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精進:改變一生的高效思考法(如何用最聰明的方式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本書選取了各行各業內高效思考的方法和模型,并通過通俗易懂的案例幫助大家理解如何用最聰明的方式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通過這些案例,大家可以對以往的工作進行反思:

為何你的勞動總不能得到老板的認可?

為何你的工作或多或少有一絲的瑕疵?

為何你付出了很多,收獲卻不成比例?

為何你在面對困難時總顯得束手無策?

第一部分 ?你還在無所事事,是因為沒有找到痛點

01??鎖定目標,然后拆解為可實現的小目標

任何一項工作都必須是以目標為中心的。目標是一個員工的痛點,只有把注意力聚焦在目標上,懂得自己該做什么,正確評價自己做得怎么樣,才能合理規劃自己的工作,更好地執行工作任務。

可以鎖定一個大目標,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必須進行目標拆解,將其拆成一個個小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拆解到非常小,以個人能夠輕松實現作為標準。

很多人對這種做法不屑一顧,他們更愿意一步到位,結果目標超過了他們的能力,其中一個環節失敗了,然后意識到問題的難度,很快就放棄了。

失敗體驗是非常致命的,這也是多數人半途而廢的主要原因。很多精英即便能力出眾,面對復雜問題時依然喜歡采用這種目標分解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通過不斷的勝利積累信心,從而提升做事意愿。

要實現目標,需要有一個分解目標、將其量化為具體階段的行動計劃,通過計劃可以清晰地知道不同階段該根據計劃實施哪些工作,這是行動的基礎。

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目標分解方法有兩種:剝洋蔥法和多杈樹法。

1.剝洋蔥法

顧名思義,剝洋蔥法就是要像剝洋蔥一樣,將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再將每個小目標分解成若干更小的目標,一直分解下去。

比如,將每一個短期目標分解成月目標,則月目標變成若干個周目標,周目標變成若干個日目標,最后,依次分解到現在該去干些什么。

通過分解目標,你會弄清楚從何入手,發現看似復雜的問題,原來很簡單。

2.多杈樹法

在多杈樹示意圖中,樹干代表大目標,每一根樹枝代表小目標,葉子代表即時的目標,即現在要去做的每一件事。

其中,小目標是大目標的條件,大目標是小目標的結果,小目標的實現之“和”,一定是大目標的實現。

先寫下一個大目標,然后問,要實現該目標的條件是什么?列出所有的必要條件及充分條件。完成這些條件,其實就是達成該大目標之前必須首先達成的小目標。畫出每一個小目標,它們就是大目標的第一層“樹杈”。接下來,再問要實現這個小目標的條件是什么?列出達成每一個小目標的所有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變成各處小目標的第二層“樹杈”……如此類推。直到畫出所有的“樹葉”——即時目標為止,才算完成該目標的多樹杈分解。

02??思維翻轉,發現眼界之外的風景

不管面對新鮮事物還是已有事物,打破傳統習慣造成的思想桎梏,發現眼界之外的東西,可以幫助我們用最快的速度打開局面。

聰明人有一個習慣,就是在接觸到一個新項目的時候,先對自己的已有觀點提出質疑。這些質疑一方面可以發現事情不同的角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規避未知的風險。

為了做到這一點,你需要用到創新思考法,有關創新思維的方法很多,根據不同情況,可以選用不同的方法,下面介紹一種水平思維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垂直思維(邏輯思維)而言的,垂直思維是以邏輯與數學為代表的傳統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最根本的特點是:根據前提一步步地推導,既不能逾越,也不允許出現步驟上的錯誤。經常使用垂直思維的人缺少創造性,只能看到眼界之內的物體,看不到眼界之外的風景。

與垂直思維不同,水平思維不是過多地考慮事物的確定性,而是考慮它多種選擇的可能性;關心的不是完善舊觀點,而是如何提出新觀點;不是一味地追求正確性,而是追求豐富性。

03??就算旁邊站著卡米拉·貝勒也不看一眼

卡米拉·貝勒是誰?

