍這時候已經聽到外面眾多、鏗鏘又齊刷刷的腳步聲,王孝伍嚇破了膽,立刻表態:

“過秤,我全部過秤。”

當天,王孝伍乖乖地按照新規定所有煙土都過秤,其他煙販看到王孝伍都老老實實過秤,也跟著一一過秤。

原來劉團長是譚浩明的親信,去之前譚浩明給了劉團長一把尚方寶劍,讓他可以殺人!譚浩明交代劉團長,擒賊先擒王,先拿最大煙販開刀,并給劉團長一張他和陸榮廷聯名簽發的槍斃公文,讓劉團長自己在空白處填寫名字。劉團長在去找王孝伍之前,已經將王孝伍的名字填在這張槍斃公文上,王孝伍一看嚇得像一攤泥樣癱在椅子上,馬上表態全部過秤,往日這大名鼎鼎,囂張跋扈的毒梟,只好老老實實按照劉團長的意思將所有的煙土過秤,劉團長制服了王孝伍,其他煙販排著隊按規定過秤。這樣一來單單是百色收取的煙土特稅 一年就達600萬大洋。

廣西省會南寧市羅文村有一大戶,它貫穿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230多年,又是廣西第一大姓“韋”家大戶。這韋家整座建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畝多,大院為硬山抬梁式磚木結構,青磚青瓦清水墻,二進天井采用'日'、'月'字形鋪設,整座韋家院落屋檐重重疊疊,數不清有多少個門戶。最讓人震撼的是大大小小的牌匾沿著廳墻一直排開,直掛到屋檐門額上牌匾有18個之多。大院一進門就是一個“進士”牌匾。清朝276年,一共有26849位進士,全國平均每年不到100位,廣西是偏僻南蠻之地,更是少之又少,百度搜了一下,清朝廣西進士最多記載數據為568人,全省平均每年只有2人考中進士,這韋家真是了不得,居然有人考中進士。二進院大門門楣更了不得,上掛著一紅色匾牌,上書:“光緒三十四年,欽點主政,臣韋紹皋”三行金字,兩條金龍圍繞在匾邊沿鑲邊。這牌匾上寫的“韋紹皋”,是這韋家大院親人,現在北京做京官。韋紹皋是廣西第一個到日本留學的留學生,也是南寧最早的出國留學生,他在前清被欽點為“吏部主事”,雖然說是在前清皇朝的恩典榮光,也是無上光榮的。韋紹皋今天依舊是北京的大京官,他被北洋政府任命為廣西民政長官。接著后面的牌匾就是“少尹第”“二尹第”“元拔”后面接著就是廳堂正中的一塊牙黃色木匾,上面“名著彤廷”四個大字,它格外醒目,題頭寫著:欽點翰林院編史貽直為。落款則為:康熙六十一年歲貢生韋佩欽立。然后就是“名著彤廷”匾兩旁,10多塊大大小小的牌匾沿著廳墻一直排開,直掛到屋檐下。有題“學升三舍”的,有題“名世楨儒”的,還有“望重虎闈”“步武前徽”“秀拔天池”“名高少府”等等共18塊眉匾。這里每一塊牌匾都是一段光輝燦爛的榮耀,18塊合在一起組成這個家族200多年氣勢如虹的輝煌,而且韋家不僅僅是過去輝煌,當今也輝煌。這顯赫的韋家南寧獨此一戶,這韋家南寧前清知府不敢惹,當今民國廣西省會南寧市長也不敢惹。這韋家就是有特權,韋家人就是為非作歹,當地官府也視而不見。韋家也就是這樣被許許多多,歲歲年年的不敢惹,把一族書香門第,高官榮耀的家族,滋養出一些無惡不作的不肖子孫。

韋家惡少叫韋以發,他是韋紹皋親哥哥的兒子,韋紹皋的親侄子,他32歲,家有二房妻妾,都給他生有兒女。一天韋以發看中南寧師中一位15歲的女學生,非要將這女學生娶回家做三小妾,女學生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家人不答應女兒給韋家做妾,女學生自己更是不答應。韋以發就在一天早上,帶著人守候在女學生上學的路上,將女學生綁架回韋府,還想當即奸污,想讓木已成舟。

女學生死都不肯,只要韋以發一靠近她,她嘰喳鬼叫,腳踢手抓。半天了,韋以發被她弄得毫無興趣,就讓人把房門鎖上,臨走惡狠狠地扔下一句話:“晚上,收拾你!”

夜里,韋以發打開房門,看見女學生已經是漱洗整齊,端端正正坐在床沿邊,他特別高興問:“想清楚啦?就是嘛做我老婆有什么不好?”

