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讀懂 慢思考: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

在我們這個信息超載的時代,怎么樣才能讓自己專注起來,讓大腦的思考變得科學高效。那些行為影響了我們深入思考和怎么讓我們的大腦在大量的信息里高速運行

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

一、大腦是怎么思考的

在《慢思考》這本書中作者把大腦分為反射腦、思考腦、共同完成我們的認知、決策、思考活動。

思考腦負責所有的思考過程。特點是處理速度慢,需要保持專注,但容易疲勞,不能多任務并行。

案例1:

如果駕駛的動作已經練成了肌肉記憶,他用的大腦的資源是非常少的,而且邊開車邊打電話已經被證實會嚴重影響司機的反應與判斷。有人模擬實驗,讓一些人分別從一條繁華的路上開車兩次,一次是正常路過,一次是打著電話。結果顯示,打電話的那次,司機對面車輛的剎車、紅綠燈的反應都變得遲鈍了。

案例2:

你試著一邊聽音樂,一邊看今日頭條上的文章,結束之后你可以回憶一下自己能記住多少。然后再換第二種方法,聽完音樂在看今日頭條文章。對比一下這兩種方法獲得的信息量。

反射腦主要處理我們最原始的刺激反應。他的特點就是反應特別快,處理問題是自發、無意識的,可以同時處理多個任務,單容易出錯。

案例3

一個玩具球拍和一個球加起來是1.1美元。球拍比球貴了1美元,那么請問球是多少錢。有50%-80%的人會一口回答0.1美元。其實正確答案應該是0.05美元。(還沒反應過來的請留言)

存儲腦像我們的后臺數據庫一樣,把我們接收到的大量信息進行分類和存儲。存儲需要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二、那些行為影響了我們深入思考

在《慢思考》這本書中作者 給我們列出了4中原因,分別是隨時在線,多任務并行,負面壓力和睡眠不足。

首先,隨時在線是讓大腦超載的元兇。我們以為隨時在線,是高效率的表現,但是長期下去,其實每次回應都在分散我們專心思考的時間。

案例4:

很多專業人士在工作中很少能有完整的45分鐘是不受干擾的。如果有比較困難的任務,有37%的人很難在辦公室里完成,需要到咖啡館,或者自己家里這種比較安靜的地方完成,因為這些地方不受到干擾。還有6%的人在哪里都很難做到集中注意力。

案例5:對15萬智能手機用戶進行調查,發現他們的手機每天要被解鎖110次,最高時候平均每小時要看9次手機,也就意味著不到7分鐘,人們就會放下手里的工作,去看一次手機。而沒看一次信息,我們都需要6、7秒才能恢復原來的狀態。

白天接收到的碎片信息越多,存儲腦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的強度和難度就越大。

其次,多任務并行也會讓大腦超載。如果強行運行這樣的程序,就只會讓錯誤增加、總時間延長。

案例6:

2013年西班牙有一起嚴重的火車脫軌事故,駕駛員在出事的前幾分鐘,接到了公司打來的電話,和電話里的同事一起商量火車的行駛路線,同時還翻閱了自己手里的行駛圖紙還有其他文件。雖然這個電話沒有被認定是造成事故的最終原因,但是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個電話,火車平安開到最后的幾率會大很多。

再次,睡眠不足會直接讓大腦的內存變小,存儲腦接收到的信息就沒辦法歸類整理。

案例7:

《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選了28名學生,先讓他們看一組圖片,等過兩天讓他們重新回憶照片的信息。這些人其中一半在試驗的前一天被要求通宵不睡覺,另一半是正常睡眠。測試結果發現,之前通宵的那一組學生,比正常睡眠的那一組學生,平均少記憶了19%的圖片。

案例8:

一個17歲的高中生持續264小時不睡覺,在第二天他的眼睛發生了聚焦困難,隨后喪失了通過觸摸鑒別東西的能力。到了第三天,他開始變得焦躁,協調能力喪失,語言含糊不清,實驗結束后,他的短期記憶力明顯下降,還出現了幻覺,情緒頁明顯變得偏執、容易激動。

最后,壓力也會讓大腦負載過重。持續的低水平壓力就像一直拉滿的弓,時間長了,他的彈性就會變低。

三、怎么讓我們的大腦在大量的信息里高速運行

我們應對方法為:離線思考、批量處理、充足睡眠和科學的面對壓力。

安排一個你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完全投入的解決一件或者一類事情,在這期間,要避免外界給你的各種干擾。

最好的方法是平時手機斷網或者是靜音,每2個小時之后,抽10分鐘集中處理。

用四象限法則把事情分類為:緊急又重要、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即不緊急又不重要。分類后可以這樣批量處理:

一次只完成一個任務

把密切相關的任務放在同一批次,避免來回切換

把瑣事放在同一批次

我們至少要保證8個小時的正常睡眠,在睡覺前1個小時,遠離電子設備,開始進入離線狀態。

案例10:

90%的電子屏幕都會發出一種干擾我們睡眠的“藍光”,我們的大腦會把他判斷為白天的光線,而不是晚上的光線。所以當我們玩手機的時候。大腦誤以為還是在白天,并不是睡覺時間。

案例11:

有一個實驗,讓兩批人分別在睡覺前讀電子書或紙質書,然后來檢測他們身體中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主要幫助我們睡眠的。結果就發現,看電子書的人比紙質書的人褪黑素分泌要晚一個半小時。

面對壓力我們要做的就是專注一個不被打擾的任務,注意計劃的截至日期,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減少不確定性的焦慮。

案例12:

A、B貓的電機進食實驗。A貓受到的穩定的刺激,B貓受到的不穩定的刺激,最后A貓適應了壓力,B貓斷食出現了胃潰瘍。

思考腦

我們的大腦分為思考腦、反射腦、和存儲腦三個工作部分,還有他們各自的特點。影響大腦思考的能力的因素主要有隨時在線、多任務并行、負面壓力和睡眠不足,要解決的話就需要做到離線思考、批量處理、充足睡眠和科學的面對負面壓力。

我們對于外界的刺激下意識就會引起動作,比如手機一響就會去看手機,QQ頭像一閃就會去看信息(簡稱強迫癥):我們還更喜歡眼下的滿足,雖然知道關掉手機效率會更高,但是拿起手機玩的誘惑更大。但是這些行為并不能讓我們養成深入、專注思考的習慣,反而會喪失掉我們的信息鑒別的能力。學會在信息超載的時代專心致志做一件事,做到批量快速處理重急輕緩的事情,才能真正在自己的時間里遨游天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