美國專業電影網站“Independent Critics”公布由幾百萬名網友票選出來的一百名擁有最美臉孔的女性,結果卡米拉·貝勒奪魁。

如果這位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出現在你的附近,你會不會回頭看一眼?

相信99%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注視著她,然而想要成為超級精英,就必須專注于目標,不畏誘惑。

生活和工作中,總有許多繁雜的誘惑和眼花繚亂的選擇來干擾我們的目標,阻礙我們的思緒,讓我們效率低下,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堅守住自己的目標,集中精力,才能獲得成功。

成功的關鍵不在于你涉足了多少領域,而在于你是否能夠在某一方面深入鉆研,做到無人能及。一旦選定了一個目標,就應該徹底地排除外界和內心的干擾,聚焦、聚焦再聚焦,專注、專注再專注,那么就一定能夠實現目標。

培養專注力,只需要幾個很簡單的點,你做到了嗎?

一次只做一事

如果我們一次做一件事情,就可以在更短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任務,更快地達到我們的目標。

對于不同的任務,人腦內有不同區域和機制對應地進行處理。無論是哪種機制,在涉及注意力的處理目標/預期任務時,對其他同種類型任務的處理能力就會降低。

處理能力降低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被稱為“任務切換耗散”,另一個被稱為“任務混淆耗散”。

前者是指在同時處理的兩個任務間相互切換時,人腦認知壓迫前一任務并強化后一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和導致的認知能力降低;根據所處理任務的復雜度不同,這一切換的時間可以有很大差異,簡單任務消耗時間在200毫秒左右。

后者是指在認知切換到后一任務之后,頭腦中仍然會時不時地出現前一任務的內容,這不可避免地會降低認知能力。比如,剛剛進行了網絡購物,馬上開始正常工作,此時頭腦中仍然會出現“剁手”任務場景,而工作本身需要消耗特別多的腦力,因此使人面臨畏途,降低工作效率。

最大限度降低外界干擾

完全避免了手機游戲、微博、淘寶以及微信的干擾,讓你可以專心致志地進行一項工作。

保持頭腦清醒

只有頭腦清醒的時候專注力最高,而大腦能維持高效思考的時間在8~10小時,普通人高效專注的時間更為有限。所以,當你感到疲勞、困倦的時候,試著睡一會兒,做幾個深呼吸,用冷水洗把臉,或者是其他讓你能夠快速清醒的方法,之后再投入工作,這樣才能保持專注。

第二部分 拆分問題的關鍵技術

04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選擇最優途徑

最優路徑法,這是聰明人在面對問題時普遍采用的方法,指的是當一個問題有多種方法可以解決時,選擇最優路徑。

操作方法很簡單,第一步列出問題,第二步列出潛在的解決方法,逐一分析找出最優途徑。

05??讓創意飛濺的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的提出是針對傳統決策的弊端,希望以群體討論的方式,讓所有工作的參與者都可以不拘一格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打破傳統決策中一言堂的弊端,從而使團隊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得到提升。

由于團隊討論使用了沒有拘束的規則,人們就能夠更自由地思考,進入思想的新區域,從而產生很多的新觀點和問題解決方法。當參加者有了新觀點和想法時,他們就大聲說出來,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觀點之上建立新觀點。所有的觀點被記錄下來但不進行評價。等到頭腦風暴會議結束后,才對這些觀點和想法進行評估。

頭腦風暴的特點是讓參會者敞開思路,使各種設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火花。其可分為直接頭腦風暴法和質疑頭腦風暴法,前者是在專家群體決策基礎上盡可能激發創造性,產生盡可能多的設想的方法;后者則是對前者提出的設想、方案逐一質疑,發現其現實可行性的方法。

