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
去照照鏡子,去向你鏡中所見的臉兒宣告:
“是時候了,是時候?qū)⒘硗獾拿婵仔略臁?br>
若你現(xiàn)在還不肯更補新顏,重新改造。
你便是在欺騙這世界,奪走某位母親的福報。”
這世上哪有女子美貌如斯?
竟不愿將童身付你?還將其鄙視?
又哪會有男子如此自私?
自戀到自掘墳?zāi)梗樵笖嗔俗铀茫?/p>
你呵,你是你母親的鏡子,透過你
便可喚回她年少時可愛的四月春光
你也一樣,當你皺紋累累,彌年老矣
也可從你的鏡窗,重見往金色的時光
可若你還在世上的日子,就已無人掛念你。
你孑然離世之時,你的美貌也將與你一同永逝。
Look in thy glass, and tell the face thou viewest
Now is the time that face should form another;
Whose fresh repair if now thou not renewest,
Thou dost beguile the world, unbless some mother.
For where is she so fair whose unear’d womb
Disdains the tillage of thy husbandry?
Or who is he so fond will be the tomb
Of his self-love to stop posterity?
Thou art thy mother’s glass, and she in thee
Calls back the lovely April of her prime:
So thou through windows of thine age shalt see
Despite of wrinkles this thy golden time.
But if thou live, remember’d not to be,
Die single, and thine image dies with thee.
2020.4.30
翻譯小記:
莎翁的十四行詩本是極其私人的,在其生前并未有出版的打算。所以很多主題在外人看來或許會很莫名其妙。比如從第一首開始,前面幾首就一直是重復(fù)一個主題,“勸生孩子”。只不過,這種讓人反感的主題,卻被莎翁寫得非常詩意。
莎翁筆下的這位“你”,是一位年青的俊友,似乎耽于自己的美貌,不愿意結(jié)婚生子,而莎翁依然是站在“你的美貌是世界的寶貴財富” 這樣的立場,勸其結(jié)婚生子,延續(xù)那一份美麗。
我翻譯的原則是盡量信實地傳達詩行的本意,不作過多的自我創(chuàng)作。十四行詩原詩的壓韻,無法盡善盡美。因此僅在各段落中,盡量以壓尾韻的方式呈現(xiàn)。
最后兩行詩的翻譯我的理解與屠岸先生不太一樣。
這兩行詩,屠先生的翻譯的意思是割裂開來的:
第一句But if thou live, remember’d not to be,
屠先生的翻譯為“要是你活著,不愿意 被人記牢” ,這個“不愿意被人記住。”可能有些難以理解。
而后屠先生理解的作者似乎是憤憤地咒罵道
Die single, and thine image dies with thee.
就獨個兒死吧,教美影與你同調(diào)”
但在我看來 Die Single, 其實是和 thou live 一樣,前面其實是有if 的,并不是咒罵,而是一種設(shè)想,設(shè)想的正是如果“你”不生孩子的生活狀態(tài),即:你生的時候會如何,死的時候又會如何。
remember’d not to be。是一個為壓諧而改的倒裝句,正常的句式是 not to be remember’d。是一個被動詞,“無人記念”的意思,而無人記念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孩子。
而當你死的時候,又因生前即無人記念,關(guān)于你那些美好的印記全然也就一同死去了。這或許比咒罵少了點趣味。但在情理上似乎更說得通一些。
P.S.莎翁雖然性向很可疑,但“For where is she so fair whose unear’d womb
Disdains the tillage of thy husbandry?” 這句來看,他對女性的態(tài)度確實蠻直男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