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了 冬天了 春天了 又夏天了
一年過去積攢的生活夠不夠多
十年了 二十年了 五十年了 八十年了
這樣的一生 夠不夠用
2010,
15歲那年,一首《年年》讓我認識你,從此進入民謠世界
斑馬 斑馬 你睡吧睡吧
我把你的青草帶回故鄉
斑馬 斑馬 你不要睡著啦
我只是個匆忙的旅人啊
斑馬 斑馬 睡吧睡吧
我要賣掉我的房子 浪跡天涯
2013,
18歲那年,一首《斑馬斑馬》,讓我想要跟著民謠流浪
2016,
21歲這年,一則新聞,在一個陽光不是很燦爛的陰天,在一個普通不過的下午
......我只能說,歲月同好,自有承擔
他是民謠歌手,從江湖流浪到紙醉金迷,這也是為什么他這幾年少有好作品問世的原因,一顆逐漸浮華的心怎么能哼唱出孤獨貧窮的民謠,難道要坐在重金屬的ktv里抱著吉他唱民謠?
有人說宋冬野吸毒了,民謠毀了。
誰說他代表的就是民謠?
exfuckingcuse me ?
老狼?萬曉利?或是凱倫·安?世上的哪個民謠歌手膽敢說自己代表民謠?
誰敢?誰也不敢。
民謠是孤獨而獨立的,沒有相同一的精神世界唱不出民謠。
民謠逐漸火熱的這幾年,層出不窮的偽民謠問世,難道穿著邋遢,梳著小編,留著胡渣,坐在馬路牙子上,瞇著眼叼著根煙彈吉他,就能將自己稱之為民謠歌手嗎?
在本可以好好說話的歌詞里罵娘,就連黃段子也絲毫不避諱的夾雜在作品里,在本可以完整表達的歌詞里故弄玄虛,浮夸的毫無內涵,語句甚至不通順,再配上幾聲吉他的彈奏,只是看似假裝的文藝而已。
那些不懂民謠的裝逼人群也聽得不亦樂乎,仿佛聽不懂的就是內涵,就是文藝,就是民謠,就要以仰視者姿態看待,就是這樣一群人把民謠活生生演繹的爛大街。
高曉松說過,聽的人多了,小眾也變成大眾化了。
民謠逐漸火的這幾年我是拒絕的,仿佛看自己養的豬被別人牽跑了,結果被人教育一通,難道小眾就要一直小眾下去,難道變得大眾化就是降低等級,擺什么高姿態呢?
事實證明翻身做主人后的民謠早已失去了本來的情懷與姿態,民謠就是小眾的,像詩歌一樣,真正讀懂的人不多,生來就孤獨,適合一個人聆聽,唱的是別人,聽的卻是自己的故事,民謠本就不像流行歌曲那樣面向大眾。
所以,朋友,聚會還是唱嗨歌比較給力,廣場舞還是和最炫民族風最般配,別用浮華的東西毀滅了民謠。
別聽了一首《南山南》就說都多喜歡民謠,就說自己懂民謠,
別知道了宋冬野吸毒,就覺得民謠敗落?民謠精神自始至終從來都沒有改變,
民謠的精神與情懷,不是一個宋冬野就能扳倒的。
安和橋沒塌,斑馬也沒有死,董小姐也沒走,莉莉安也還在,蘭州也還是十五元一包,歌依舊在唱著。
別再說民謠變了,是這個社會變了,追求名利的世界誰能保證能一直不染世俗保持純粹的心。
民謠考驗人性,
一般人唱不出,一般人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