在職場中,當準備開始一個新項目,或準備開發一個新產品時,大家就會找一間會議室,準備好白板和馬克筆,把所有人關于新項目的想法都記錄在白板上。與傳統的會議不同,頭腦風暴不是單方面的信息傳送,它需要所有人在前期作好準備,以便在頭腦風暴會上,將已經梳理完畢的觀點分享給團隊的其他成員。

首先要定義一個明確的主題,而不是“我想拉大家一起聊聊這個產品”這么簡單。例如“如何改善公司餐廳的就餐體驗”就不是一個明確的主題,而“如何改善公司餐廳排隊時間長的問題”則可以算作一個明確的主題。

當主題明確之后,就要給出頭腦風暴的關鍵詞,比如增加餐廳面積、增加就餐途徑、提高就餐補助等,這些關鍵詞需要在頭腦風暴之前進行一個初步篩選,確定若干個核心關鍵詞。

其次是督促大家將材料整理好,并歸納某些發言的核心內容。頭腦風暴的主持者或記錄員需要將與會者的所有設想都及時編號,簡要記錄,最好寫在白板等醒目處,讓與會者能夠看清。

而這些設想在會后都會得到統一的處理:一種是專家評審,可聘請有關專家及暢談會與會者代表承擔這項工作;另一種是二次會議評審,即由頭腦風暴暢談會的參加者共同舉行第二次會議,集體進行設想的評價處理工作。

06??成大事者的全局思考法

全局觀指能夠全面、系統地看待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從整個公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因此能夠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具有全局觀的人,一般可以做到從高處俯瞰事物,只有保證視野開闊,才能夠看到事物的全部,在思考和決策的時候,思維盲點就會相應減少。而缺乏全局觀的人往往會只抓住眼前或局部一點猛攻,常常顧此失彼,對于公司和上級的戰略意圖,要么簡單執行,要么打折扣地執行。

如何在長期的工作中時刻保持大局觀呢?

(1)遇事多想想,三思而后行,明白自身在部門和公司中的位置

你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以及每一次決定會產生什么影響或者后果,你又將如何應對這些影響或后果。

(2)確定自己在公司全局下所承擔的責任

所有的職場人士都離不開的話題就是KPI(關鍵績效指標),從德能勤績評價表、360度考核,到年度季度和月度KPI,如何牽引員工達成目標,如何幫助員工實現結果,廣大的HR們在制度牽引上、過程支持上、問題改善上大做文章,試圖通過績效管理的方式將公司最高層的指示傳達到每個人的身上。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員工確定自己在公司全局下的定位,保證員工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偏離主要大局觀。

(3)拎清孰輕孰重,抓主要矛盾

毛主席在《矛盾論》中說“凡事抓主要矛盾”,這句話同樣適用于職場,在難以兩全的時候,要站在全局觀的角度,懂得放棄小利益保全大利益。

(4)從更長遠的角度思考職業發展的問題

如果把獲得薪水當作工作的全部,那么工作就會成為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實際上,工作并不是一種雇主與職員的雇傭關系,而是雙方的合作關系,而工作的意義也不僅僅在于一份薪水,它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通過長期的工作完善我們的品性和心智,把我們從一個普通人慢慢打磨成一個有光澤的人,而如果只是以一個職工的角度看待工作,是無法獲得職業的長足發展的。

07??MECE分析法

先來看看那些在職場中如魚得水的人有哪些特質: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能力、超強的演講能力和說服力、高度的自制力和良好的工作習慣等。

其實,這些成功者的特質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各種科學的工作方法錘煉出來的,最常見的就是麥肯錫公司內部流行的MECE工作法。

MECE工作法

MECE全稱為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它能幫助你最大化地理清思路。解決一個問題,能夠做到全面思考問題涉及的方方面面,就是做到“完全窮盡”,這樣就能清晰地把握問題的全部,也就能從容地應對解決過程中遇到的情況;“相互獨立”是說讓問題的各個環節獨立呈現,避免混亂。