女學生說:“我爹媽還不知道,我在這里。”

韋以發說:“我已經告訴你爹媽了,說你在我家。”

女學生又說:“我可以嫁給你,你也要答應我一件事。”

“什么事?”韋以發問。

“你現在不要碰我,讓我讀完師中畢業,我還有一個學期畢業了,一畢業了,我馬上嫁給你,但你要八抬大轎正式娶我入門。”女學生說。

韋以發一言不發地瞪眼看著眼前這個女人,隔了好一會他才問:“有道理,好,一個學期,5個月,我們正式辦喜事。”

女學生點點頭。

“成交。你明天去上學,放學要老老實實回到這里,我現在不碰你,說定了,一畢業辦喜事。”

女學生給韋以發鞠躬。

第二天早上,女學生把一頭黑色長發,梳成一條背后的大辮子,穿上女學生裝,天藍色短褂,黑色裙子,背上書包到南寧師中上學了。

女學生一踏進校門,就遇到她的國文老師,這時一個留著花旗裝頭發的帥氣男青年,他才從廣州來,中山大學畢業,剛剛應聘到南寧師中不久,女學生是他上課的第一個班級。一天下課,他忘記拿備課本,返回教室拿自己的備課本。發現一個女學生正在翻閱他的本子,他很不高興,本子上面寫了很多他講課的要點,和一些自己的看法。他特別反感別人看他的東西,正當他要制止的時候,女學生突然抬頭,兩人四目相對。頓時,他怔住了,那一雙水瑩瑩的眼睛,如同晨曦中的露珠一樣清澈透明,看著這雙眼睛,教室里的年輕國文老師心境,瞬間有了淡雅如海的寬闊,有了甜蜜的幻想,他被她迷住了;此時此刻女學生也愣住了,她在這雙眼睛里看到了她想擁有的一切,有詩歌,有初戀,還有深刻,她也被他迷住了。

他們秘密地師生戀起來。

國文老師等待著女學生的長大,更等待著她的畢業。他們計劃好了,等女學生畢業了,他們就結婚,要一起組成一個家庭,生兒育女,男主外,女主內……

可就在這時候,女學生被韋以發盯上了,被他抓到家里。

國文老師看到女生立刻問她:“為什么昨天沒有來上課?”

女生哭泣著把昨天的事對他說了,還說了她假裝與韋以發的約定,才可以出來上學。國文老師順手撿起一塊磚頭就要去找韋以發拼命,被女生一把抓住,女生告訴他韋家族的顯赫歷史,說自己想好了,必須馬上逃跑,才可以脫離韋家魔掌。于是他們一不做,二不休,立刻簡單收拾,國文老師給校長留信,說家里有急事,他要立刻辭職,女學生簡單敘述事情,請人給又家人送信。辦好這些,他們出校門瘋狂地往碼頭跑,他們要坐船去廣州,國文老師家在廣州,又在廣州上的大學,而且他們覺得廣州離南寧遠,到了廣州他們就安全了。他們上船了,上了開往梧州的船,到了梧州轉到廣州的客船,就可以到廣州了。兩人站在船舷上大大地舒了一口氣,覺得他們終于脫險了,脫離韋以發控制的魔掌。

國文老師輕輕地摟著自己的愛人女學生,無比感慨地說:“我們可以放心了。”

女學生把頭靠在自己愛人,國文老師的肩上,望著流淌的江水,安心地點了點頭。

但是,半夜,他們被幾個大漢叫醒,然后被帶到一個人面前,這個人就是韋以發。原來韋以發在女學生上學的時候已經派人跟蹤她了,跟蹤的人一直監視到女學生和國文老師上船,韋以發掌握他們一切的行蹤,到了半夜,他們逼停客船,韋以發帶人上船,把他們叫醒。

看見韋以發女學生瑟瑟發抖,國文老師知道是韋以發后也驚恐萬分。

韋以發指著女學生說;“你,敢騙我,說師中畢業了嫁給我?你就是這樣嫁給我的嗎?”

接著他又指著國文老師說:“我看中的人,你也敢碰,你找死呀?!”

女學生和國文老師不敢說話,擠在一團哆嗦著。

韋以發看著他們擠在一起更是氣瘋了,竭力嘶地大喊:“你們混蛋,敢騙我?我讓你們死在一起,豬籠——沉江——!”

女學生、國文老師被分別捆著,各裝在一個豬籠里,豬籠里還塞進大石頭,韋以發又讓人將兩個豬籠綁在一起,這一伙人像翻滾大石頭一樣,將這捆在一起的兩個豬籠,翻到船舷,推入滾滾的邕江。然后他們用江水洗了洗手,讓船家靠岸,揚長而去。

船家嚇壞了,派人連夜到南寧官府報案。

但是,南寧市長不敢抓人!

