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烏鎮》(羅沛波著)
對烏鎮的印象
對烏鎮的印象就是小橋流水人家,寧靜美麗。
(筆記)
烏鎮起源
烏鎮一開始叫烏墩和烏戍。烏墩是由土質顏色命名的,烏鎮的泥土成深黑色,因此得此名。烏戍則是因為在春秋時期,吳越戰亂不斷,吳國在烏鎮駐兵備戰越國,因此稱烏戍,但因為后來不再是國之邊境,因此不再稱為烏戍。到了秦代,烏鎮分為兩個青墩縣和烏墩縣,烏鎮一分兩縣。唐朝的時候又合并,都隸屬于蘇州府。當時稱烏鎮為“烏青鎮”或“烏鎮”,這時起才稱烏鎮為“鎮”。最后到1950年5月,稱烏鎮,一直沿用到現在。
烏鎮主要景點
烏鎮景區分為東柵景區和西柵景區。
東柵景區包括江南百床館、江浙分府、江南民俗館、江南木雕陳列館、文昌閣、茅盾故居、夏同善舊宅、修真觀、古戲臺、匯源當鋪、財神灣與財神堂等景點。
西柵景區包括益大絲號作坊、草木本色染坊、昭明書院、白蓮塔、水上戲臺、靈水居、茅盾陵園、茅盾紀念堂、橋里橋、三寸金蓮展館、老街長弄等景點。
烏鎮人文
梁昭明太子、中國最早的鎮志編撰者沈平、著名的理學家張楊園、著名藏書家鮑廷博、晚清翰林嚴辰和夏同善、文學巨匠茅盾、政治活動家沈澤民、漫畫家豐子愷等。
想去的景點
茅盾陵園
整個陵園以茅盾的代表作品《子夜》的“子”字為造型布局,建造了三種不同造型的85級臺階,寓意先生人生三個不同的階段和85歲的生命歷程。
橋里橋
烏鎮西柵有一座通濟橋和一座仁濟橋,二橋一座呈南北方向,一座呈東西方向,成直角相鄰,無論站在哪一座橋邊,都能夠通過橋洞看到另一座橋,因而博得“橋里橋”的美稱。
想要了解的工藝
宏源泰染坊:藍印花布(農夫葛洪無錢為妻購布,自創)
益大絲號:老桑樹、古老的繅絲機、烏錦織造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