MECE方法其實就是一種結構化的思維能力,從解決方案最高層次開始逐層列出你必須解決問題的各項組成內容,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同一層面的每一項內容都是獨立并可以清晰區分的,如果不是這樣,那么可能要把內容進行重新劃分。

一般而言可以通過以下三步來實現MECE原則。

1.鎖定問題的范圍

必須明確問題的范圍到底是什么,比如公司內部的事情:小組內、部門內、跨部門、公司內、跨公司……所有問題都有一個范圍,MECE工作法要求我們首先確定一個工作范圍,在這個工作范圍之內進行問題的分解。

2.尋找問題的分類屬性

確定問題的范圍之后,還需要確認問題的分類和屬性,它們的共性是什么?比如,是按先后分、按上下分、按性別分……

當你實在不知道怎么分的時候,可以采用二分法或者窮盡法:

二分法:只有是與否兩種選擇,比如,對與錯、是與非、男和女、黑和白……

窮盡法:按照某種大類后,依次對小類進行分類,直到最小單元,比如,國家—省—市—縣—鄉—村—人,當分到人的時候,就到這個問題的最小單位了。

3.確認是否“不重疊,無遺漏”

除此之外,運用MECE法則時需要注意下面幾點。

(1)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

考慮問題要善于從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出發,結論會有所不同,一條思路容易產生誤導。讓思路盡可能地開闊,嘗試不同的思路,這樣就能發現很多重要的信息,或者萌生新的想法。

(2)以事實為依據

對問題產生影響的各個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列出支撐分析的各項事實,掌握的事實越多,對解決問題越有利。

(3)發揮圖表的優勢

可以運用圖表將數據、事物間的聯系清晰地表現出來,條理清楚,一目了然,可以為分析提供便利。

第三部分 讓效率提升30%的工作安排法

08??生命不長,每一分鐘都要過得有價值

職場精英人士近年流行一種番茄工作法的時間管理方法。

它把時間分成小段。在25分鐘中,關閉外界所有可能的干擾,這段時間中你只去做一件事。完成一個“番茄鐘”,休息5分鐘,然后重新開始。重復兩次這樣的過程。

之后,你再工作一個25分鐘,然后有一個15分鐘(或者更長時間)的休息。這種方法可以將你待辦清單上那些難搞的、模糊不清的任務分解為一連串容易處理的、以25分鐘為一個時間單位的事項序列。

1.制定番茄鐘

在每天工作的開始,將當天要處理的事情一項項列在白紙上,再預估一下完成每項任務需要的番茄鐘,作為今日待辦清單。

這樣就可以暫時將大腦清空,暗示大腦只想著清單上的這幾個事項。

2.進入番茄鐘

從今日待辦清單中選出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準備開始“吃第一個番茄”。此時可以打開計時器,不去考慮清單上的其他事情,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第一個番茄上。

這種類似“高考倒計時200天”的工作方式可以讓我們的大腦進入一種緊張且興奮的狀態當中,不由自主地在倒計時中做到更加專注地投入。

在此過程中,我們必須嚴格按照番茄鐘的時間來進行,一項工作如果提前完成,就繼續檢查有無遺漏和更改,直到番茄鐘響鈴。

3.休息一下

當定時器走到25分鐘時就會響鈴,證明你已經“吃掉了一個番茄”,此時應立即在今日待辦表格中畫一個“×”做記錄,然后進入5分鐘的休息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休息期間一定要將工作暫時放下,不要再想上一個番茄鐘或下一個番茄鐘的工作內容,也不要打重要電話或者寫重要郵件,讓大腦充分吸收過去25分鐘的腦力震蕩。

番茄工作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做事情的專注程度,不用再去焦慮某件事情的難度和耗費時長,因為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當下的25分鐘里。

“番茄”雖然好吃,但也要注意量的控制。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應當合理評估自己對于番茄工作法的接受量,避免過多的番茄帶來的工作壓力,如果是新手的話,可以從8個番茄鐘開始訓練。

