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時愿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時愿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瓊瑤的愛情小說很美,就連她的遺囑都這么美。
最近79歲的瓊瑤寫給她兒子的一封信火了。她在信中叮囑她的兒子兒媳,如果她得了重病,不要做任何大手術。她說幫助我沒有痛苦地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地活著意義重大。
這不禁讓我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個新聞。安徽霍邱一個一歲四個月大的小男孩在父親上班的快遞公司內被傳送帶卡住,導致嚴重腦損傷。經過醫護人員的積極救治,孩子可以脫離呼吸機自主呼吸。
孩子父母說,現在孩子除了眼睛能動,全身無法活動,無法張嘴說話,全靠吸氧維持呼吸。孩子媽媽每隔3個小時就要用針管將牛奶注入孩子的胃管中。看著孩子這樣受罪,父母整日以淚洗面。曾經因此向醫院和民政部門提出給孩子實施“安樂死”。
醫生稱,這名患兒因窒息時間較長,腦損傷很嚴重,今后的康復情況也不容樂觀。對于孩子父母提出“安樂死”要求,醫生肯定拒絕,因為這是違背我國相關法律的。
法學專家稱,我國現行法律中沒有“安樂死“這一說法。親人病重,家人想為其終結痛苦,心情可以理解,但誰也無權主動剝奪病人的生命。
這不禁讓我想到臨終關懷。現在的人對于臨終者,最大的仁慈和孝心是避免不適當的,創傷性的治療。
現實生活中在病重患者最后的日子里,病人常常被過度治療。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接受創傷性的治療。另一個極端是治療不足,也就是說,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適直到死亡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解脫。
前不久看到宋丹丹握著母親的手送別母親。她在微博中說,母親生命垂危,不知何故唯有拉著她的手才睡得踏實安穩,我便這樣拉著,我也踏實安穩。
2013年春節前夕,婆婆又病了,我們又像往常一樣趕緊將她送到醫院。婆婆雖然看起來很虛弱,但還是像往常一樣邊打針邊和我們說話。我們輪流守在醫院陪護她。她總是要我們拉著她的手,一直拉著,如果松開,她馬上就會驚醒。我們就只好一直拉著她的手。
正月初一是婆婆的生日,這天她精神好像特別好,喂她水餃,她居然一連吃了好幾個。她說想回家。每年的這天家里都會來好多親戚,既是給她祝壽,又是給她拜年。我們看她狀況不錯,就將她接回了家。她在家里呆著,看著親朋滿座,看著兒孫繞膝,很安靜也很滿足的樣子。
下午兩點鐘左右,婆婆忽然又不舒服,我們趕緊將她送回醫院。我們不知道婆婆已經到了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們依然要求醫生給她插鼻管,吸氧氣,要求醫生盡最大努力搶救。我們都以為婆婆這次和以前一樣很快就會好起來,然后跟我們一起回家。
可是沒有。正月初三的晚上凌晨兩點鐘左右,婆婆忽然就這樣走了,永遠離開了我們。現在才知道,我們在婆婆的最后時刻,還在給她作過度治療。
其實我們應該做的,就是靜靜地守著她,千萬千萬不要離開。臨終者昏迷再深,也會有片刻的清醒,大概就是民間流傳的回光返照吧。這時候,她一定會找她最牽掛的人。
瓊瑤說生命是偶然的,死亡是必然的。她還說,清明也不必祭拜我,因為我早已不存在。
人總是要死的,帶著輕松、美好走向另一個世界,一定會走得更好。
如果我能決定自己最后時光,我也想和瓊瑤一樣。
以文會友
一起分享世界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