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計劃:書面化,有詳細的行動方案,用來說明達成每個目標的路徑
非正式計劃:存在于頭腦中,很少與別人分享
本章討論的為正式計劃
生產率:生產率=產出/(勞動力+資金+原材料)
生產率的三個不同層次:個人、團隊、整個組織
- 主管而非工人,是提升生產率的主要動力
- 真正高效的組織是把人與運營整體融合,以達到生產率的最大化
計劃的衰落:
1.計劃可能產生剛性
2.無法針對動態環境做出計劃
3.正式計劃不能取代直覺和創造力
4.計劃使主管的注意力放在了眼前的競爭上,而不是未來的生存上
戰略計劃:涵蓋了整個組織,包括建立整體目標并在競爭中定位組織的產品或服務,由高層經理做出
戰術性計劃:涵蓋如何完成整體目標所必須的細節,一般由主管做出
持續改進計劃:
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可靠性的持續改進,可以為組織帶來其他組織無法獲取的競爭優勢
標桿法:在競爭對手和非競爭對手中尋找一種最佳實踐,通過分析和復制,以達到卓越績效的方法
ISO9000:由國際標準化組織設計的一套質量標準
六西格瑪:試圖將質量設計到生產過程中,而不是產品制造出來后在進行質量控制
常規計劃:在重復進行的活動中可以重復使用的計劃,通過用一種事先的、固定的模式處理相似的情況。常見的有:政策、程序、規則
政策:管理活動的達綱領,一般由高層領導制定,為主管們的決策劃出界限。主管一般不制定政策,他們解釋并執行政策
程序:解決某個重復性問題的一系列步驟。通過規定應采取的步驟以及相關的順序,程序給出了解決重復性問題的標準化方式。主管要遵守上級制定的程序,也要為下級制定程序
規則:清晰的表述,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簡單而具體,常被主管用來處理重復性問題
單一用途計劃:只在處理特定事件時,或偶爾用來處理非重復出現的問題的計劃。專為一個特定的活動或某個特定的時期設計。常見的有:規劃、預算、排程
規劃:一些列的單用途計劃,針對的是在組織整體目標下的某個特定的重要事項。所有主管都會制定規劃。規劃也可能持續數年。
預算:是關于數字性的計劃。通常用貨幣的形式表達在特定時間內的預期結果。
排程:規劃一段時間內工作的順序及時間,用于優化活動和及時完成工作。常見的兩種技術是甘特圖和PERT圖。
PERT圖:是一種流程圖,描述了完成項目所需的各項任務的順序,以及每個任務的時間和成本。包含三個重要概念:事件、活動、關鍵路徑
事件:代表了主要活動完成的節點
活動:代表了到另一個事件的進程中所需的時間或資源
關鍵路徑:是PERT圖中最消耗時間的一系列事件和活動
PERT圖的5個步驟:
1.識別完成項目所需的所有重要活動
2.確定這些活動完成的順序
3.繪制這些活動從開始到結束的流程圖,找出每個活動及其與其他活動之間的關系
4.計算出完成每項活動預計的時間
5.確定每項活動和整個項目的計劃進度,包括它們的開始和結束時間
傳統目標設置方法:目標有高層確定,然后在組織中的每一層逐層分解成子目標
缺點:
1.最高層將他們的標準強加到其下的每一個人
2.通常缺乏可操作性
3.目標在向下傳送的過程中容易失去其準確性和一致性
有效目標設置的關鍵:
1.目標的具體性
2.各層級的參與
3.時間限制
4.績效反饋
優點:
1.帶給員工明確性和工作的方向
2.增強了員工的參與、投入和動機
3.最大限度的減少績效評估和獎勵發放中的辦公室政治行為
創業型主管趨于尋找機會,尋求改變;傳統型主管趨于整合資源,維持現狀。
設置目標的步驟:
1、確認員工的關鍵工作任務
2、為每個任務建立具體的、有挑戰的目標
3、為每個目標制定詳細的最后期限
4、讓員工積極地參與進來
5、設置目標的優先級
6、評價目標的難度和重要性
7、建立評價目標完成進度的反饋機制
8、基于目標的完成情況,提供相應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