時間是現代競爭中不可避免的,把握時間的人,一定是與高效同行的。能掌控好時間的人,永遠能跑在時間的前面。

09??晨間統籌法

互聯網公司CEO們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早起。在早上可以完成很多的事情,包括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他們認為這就是他們的“工作方式”,通過比別人早起一小時,把接下來一整天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

早起安排一整天的事項可以避免太多的計劃打亂自己的工作節奏。盡早安排工作的優先級,可以保證重要的事情被排在第一順位,其他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逐個完成,大大減輕工作的焦慮感。

如果你并不習慣在一大早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也用不著慌張。其實,如果你仔細觀察在工作中遇到的同事,有一類人整天忙得顛三倒四,似乎在每個會議室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但很奇怪的是,這類人的工作產出并不是太高,往往一天忙下來,該是多少事情,還是多少事情。

反而是另外一類人,從頭到尾都穩坐釣魚臺,淡定地把每項工作都梳理得非常清楚,下班的時候簡單做完工作梳理就可以回家了。

二者的差別就是在于是否采用了統籌工作的方法。我們可以用一個日常生活中“泡茶”的問題來說明統籌工作法的優勢,假設洗水壺需要2分鐘,洗茶杯3分鐘,取茶葉2分鐘,燒開水15分鐘,沏茶1分鐘,如果不加以統籌計劃,可能花費的總時間是2+3+2+15+1=23分鐘。

但如果把事情按照輕重緩急逐個完成時,花費的時間則是2+15+1=18分鐘。

上文中Darrell Cavens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就是典型的統籌式工作方法,在早上確定任務清單之后,會隨著工作的進度不斷地增加、刪除和修改,確保重要的事情排在第一位,而不那么重要的會被排到后面或者第二天。

而看起來很忙卻沒產出的這類人,則屬于典型的應激式工作方法,如同生物學上,膝跳反射是一種最為簡單的反射類型一樣,這類人只要收到一個任務,就會放下正在進行的工作,而轉投向新的工作,這個任務的切換完全沒有經過充分的思考,但切換任務卻會浪費工作中很長的時間。

那么,統籌式工作方法有哪幾個要求呢?

1.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息時間

你可以像Darrell Cavens一樣每天早上6點準時開始工作,也可以選擇早上8點在地鐵公交上梳理接下來一天的工作安排。在哪個時間段完成工作統籌沒有具體的要求,只要你不在每天下班的時候才想起來就好。

2.合理分配時間

雖然統籌式工作方法不要求在固定的時間段完成“統籌”這件事情,但我們需要盡量合理分配時間,晨間統籌法選擇在早晨精力充沛的時候完成工作安排,在午飯過后集中回復短信和微信,在下班之前完成團隊總結,在上下班路上完成微博、朋友圈等個人社交活動。

把自己的時間分配成一整段一整段的時間,就可以避免多段碎片化時間帶來的低效率和恐慌感。

3.用便箋記下每天的工作總結

完成統籌工作后,匯總的環節必不可少,否則整個統籌工作法就失去了意義。在過去的一天中,有哪些工作按計劃完成,有哪些工作滯后或者陷入停止,有哪些工作給自己帶來了新的啟發,這些都是需要總結整理的部分。

通過反復操練統籌工作法,最終實現不管任務增加、刪除或者修改,都不會影響到自己工作的節奏,保證每天內的工作都可以按時完成。

010??拿來主義,避免重復“造輪子”

任何工作其實都是在重復,區別在于重復的勢能不同;一類是簡單機械地重復,技術含量不高,比如一些體力活。去年、今年和明年所做的事情都一樣,眼界、能力、素質并不增長,或增長太慢。

如果這些重復性的工作無法避免,至少我們可以盡量減少類似的重復性工作,至少可以讓我們的工作效率上一個臺階。我們稱為:不要重復造輪子。即盡量使用現有的成熟技術,不要自己從頭實現一遍。

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如何做到不要重復造輪子呢?