南寧的百姓、土匪、游勇等等,都眼睜睜地看著陸榮廷、譚浩明怎么處理韋以發,這韋家大院的案子。

陸榮廷怒火萬丈,他當即把南寧市長換了,讓一個名叫溫德溥的人當南寧市長。溫德溥廣西蒙山新圩太歲村人,歲貢出身。什么叫“歲貢”?明清時,每年或每兩三年從各府、州、縣學子中選送優秀“秀才”生員,升入國子監就讀,這稱為歲貢,被錄用的讀書人也稱“歲貢”,或者叫“歲貢生”。溫德溥在被調任南寧市長之前,任廣西凌云縣縣長,凌云到處是群山峻嶺,土匪、游勇蜂起,溫德溥到親自帶隊撲殺土匪、游勇,最后竟然讓這一片滋生土匪、游勇溫床的土地凌云縣,成立一個治安模范縣,被陸榮廷、譚浩明在全省縣長表彰大會上重點表彰。

溫德溥知道自己被調任南寧市長,要處理顯赫韋家,京城大官韋紹皋的侄子,就對陸榮廷說:“我得罪韋紹皋,我也會死無葬身之地。但是,老帥、聯帥放心,韋以發為非作歹,作惡多端,我就是死了,也一定要將韋以發繩之以法,還南寧百姓一片朗朗晴天!”

溫德溥上任當天就帶著衛隊到韋家大院把韋以發抓進監獄,韋家立刻狀告到陸榮廷,陸榮廷病了,回老家武鳴養病,概不見客;韋家又轉告譚浩明,剛好譚浩明出差到廣州。韋家立刻電報到北京給韋紹皋,北京馬上給陸榮廷來電,要陸榮廷“妥善處理,娩出變故。”收到北京來電,陸榮廷、譚浩明當即讓溫德溥馬上將韋以發槍斃正法。

這時候陸榮廷、譚浩明兩人才一起騎著馬,吧嗒吧嗒到南寧市官府前面廣場,他們看見韋以發的尸體已經橫地上,忙讓人入殮,然后將溫德溥撤職,調入龍州任鎮南道道尹。龍州是中越邊關,由陸榮廷直接管轄。后來韋紹皋親自從北京回南寧想責拿廣西官員,為自己侄子出氣。但是他一查案情,陸榮廷、譚浩明都親自到位巡察,韋紹皋找不到破綻,而溫德溥又被調任鎮南道道尹,他韋紹皋不便到陸榮廷親自管轄的地方抓人,而且侄子韋以發人已死,加上陸榮廷又頂著“再造共和”大名,不好得罪,韋紹皋只好悻悻不愿地回北京,時間一長,此時不了了之。

韋以發被槍斃,南寧市炸了鍋,百姓紛紛拍手叫好。南寧周圍明里暗里的土匪,看見韋以發都被槍斃,誰也不敢亂竄打劫,不少土匪反而覺得路越走越窄,紛紛改邪歸正,金盆洗手。

經過制服百色毒品煙販王孝伍,槍斃南寧大家族韋以發兩件事情之后,陸榮廷、譚浩明對重新丈量30畝以上田地的事情更是充滿信心。其實地主們心里明白自己都是多年瞞報田地,少交契稅。如今官府要重新丈量,他們都不敢不配合,丈量工作人員一到,都規規矩矩地重新丈量田地。丈量出來結果超出原來登記數據的12%,這樣廣西田地稅收入,在不增加貧困百姓負擔的前提下,可以多收12%的田地契稅。

至于從法國人手里收回廣西海關權還是有一些糾葛,但最后也還是順利的。譚浩明親自帶著一團人馬,到梧州海關大樓法國人關長辦公室,對他宣讀中華民國廣西省政府決定,讓法國人海關關長交出印章。

法國人海關關長還想抗拒,他說:“梧州海關屬于中國《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以關稅擔保抵押給外國的部分;梧州海關是條約規定開放的18個之一,中國關稅款劃為賠款。法國政府在貴國向14個國家賠款之列,我代表法國政府收取梧州海關關稅,你們無權收回。”

譚浩明理直氣壯地回答:“《辛丑條約》是晚清政府簽定的不平等條約,現在中華民國不承認這些不平等條約,法國已經無權在中國的土地上收取海關關稅。請吧,關長先生——”說完,譚浩明一手按住手槍,一手做出請的姿態。

法國人知道現在不是晚清了,他很無奈,只好憤憤不平地交出大印,收拾東西走人。

陸榮廷、譚浩明、曹陪陽,還商量了要依法治理廣西,于是在“陸譚時代”他們頒布了廣西第一部法律《廣西臨時約法》。這一地方性大法,共分七章58條,3000多字,規定都督由民選產生,任期不超過二屆(6年),議會管立法、監督,政務司管行政,法院獨立審判。應該說。這一約法在當時有很高的歷史高度,雖然沒能嚴格落實執行,但是“陸譚時代”值得驕傲的一大政績。

