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有很多雜事需要面對和處理,人心有時難免失衡。
有時,需要適當與外界的種種隔絕,在靜閉中訓練自己的心。過一種少欲、無念、澄明的生活。
一、
瑜伽的實質,是借由身體的平靜抵達內心的平靜。
呼吸緩慢深入,神經系統得到放松,身體保持相對固定的姿勢,盡可能持久且徹底地把注意力放在當下。
此時,混亂思緒會消失無蹤,只有身體實際存在。
瑜伽能很好地安定身心,但它終究只能作為一種訓練內心的外在輔助手段。在特定的練習時間內,制造暫時的平靜,這不是究竟。
要從本質上認識到自己有一顆散亂無序的心,它習慣于制造諸多無端動蕩的妄念,這是受苦的根源。
二、
每個人的內心,都隱藏著某種不圓滿以及無意識的焦慮。
更有甚者,充滿破壞性的負面思維,不斷為想象中的最壞結果操心,他們習慣于放大感受,在滾燙濃烈的情緒中失控。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地認識和覺察自己的內心。只有先意識到自己的心到底出了什么問題,明白它究竟處于什么狀態,才有可能做出調整。
真正覺知到內心正在受苦的人,會主動尋求改變。若人一直處于安適狀態,便沒有機會也沒有必要去突破和超越自己。
被情緒烈焰猛烈地灼燒過,徹底感受過自我分裂的煎熬,才能體會完整和平靜有多珍貴。
三、
自己問題要自己解決,這需要勇氣和誠實。
不要妄圖從他人身上獲取治愈或得到安定,他人只能帶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暫時麻痹真正的問題。
不要沉迷帶來刺激性的事物,通過它掩蓋自身的虛弱和無能,這無異于飲鴆止渴。
可以多看些有益于生命本質的書籍,聽聞有益的教法,從中反思或察覺到自己的無明和造作。
要努力調服這顆緊繃、固執、僵硬的心,使它變得開放柔軟,同時充滿力量,這樣才有能力面對和接受所有境況。
要學會辨認出那些具有強迫性的欲望,避免妄求和期待,卸載背負已久的情緒。對世間的一切保持隨順。
要認清念頭的實質是虛幻的,它來來去去,沒有一刻不處于變動中,不必執著。這樣便不會輕易受制于它,會活得輕松自在許多。
人一旦執著于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情感,一生都將與不安和騷動相伴。
若不念及過去和未來,當下很少會有真正的困境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