1.集中處理同質任務

將同類型的工作任務集中在同一個時間段內完成,避免切換任務所浪費的時間。如果不同的部門或同事都要求你出具數據或者PPT稿件,可以將此類的工作放在一起處理。避免現在整理數據,待會兒又去做PPT稿件,統一規劃工作內容和節奏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復造輪子”。

2.善于借鑒前人成果

如果重復性的工作無法避免,那么我們更要善于借鑒已有的經驗結論,或者直接轉交給有經驗的人去做。比如你從來沒有做過用戶調研,那么可以先看看之前的用戶調研報告,或者讓之前的同事面授機宜。

3.簡化信息源,保證高效輸入

拿近年來異?;鸨慕袢疹^條舉個反例,在自媒體興起之后,一篇新聞稿可能會被多個自媒體轉載,在大數據推薦機制下,用戶接受的信息會被大大地限制在某一個行業和類目。比如你經常瀏覽娛樂新聞,那么今日頭條就默認推送娛樂類的新聞給你;如果你經常瀏覽科技新聞,那么推送的內容就變成了科技類新聞。當一個稿件被轉載和改編了N遍后,還是會推送到你的手機上,在不經意間獲取了過多的重復信息。

那么,如何讓信息輸入更加高效呢?精簡各類信息源,留下最重要的信息。

4.精簡報告郵件,保持簡潔輸出

不管當面溝通還是郵件交流,最怕的情況是什么?我們跟他談A,人家跟你談B,我們跟他談B,人家跟你談C,溝通始終沒有焦點,雙方不但心力交瘁,而且效率非常低下,很多話都是翻來覆去說很多遍,始終沒有落到重點上。

寫報告和郵件也是這樣,能在5句話內說完的事情,一定不要擴展到6句話,讓對方盡快得到郵件的重點并領會意思。

5.拒絕多線程工作

高效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停止多線程任務處理,避免混淆重心,盡快將無用信息從任務中分離出來”。

當你按照以上五條原則開展工作時,你會發現,雖然重復性的工作還會出現,但你已經找到了解決它的方法。

(1)如果無法減少重復性工作的量,你就要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同樣是做Excel表格,有的人每天都在重復復制粘貼的工作,有的人卻在一開始寫好了公式,之后每天只需要填入基礎數據就可以自動生成。

(2)如果重復性的工作讓你感到無聊和煩躁,你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把本來有趣的工作做得很無聊。

同樣是辦一場行業沙龍,嘉賓的出場亮相是否足夠吸引人,活動的環節是否有趣,這些工作看起來很無聊,但只要肯下功夫開腦洞,每年的行業沙龍都可以有不一樣的展現形式。

(3)如果重復性的工作限制了你個人的發展空間,你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不適合這樣的工作。

同樣是做電話銷售,有的人每天只是重復地撥打電話,連說話的語調都不會變;而有的電話銷售,不僅針對不同的客戶選擇不同的話術,也通過電話銷售建立起自己的用戶網絡,即使換一家公司之后,這些積累的資源依然可以復用。

(4)如果說重復性工作注定無法避免,通過在工作中的思考,至少可以讓這些重復性工作顯得沒有那么重復和煩瑣。

011??實用主義,深挖解決方案

人類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解決某種問題,有時是滿足自身的需求,有時是滿足他人的需求。這種專注于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被稱為實用主義,它的目標就是盡可能完美、高效地解決具體的問題。

而與實用主義相反的則是理想主義,理想主義講究的是章法和論證,出身于黃埔軍校的楚云飛在軍事理論方面的造詣遠高于李云龍,但也正是這些軍事理論禁錮了楚云飛的思考能力,他認為從理論上無法匹敵日本軍隊,因此不去嘗試作戰的可能性。

這絕對不是說實用主義是毫無根據和荒謬的,實用主義是基于理性科學的思考方式,理性科學支持的東西,才會被實用主義所接受。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是一樣的道理,當你在內心作了無數次假設和推演,也有可能面臨一無所得的結果。

