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有毒,可你每天還是要一刷再刷。
你在上下班路上聽著最新的知識音頻,連中午休息都在看訂閱號推文……然而你還是很焦躁。
1
朋友圈,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已經成了我們的精神寄托。無論是吃飯,還是趕路,都時刻不忘刷朋友圈。轉發分享、評論點贊,忙得不可開交,分秒不停地吸收那些碎片化知識,漸漸喪失了獨立思考能力。
我們被不安籠罩,生怕被飛速變化的時代所拋離。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太容易把事實當作思想而隨意質疑,把思想當作事實而趨之若鶩。
2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找一個堂而皇之的學習理由非常簡單。事實上,很多人也因此掩蓋了自身的焦慮不安。
很多人通過刷朋友圈掌握信息、認知事物,但如果只是吸取碎片化信息,淺嘗輒止僅作談資之用,完全毫無意義。帶著浮躁到處報名、四處聽課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抱著“不能落后”的心態,沒有后續的深入閱讀、入心思考,那些知識只是拾人牙慧的二手材料,怎么能真正學到東西呢?
在這個時代,深度學習很有必要,知識網紅、段子科普雖好,但要領會其中精妙,還得自己去深究。
3
那么,我們該如何學,才能既平復自己的焦慮,又能真正學到東西呢?
一、不排斥碎片化學習模式
先通過網絡碎片閱讀了解梗概,然后主動尋找體系化的書籍,深入了解這門學問的前世今生,以及這門學問的具體內容。
另外,知識體系越是碎片化、寬泛化,對專業化學科的需求越是強烈。所以,以碎片信息作為選擇參考和入門知識很有必要。
二、在某個領域深入學習
用自己的眼睛去閱讀文字、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心得、用自己的雙腳去感受生活,充分調動自己各種感官進行學習,在深度學習中將知識內化,形成自己的思考體系。再走出去和人多多交流,在真切的求知探討和思想碰撞中,汲取他人的思想。
作為最偉大的社交產品之一,微信的確如其slogan所言,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它慢慢固化圈層,漸漸滲透主流話語權。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想看到或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世界,要學會獵奇才能成就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