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爍
幾年前的一個暑假,剛上初中的妹妹來我家找我玩,打進門就哭喪著臉,遞零食不吃,端飲料不喝。問她是不是遇到什么煩心事了,她依舊悶不吭聲,只是一個勁的搖頭。
在我耗盡耐心,打算對她置之不理的時候,她終于開了口。“姐,你有過不被好朋友重視的感受嗎?”她的表情盡顯失落。我不明所以的問:“什么意思?指哪方面?”
直到聽她說完整個事情的緣由我才恍然大悟。
起因是,妹妹的同學兼最好的朋友,暑假去了普吉島旅游,回來之后約妹妹見面,給她描述了白色的海灘,遼闊的大海,告訴她品嘗了多么美味又新鮮的熱帶水果,給她看了與藍天大海的合照,以及脖子上戴的貝殼項鏈,唯獨就是沒有給妹妹帶禮物。
不論我怎么安慰,妹妹始終固執己見的認為,“她沒給我買禮物就證明她心里沒我,她沒有把我當朋友,不然怎么會想不到我。”這讓我不禁有些啼笑皆非,“嗨!小孩子衡量友情的方式真是夠幼稚直接。”
事情扭轉至去年七月,我的好朋友F蜜月歸來...
先認識一下F吧!她是我八年前因為相同愛好結識的一位朋友,彼此志同道合,總有著許多聊不完的話題。
F大學畢業后就被分配到我所在的城市工作,有空的時候就會約在一起見見面,聊聊天。
后來,F因為工作不順心辭職,剛好我有個遠方親戚的公司和她的專業對口,福利效益各方面也都非常可觀。于是我拜托了老家的奶奶,奶奶又打電話聯系了表妹,表妹又找了她侄子,事情最終圓滿解決。F感動的又要請我吃飯,又要送我衣服,我一臉不屑的逗趣道:“自己人別客氣!給錢就好。”
辭職以后,F的宿舍被公司收回,新公司離我家很近,加上有時又要加班到很晚。我左思右想,她一個女孩子家家一個人在外真挺不容易也挺不安全的,于是干脆邀請她來我家住下。
我媽除了有點潔癖之外,是個非常好客且又熱情的人,所以這事與其說和她商量倒不如說通知。
我跟她說明了事情的緣由,出乎我意料,我媽并不是立刻爽快的點頭答應,取而代之的是…“哎呀!你怎么和我想到一起去了呢!”
F就這么住進了我家,和我享受同等待遇,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著,房間有人打掃,衣服有人洗,多早出門出門都有熱乎乎的早餐,多晚回來都有美味的夜宵。以至于她總玩笑似的說:“阿姨您比我親媽還親,我要認您做干媽。”
住在一起后我倆關系更加貼近,每晚都會有說不完的悄悄話,討論著相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嘲笑對方的小秘密。她每天習慣了跟我吐槽工作的煩惱,感情的不順心。雖然我解決不了什么實際問題,但也總是用心傾聽,努力開導,替她分擔一切不開心。
而我也漸漸習慣了好吃的東西買雙份,一起看中的衣服毫不猶豫的拍下兩件。這種分享的感覺也常常讓我像撿到寶一樣沾沾自喜,“親姐妹也不過如此吧!”
去年初,F交往了五年的男友正式向她求婚。為了F工作方便,男友的新房也買在了我家附近。由于F的爸媽都在老家,來回不便,于是我媽作為名義上的干媽,順理成章地替她操辦起了婚事。
出嫁前一晚,我媽動容地說:“以后這就是你娘家,累了委屈了隨時都可以回來。”F也感動的淚流滿面,點頭連聲答應,“嗯,我會的,從此后您就是我另一個媽。”那場面,除了讓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外,更加堅信,F就是上天送給我的親姐妹,一輩子的親姐妹!
婚禮很圓滿,F的父母對我媽也是感激不盡,說盡的表達感謝的所有詞。六月中旬,他們開始了蜜月旅行。由于老公家底殷實,所以他們輾轉了幾個國家。七月的某一天,F告訴我她回來了,我和我媽應邀去了她家。她黑了也瘦了許多,邊收拾行李邊不停跟我抱怨,國外的太陽有多曬人,東西多難吃,等等等等!說著,她從行李箱翻出了兩件帶有些許地方特色的連衣裙,“阿姨,您來評判下這兩條裙子,我老公總說我眼光差。”
不夸張的說,那一瞬間我看到我媽的眼神是充滿驚喜期待和欣慰的,“眼光哪里差了,多好看的裙子。”
“真的嗎?但愿我媽和我婆婆眼光和您一樣獨特”F開心的收起裙子,繼續低頭收拾行李,絲毫沒有注意到氣氛微妙的變化。
期待被尷尬取代,我媽那失落的神情一下子把我拽回到了幾年前,腦海里清晰回放著妹妹義正辭嚴的說著:“她沒給我買禮物就證明她心里沒我,她沒有把我當朋友,不然怎么會想不到我。”
氣氛凝重了起來,我趕緊找了個借口拉著我媽打道回府。
就是這樣一件小事,讓我和F的關系從此蒙上了一層透明膜,看的見卻又看不透。
我承認自己的小心眼,承認自己的不大氣,但也只有付出真心的感情才會強烈渴望得到對方回應吧!
金錢從不是衡量感情的唯一準則,禮物也不是穩固感情的必要形式,但這一切往往最能夠反應出你在一個人心目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