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前,我來到城里上小學四年級,背著布包,穿著布鞋,一身土氣,總體上與衣著華麗的同齡人格格不入,自卑的我認為,沒有人愿意和我說話。在村里,孩子還沒有上學就都認識了,一個班里稀稀拉拉幾個人都是一起長大的玩伴,第一次感覺到班級這么多人記住每個人的長相并且對應上姓名有些困難。初來乍到,一次放學與兩個女生一起往回走,我在前,她們在后,她們竟主動開口和我聊天。開心之下無暇顧及,路上不小心撞到電線桿。從那以后就記住了這兩個女生,其中一個就是本文的主角,姑且稱其為泉泉。一學期的時間,總算是勉勉強強能夠知道誰是誰了,也初步融入了那個班集體。
一學期后的開學,得知泉泉轉學了,轉到了遠在千里之外的深圳,覺得可能此生都不會再遇見。
七年前,我還是一名初二的學生,依舊在城里,還在一個寄宿制學校,班級是九班。那是在春季,汶川地震還沒有發生,學校依制舉辦春季運動會。陽光明媚的早上,我從教室去往操場,抬頭只見前方有一個熟悉的背影,側臉看上去還有些熟悉。緊走兩步上前回頭看了看,這竟真的是她!沒錯,就是那個我覺得此生不會再見的女生!聊了幾句當年的往事,便沒了共同話題,就各走各的了。得知她在11班,就在我隔壁,自此又開始了聯系。
那年的平安夜,我吃過晚飯回到教室,班里的同學給了我一個平安果,說是隔壁班的一個女生送的,便是泉泉,只是他們不認識罷了。西方節日對于我這個鄉巴佬來說,都只是徒聞其名,習俗什么的都不了解。而且從出生到初中,我沒有收到過任何禮物,本來也不會去慶生,當然除了長輩們給的壓歲錢。生平第一次收到女生送的禮物,在一個自己都不注意的平安夜,那是我見過最精美的包裝,大大的蘋果,被五顏六色的彩紙裹著,又由一個彩色蝴蝶結的絲帶系著。
后來,我們倆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交集越來越多,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
大學以后,處在兩個城市,我們已經沒有那么多的交集了,多是幾句寒暄,一年也見不到一兩次。直到作夜又有人送我平安果,我才又想起了這段往事。
我感謝那些出現在我生命中,并且給我留下記憶印記的人,感謝你們陪我走過了一段日子。
故事的最后,七年前的那個平安果,最后被恰好進來的班主任沒收了。因為初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不允許吃零食,見到必定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