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舊屋的市場邊,有一間燒鴨店。我們都把烤鴨稱做燒鴨,鄉親們都把燒鴨店的老板叫“燒鴨佬”,他的兒女被叫做“燒鴨仔”、“燒鴨妹”。他做的燒鴨,應該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燒鴨了。鴨子是家鄉的水鴨,即便是買回來的吃飼料的鴨子,也是放養的多,鴨味十足。
燒鴨佬的燒鴨是限量的,每天賣完了就算了,即使是大中午賣完了,他也不會加做。那時候我還讀小學,周末的時候,跟媽媽上山下田,中午回來休息,媽媽就煮好飯,從自己的地里摘一把青菜,或是菜心,或是通菜,她在炒菜的時候,就會給我十塊錢,叫我去買燒鴨。
我家在市場的西邊,燒鴨店在南邊,走過去是很近的。燒鴨店其實是一個像治安亭大小的可移動的小屋,屋子高出幾個樓梯級,前面是拉式玻璃窗,客人就站在玻璃窗前。我長得矮,加上小屋又高,我總是要抬起頭,大聲說:“來10塊燒鴨!”他就回我:“要上爪還是下爪?”上爪是有翅膀那一半,肉比較瘦骨頭也多,下爪是有鴨腿那一半,肥肉稍多。我怕肥,總是說要上爪。其實下爪更好吃。
看著他拿下一只完整的燒鴨,先破開肚子讓里面的燒鴨汁都流到盤子里,還冒著熱氣的燒鴨汁,簡直就是整只鴨的精華,香得我直咽口水。然后把鴨開半,再砍上爪處理過稱,10塊錢也就差不多四分之一的鴨子了,過稱時會扔一個鴨頭或者鴨脖,這個是行規。稱完就砍成小塊,裝袋,澆上燒鴨子,動作一氣呵成。我心里默念多給點汁多給點汁,但我不會開口問,因為我覺得不好意思,我買得太少了。
我開心地提著燒鴨回家,媽媽已經把菜炒好了,飯也盛好了。我把燒鴨遞給她,她輕輕地傾斜袋子把汁淋在青菜上,再倒出來,然后一手倒提袋,一手用食指和中指夾著袋子捋一下,最后的一點汁也不放過。就可以開吃了,簡直是人間至味。
我和弟弟喜歡吃燒鴨頭和鴨脖子,沒有肥肉,皮燒得香脆,但我總是啃得不夠干凈。寒假或暑假的時候,有點零花錢,和小伙伴在市場玩耍后就去燒鴨店那里買一只鴨頭或鴨腳,5毛錢一個,慢慢地啃著,比現在肯德基、麥當勞和各種鴨脖都好吃。
后來我到了縣城讀中學,到廣州讀大學,畢業后工作、成家,很少再能吃到燒鴨佬的燒鴨了,媽媽告訴我燒鴨佬退休了,燒鴨仔成家了也繼承了燒鴨店,但他的燒鴨遠遠沒有他爹做的好吃。
我從來沒有見過怎么做燒鴨,燒鴨佬的家是在市場北邊,但是在山腳背了,他家旁邊是個小廟,附近的村民在過節時會去到這個小廟燒香拜神,我最怕經過燒鴨佬的家門,因為有兩只大狼狗一有人經過就會狂叫。有一次經過,我見到掛著的一只只燒好的鴨子,真是太香了!
后來也買過燒鴨,但都是放久了,吃起來肥膩而腥,買一兩次后我就不想再買了。一些飯店也有燒鴨,還會配上酸梅醬,無論如何也沒有小時候吃的美味。
聽說北京燒鴨非常有名,而且要用填鴨。經常會聽說“填鴨式教育”,大概知道這個填鴨的意思,但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填鴨是如此地殘忍。看過一本書里面描述填鴨的過程:填鴨的師傅把鴨夾在兩腿間,再用手掰開鴨嘴,把一根根2421-00000000-0888321熱狗粗的食料濕點水硬行塞入。鴨子要叫叫不出,只能眨眼。塞入口中后,師傅用手緊緊地往下捋鴨的脖子,硬把那食料擠送到鴨的胃里。填了幾根后,眼看再填就要撐破肚皮了,這才松手,然后把鴨關進一間黑黑的小棚子,幾十一百只鴨關在一起,不留活動的余地,只是給水喝,關幾天后繼續填。肥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宰殺了。
太恐怖了!
我不想吃北京烤鴨,但我很懷念燒鴨佬的燒鴨。“來10塊錢燒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