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就“你孤獨嗎?”這個問題來問人,絕大多數人都會跟雞啄米似得,連連點頭,但是你是否知道,你可能把孤獨的定義給曲解了,其實很多時候你并不是孤獨,更多的是摻雜了寂寞、寂寞或無聊的情緒在里面,這就需要我們把它們之間的關系區分一下,別老是把它們混成一團。
我們常提到的孤獨是什么呢?《中國之聲》的主持人青音這樣描繪描繪到:所謂孤獨,“孤”是心態,“獨”是狀態,在很多時候,即便我們不是“獨”的狀態,一樣還是會有孤獨襲來,因此孤獨更多的是一種心理體驗——比如“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時候,比如“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時候,比如“夫妻二人同床異夢”的時候等等。所以“孤獨”其實是以為有人能“理解”,實則并不是。
孤單則不同,孤單指的是心理上給人一個慘的感覺,仿佛墜入四下無人的深淵,特別無助,需要的是想得到回應。比如被最親的人所拋棄后的慘景,如果還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異地他鄉,那時的處境真叫一個孤單。
寂寞呢?寂寞是心理上有冷的感覺,煢煢孑立而又寒風習習,特別需要得到的是溫暖。比如,非常相愛的人因為各種愿意不能呆在一起,想對方可又不在身邊而產生的感覺。
那無聊到底跟孤獨的區別又在哪里呢?無聊是心里有一種煩躁的感覺,無所事事,心里又不得安生。沒目標,沒事做的人,一旦獨處時,就會覺得心里空落落的,心煩意亂,又覺得沒事做,心里空的難受。特別忙碌的人,一下讓他停止工作,開始可能會覺得很放松,時間一長,無所事事的狀態會讓他感到非常地無聊。
就孤獨這個詞,本無好壞之分,被人運用之后成了一種心理體驗的專有名詞。除了少數人能做到正確對待外,多數人如同見了洪水猛獸,避之而不及。其實孤獨并不可怕,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處于孤獨之時。既然是每個人都需面對的一個狀態,我們就把它跟其他容易混淆的譬如孤單、寂寞、無聊等等區分開來對待,認清孤獨的本質,正確認識孤獨,走近孤獨,包容孤獨,跟它做朋友,那樣很可能會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為了應對孤獨又該做些什么呢?有人開出一個很有益處的藥方,在此呈現出來:
首先,不要企圖克服孤獨——這世上其實不存在能被克得服的困境,所有的“化解”,都要先有“和解”。接受孤獨是人生命狀態中的常態,你便不會讓原本就孤獨的心再一頭扎進焦慮里。
其次,不要放大“不被理解”的感覺——人格的成熟和完善是從有自知之明開始的,能明白自己跟人的不同也能明白自己跟別人也沒什么太大的不同。孤獨不是為了畫地為牢,而是為了讓你從此學會盡量的理解旁人。
再有,不要將孤獨活成了“孤立”——你渴望將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你渴望自我與他人共在,你渴望他人接納你的自我,那你要做的是先主動伸出你的雙手,而不是高傲拘謹的把手背在后面。
所以不管怎么說,我們都得正確去看待孤獨的合理性,去打開自己的內心,不能因為有了孤獨感,就把自己封閉起來,那樣久而久之成了一個孤僻之人,后果可能會非常嚴重,說不定從此想擺脫也沒法了
作家周國平就人的孤獨和孤僻做了很好的詮釋,我們切不可,讓自己從孤獨狀態轉換至孤僻狀態,那可是大大的罪過了。他解釋道:心靈的孤獨與性格的孤僻是兩回事。孤獨是因為內容獨特而不能交流,孤僻卻無獨特的內容,只是因為性格的疾病而使交流發生障礙。孤僻屬于弱者,孤獨屬于強者。兩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因為懼怕受到傷害,后者是因為精神上的超群卓絕。
既然孤獨如影隨形,我們就別再拒它于千里之外,好好去接納它并好好愛上它吧!
11.18
48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