這個時候廣西經濟發展也不遺余力。僅僅是1917~1918年間,廣西年產大米45億多斤,除供本省消耗外,年銷行廣東4億斤。全省民間養蠶業年可收入百萬元之多。林業也大有進展,各地林墾公司紛紛建立,廣植八角、桐、桂、杉、松、桉、樟腦等樹種,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在陸譚時代建有23個林場。

在交通運輸方面,陸榮廷于1914年動用工兵營,修筑了高等級的邕武公路,這是廣西第一條通汽車的樣板公路;接著譚浩明采用同樣的辦法,在桂南重鎮龍州修建了龍州~水口公路和龍州)“~憑祥簡易公路。陸榮廷、譚浩明還興建了龍州鐵橋、水口鐵橋等交通設施,這些工程開廣西修筑汽車路風氣之先。其中龍州鐵橋長123米,寬3.8米,高26米,單孔跨徑106米,這在當時是一件很宏大的建筑工程。龍州鐵橋是民國時期我國最大跨徑的下承式鋼桁架鋼結構橋,由中國工程師黃英設計,是廣西唯一載入中國公路史的近代橋梁建筑。

水路運輸業也開始進入興旺時期,西江、邕江、郁江、柳江、桂江、左江、右江等江面均可通航小火輪和電輪,沿岸商業圩市星羅棋布,形成了商業流通網絡,從而促使梧州、南寧、柳州、桂林、潯州、百色、龍州等城鎮的商業貿易中心日趨繁榮。

在陸榮廷、譚浩明主政廣西期間,廣西的教育事業得到了相當大的發展。他們主要抓了兩個方面:實際應用的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端留學生教育。1912年,在梧州創辦了廣西第一甲種蠶業學校;1913年臨桂創辦了省立第一甲種農業學校,同年又在桂林創辦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此外,還創辦了桂林女子機織科傳習所、桂林振坤女子實業學校、融縣桑蠶學校等一系列職業學校,他們還重新開辦桂林陸軍學堂,后面的新桂系梟雄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也因為這所學校成立“廣西陸軍模范營”而嶄露頭角,桂林陸軍學堂為廣西訓練一支新型軍隊奠定了基礎。

在派遣留學生出國方面,從1912年至1921年,除1915年之外,其他各年都舉行留學考試。據不完全統計,陸榮廷主桂11年間,廣西共派出留學生139人,其中留日117人,留美18人,留法2人,留德1人,留比利時1人。廣西的留學“陸譚時代生學成回國后,極大提高了廣西的科學文化層次。

為了讓廣西安定,陸榮廷堅決拒絕外省軍隊入廣西。他拒絕袁世凱讓北洋軍隊借道廣西,無奈袁世凱任命陸榮廷兼任貴州宣撫使,命令他出兵貴州。陸榮廷就拖著他年輕時在龍州中越邊境關山抗擊法軍時,落下的兩條患風濕病老腿,帶兵去了貴州,而他保住了身后廣西這片家鄉土地,沒有兵燹硝煙的和平時光。陸榮廷還多次拒絕孫中山讓廣西出兵北伐,幾次都被陸榮廷以各種借口推脫。他就只認一個理:廣西決不能成為兵家競爭之地,廣西百姓要有和平安寧的日子。

怎么評價陸榮廷、譚浩明管理廣西時期的“陸譚時代”?2011年線裝書局出版的梁越著《陸榮廷評傳》第318頁有這么一段話,這里將它們摘錄下來:

“這個時代,廣西確實出現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安定景象。民國《邕寧縣志稿》云:陸譚時代’國內各省,無不憂亂糾紛,人民涂炭,幾無寧日,獨吾省少事,事實具在,當為眾人所公認。”新桂系李宗仁的評價更高’民國以來,舉國憂攘,而廣西得以粗安,實賴有他(指陸榮廷)。’”

“陸譚時代雖然用兵任頻,但民間絲毫不驚,百姓感覺不到負擔。”

還有百度搜到對陸榮廷管理廣西的評價:

“對于陸榮廷11年的統治,廣西百姓自然最有發言權。陸榮廷去世以后,廣西的鄉紳們,對陸榮廷的評價非常中肯:’陸榮廷統治廣西十年,沒有什么對人民、福利的建設,只是使百姓不受兵災匪患,能夠安居樂業,與民無擾。他下野后,兵災匪患紛至沓來,累得老百姓沒一日安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739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34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653評論 0 377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63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3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35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15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59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0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19評論 3 3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04評論 1 370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60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57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76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37評論 1 288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17評論 3 39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03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