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者》講述了一個浪漫的故事,與風花雪月的浪漫不同,這是光年尺度的浪漫。
? 故事的人物關系很簡單,只有男主和女主。男主是個剛畢業的腦外科見習醫生,女主是個天文學家。因為工作,他們在思云山天文臺邂逅了。因為恒心閃爍而起的37年約定的浪漫故事拉開了帷幕。
? 深夜,月光籠罩下的幾座巨大的觀象臺宛如神秘的巨石陣,他不由自主地走進其中一座,遇到了她。他們在由無數信號燈和一縷月光組成的室內“星空”中談論對天文學和腦醫學的見解。
? 在她談及恒心閃爍并指引他看那副雨花石鑲嵌的恒星閃爍能量波動曲線的畫時,他的目光卻被另一道曲線吸引了,那是她在光影下被勾勒出的柔美、靈氣的曲線,與月光構成了一副線條飄逸的國畫。
? 大劉在描寫一個女性的美時,向來是簡化細節、強調意境。他向來不會詳細地描寫一個人的五官多么精致、顏色多么動人、身姿多么姣好。符合這幾點的年輕女孩很多,她們在都市里追逐浮華和虛榮,“像一大群做布朗運動的分子?!边@位鋼鐵直男喜歡用寫意的手法把美麗的女性融入畫中,像《三體》中對楊冬的描寫,對莊顏的描寫,《球閃》中對林云的描寫,以及本文里對她的描寫。
? 這樣的描寫中,我可以感受到男主心靈的觸動。她把那副雨花石畫贈與他后兩人就告別了,沒有想象中的俗套的言情式浪漫,他們甚至沒有留下聯系方式。
? 接下來,文章就開始了雙線布局。一條線是思云山之約,一條是他在塵網中的生活。
? 十年后男主和女主機緣巧合地在思云山觀象臺重逢后,他發現在新的雨花石畫中有一副與送他的那副一模一樣,那是來自另一顆恒星的閃爍波動曲線。由此他們發現了驚人卻也荒謬的巧合,相對無言的兩人相約了一個七年,下一顆可觀測恒星閃爍的時間。
? 七年后,兩人都不抱期望的約定實現了,他們又在思云山的第一場雪中重逢了。天狼星的閃爍依然是驚人的巧合,他們相約了下一個十七年。
“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边@幾次重逢穿插在34年平凡生活的線里。他向現實妥協了,他結婚了,他有了孩子,生活變得更加瑣碎,像乘坐特快車奔波,枯燥得使人麻木疲倦。34年前的那個夜晚,她像一片羽毛飄進他的心靈,轉化成深埋的無意識的暗戀。但他們的重逢無關愛情,只因為“同頻共振”的心靈和一個天文學的約定。
? 在文中,他們發現任何一顆恒星都可能會成為初始閃爍的產生者或其他恒星閃爍的傳遞者,就像人的腦細胞一樣。巨量神經元的簡單連接使人產生了意識,而宇宙的深淵中,漂浮著銀河系的千億顆恒星,和銀河系外的千億個星系的恒星,它們閃爍的產生和傳遞將整個宇宙連成一個大腦。
34年的時間跨度,光年尺度的空間跨度,讓人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生苦短”的內涵。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生活在宇宙的一個“腦細胞”的一顆行星上的我們,比起“他”,我們連朝生暮死的蜉蝣都不如,窮盡文明的一生也看不見他完整的一次感覺。
? 《思想者》里包含了對宇宙和人的哲學思考,描寫了宇宙間恒星閃爍的傳遞現象與人腦電波的傳遞的驚人相似,將“宇宙意識”和人的意識相對比,將宇宙的沒有完整感覺和人的完整感覺對比,將思云山之約與現實生活對比,讓人產生一種特別的孤獨感,這是一種無關愛情、友情的孤獨感,是在蠅營狗茍的生活中的一種靜謐恬淡的孤獨。在文學作品中,看似無情卻盡情的孤獨往往比喧鬧更有穿透力。
在這樣的宇宙的大背景下,自然不再是我們眼中的青山綠水、人與自然、弱肉強食、生老病死,而是那些亙古不變的規則,比如光速壁壘,萬有引力、因果律,還比如宇宙與大腦同源的信號傳遞模型。像她說的那樣,“這種美像水晶,很硬,很純,很透明?!比耸且环N擁有強烈好奇心的生物,因此我們有更強的認知能力,高度的理智以及探索的沖動?!端枷胝摺防锇褍蓚€人的相識相知相約和一個探索的過程聯系到一起,讓這個過程多了幾分宏觀的美感。人生苦短,但不同于宇宙沒有完整的感覺,人內心的“閃爍”產生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種情感甚至能貫穿一生。
? 生而為人,很幸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