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念頭?我咋才知道呢?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其實,這是所有人都有過的念頭,不過,很少有人認真反思、認真思考,這樣的念頭究竟意味著什么,究竟有什么樣的影響,若是不好的影響,又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將來受到同樣的影響?
知識和 金錢一樣,除了能夠產生“利息”以外,同樣可以產生“負利息”。也就是說,當你腦子里的概念不夠清晰,甚至干脆是錯誤的時候,你的知識體系就已經開始產生相應的負利息了。等到某一天,你突然發現的時候,可能已經因為欠下太多的“債”,而自暴自棄、破罐破摔了。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們也能體會到,清晰的概念對于生活質量提升有多么重要的意義。
“正確的價值”往往在它沒被大多數人發現時才是最大的。很多人嘴里抱怨的:我要是早一點知道......
其實他們想表達的價值,正是過去到現在所體現出來的。而這樣的“正確”其實沒有多大意義,因為這是已經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并且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關鍵的問題在于,從現在到未來,這種價值是否會一直保持,甚至繼續增多。如果你沒有能力判斷它未來的走勢,其實現在的你和當年的你并沒有兩樣。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有一些所謂的先發優勢是并不屬于我們,即便再給我們一次機會,多半也都會錯過。認清自己的能力,知道哪些機會可以把握,哪些機會重來一次也不屬于自己,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懊惱和自責。
“早”本身,根本不是核心價值,因為我們已經知道我們要追求的是長期增長,是長期年化復合增長率。很多人之所以覺得“早”是關鍵因素,就是因為沒有想清楚知識利率和金錢利率之間的區別。
對于金錢,在本金和利率固定的情況下,你的時間越長,產生的利息自然也越多。所以這時候,早出發的人當然有明顯的先發優勢。但是知識則不同,它的利率并不固定,而取決于你自己。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后,就不用再糾結于自己是不是出發得足夠早,因為即便你出發的早,也未必能比別人先到,出發后的增長率,以及相應的持續時間才是關鍵因素。
作為投資者,任何時候都要明白,在這個領域里,一切自以為是的自高自大都只不過是還沒走到那個地步而已,絕大多數到時候就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差多弱了。
很多事情嘴上說說都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好不見得有那么簡單。這也是為什么,會隔三差五的問自己一個問題:什么更重要?現在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情,在過去的那個時間點是否有它的合理性?這多半取決于你是否經常問自己上面的問題。在做事方面,相比起把事情做對,更重要的是:做正確的事情。因為只要這件事情大體上是正確的,即便你出發的比別人晚一些,做的效率不夠高,最終也能獲得相應的回報。所以與其平時總在抱怨錯過的機會,不如把注意力和時間用來回答上述的問題。
早不是關鍵因素,但你不能永遠不出發。不論任何事情,只要開始做,就會有相應的回報。先發優勢未必是決定性因素,但如果你永遠不出發,其實也就談不上任何優勢了。
今日得到:
1,早并不是關鍵因素,知道了并行動才是決定性因素。
2,隔三差五問自己:什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