所有基于理論的推演假設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出現的,所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錯誤之后,要立刻根據現實進行進一步調整,而并非根據理論去拒絕現實。

你所面臨的問題就是事實,它包括了現在和過去發生的事情,以一種無法解釋的表面現象展示在我們面前,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剝開問題的表面,發現它內在所包含的客觀事實。

而現實問題注定是各種各樣的。基于這個現實,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盡快解決它,實用主義提倡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解決方案。

1.親臨現場解決出現的問題

在豐田公司內部有一條工作原則是“親臨現場,現地現物”,意思是“親自到現場查看以了解實際情況”,要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去實際現場調查問題的展現形式。

善于解決問題的人一定有彎下腰做事的責任心,要解決問題,就要親臨現場,只有在問題發生的第一現場,才能通過微小的變化發現問題所在,如果待在辦公室里遙控他人解決問題,做事的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2.嘗試多種手段,不以常規方式思考問題

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嘗試從新的角度去解決問題,如果你發現以常規的思路已經無法應對出現的問題,那么果斷拋棄之前的想法吧。

3.集思廣益,以他山之石攻玉

現實問題總是復雜的,表現出來的面貌也是五花八門,有時甚至讓人“想不通”,找不到邏輯和規律,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想當然”必定會出現錯誤,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探尋事實的本源。無論事實是什么樣子,即使與我們的設想大相徑庭,都必須尊重它,否則我們的決策只會是虛幻一場。

012??結果思維是優秀與平庸的分水嶺

工作中經常會出現臨時任務的突發情況,假如你的老板在下班前交給你一項緊急的任務,要求第二天一大早完成,但有一部分數據缺失不全,這個時候應該怎么辦?

大部分人會選擇自己回家之后竭盡全力補齊數據,第二天頂著兩個黑眼圈去向老板匯報。

另外一部分人呢,則會選擇放棄這部分數據,第二天交差的時候向老板現場說明,但這樣一來,就屬于沒有完成這項任務。

而優秀的人會首先判斷這項任務的目的,判斷這項任務中是否需要這些數據,如果這部分數據作用很大,則需要想辦法跟領導要到這些數據,以確保任務的有效完成。

瞄準結果,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去工作,這就是結果思維導向下的兩種不同的工作方式。

結果導向的思維方式是職場高效率人士所必備的素質,比起過程來,這部分人更加關注做什么才可以更快地達到結果,然后保證工作結束時達成最終目的,而不被所規定的任務所束縛。

初入職場的人往往會陷入大而全的空洞概念,想盡辦法去了解行業,了解客戶,了解人性。

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與其把注意力放在這些概念上,不如集中精力想一想自己究竟是為了什么。

如果你的目的是盡快從客戶處獲取訂單,那么你要做的就是盡快確定客戶的需求,并進行可行性、工期和預算的工作,最終與客戶達成訂單的一致意見。

如果不把精力放在具體的結果上,那最終的結果就是:說起大道理頭頭是道,卻沒有做成一事。

結果思維從己及人,由低到高,可以從三個階段進行訓練。

第一個階段稱為流程思維,按照標準的流程就可以達成最終的目的,因此又被稱為“九段秘書”思維。秘書在安排一次工作會議時,要做到發通知、抓落實、重檢查、勤準備、細準備、做記錄、定責任、追結果、做流程這九個標準化會議流程,自然而然地就可以達到召開會議的目的。

第二個階段稱為底線思維,即使按照流程思維進行工作,也需考慮到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并預估最壞情況下所應該采取的策略。

第三階段是外包思維

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在項目最緊急的時候,外包公司就會出來救場,只要給了足夠的預算金額,外包不會講抱怨、不會講條件,直接會把最好的結果給甲方。

公眾號:薛定諤貓的書社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546評論 6 53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70評論 3 41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505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17評論 1 313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86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19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87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38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71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9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9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40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3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6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1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97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1評論 2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