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初,利用周末的假期,我和60團的伙伴們登頂黃山,實現了旅行的小目標,完成了猴年的大心愿。在大伙動議準備黃山之行時,就聽去過的小伙伴說:“沒去黃山想上山,上了再上豬頭仨”。意思是黃山的艱苦、勞累讓人難以忍受,很多人去了一次,即使因天氣原因沒有領略到黃山佳境也被登山的困難嚇退了,特別是說道“天都峰”的險峻,更是讓人望洋興嘆、止步不前。因此,出發前,伙伴們做好了吃苦的心理準備,并在出行路線安排上充分考慮了如何保證體力看到更多美景。即頭天晚上入住山腳湯口鎮;第二天乘玉屏索道上山,以充足的體力先爬天都峰,晚住白云賓館。第三天光明頂觀日出,游西海大峽谷,坐觀光小火車,乘云谷索道下山,回湯口鎮;第四天視體力情況,選擇1-2個黃山周邊景區瀏覽,下午回常。
? ? ?旅行攻略制訂好就開始行動了,周四請假提前1小時下班,青山綠水沿途接上我和團長、芳芳,小分隊一路疾駛、滿車歡喜于晚9時抵達湯口鎮的厘米客棧。小店位處鎮中心,鬧中取靜,干凈舒適,性價比較高,生意不錯,老板又開了分店。放下行李,我們就去覓食了。沿街的飲食店鱗次櫛比,一盤長滿白毛的豆腐吸引了我們,一個收拾得整潔得體的徽州女人站在灶臺前吆喝著。她就是安徽唯一上榜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第三期“轉化的靈感”中黃山毛豆腐的主角方鑫玉,旁邊的電視機連續播放著影片中她的畫面和“來黃山一定得品嘗黃山毛豆腐”的解說詞。相傳朱元璋一次兵敗徽州,逃至休寧一帶,腹中饑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一隨從草堆中搜尋出逃難百姓藏在此處的幾塊豆腐,但已發酵長毛,因別無它物,隨從只得將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給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鮮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興。轉敗為勝后,下令隨軍廚師制作毛豆腐犒賞三軍,毛豆腐遂在黃山流傳下來。如今,在徽菜中,黃山毛豆腐不僅僅是一道名菜,更是當地小吃中的經典。我們慕名點了一份,只見方美女在鍋中放上油用小火將毛豆腐炸透,澆上甜辣醬端給我們。豆腐表面稀疏的絨毛被油花磨去尖利,與豆腐連成一體,咬嚼時根本沒有任何異物感,反而是內里的豆腐滑嫩,一股淳樸原香從舌尖上慢慢滲透出來的,口感還不錯。晚飯后,大家早早地歇息了,養足精神,準備明日的登山。
?第二天吃過早飯,店家用車將我們送到汽車站,統一換乘車輛進山。與我們同行的還有一對老夫妻,晚上就住在我對面,上車后,大家攀談了起來,大爺樂呵呵地說:“我18,她57,昨天我們上了天都峰,今天到西海大峽谷。山上太涼,住山下方便,黃山來過3次了,日出日落都看過了。”老人的一席話讓小伙伴們頓時汗顏,轉而一想,雖然今是第一次上黃山,但按老人的年齡,我們還有30年可以再上幾次黃山,“十上黃山”的志向完全可以實現。說話間,景區大巴到達慈光閣,我們即搭乘上玉屏索道開始了正式登山。
? ?由于出發得較早,進山時我們是第600位游客,到達迎客松下,周圍的人不多,團長用他新購的相機左攝右拍,足足花了20分鐘。黃山迎客松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位于玉屏樓左側,倚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一側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峰壁上刻著朱德的手跡“風景如畫”。網傳迎客松已枯死,但我們仔仔細細地看了,除了有兩段枝丫顏色較深,象是假的,其他部位枝繁葉茂、長勢良好。告別迎客松,沿途經送客松、一線天、蓬萊三島,來到了天都峰腳下。
? ? ?天都峰,峰體拔地摩天,險峭峻奇,是黃山群峰之中最為雄偉壯觀,最為奇險的山峰。其雄偉博大之氣勢,雖然高度不及蓮花峰和光明頂,但卓立地表,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絕對堪稱"黃山第一峰"。為使黃山景區生態自然休養生息,每年冬春時節(12月1號- 來年3月底)西海大峽谷、蓮花峰、天都峰都會進入維護期,其中蓮花峰和天都峰兩座山峰是輪流開放的,輪換周期為5年。故60團里的小伙伴雖來過幾次但真正進入這幾個景區的不多。2014年4月1日,天都峰對外開放,蓮花峰同時封閉進入5年輪休期。站在峰頭俯瞰群山,千峰競秀,云山相接,蓮花峰遙相呼應,光明頂揮手致意,風光無比壯麗。從天都峰腳,手扶鐵索欄桿,沿"天梯"攀登1564級臺階,即至海拔1770米處的石矼,這里是登峰頂的必經之處。此石矼長10余米,寬僅1米,兩側是千仞懸崖,深邃莫測,其形頗似出沒于波濤之中的鯽魚之背,故名鯽魚背。自上而下,坡陡達85度左右,若遇風吹云涌,仿佛山搖石動,攀登尤為驚險。團長回憶起第一次過鯽魚背時,那時還沒石欄桿,是光脫脫的懸空大石,只是在巨石上放兩條鐵鏈。而如今的鯽魚背上,已開辟出一條有石欄鋼索的小道,有點險但不害怕。陽光下,團長和芳芳、青山和綠水頭頂藍天、腳踏鯽魚背,或深情對視、或雙臂舒展、玩轉泰坦尼克號經典雙飛,上演著一幅幅“山無陵,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恩愛畫面。
? ?下午2時許,我們再次經過壽逾千年、被稱為國寶的迎客松。此時,迎客松、玉屏樓周邊游客接踵而至、人聲鼎沸,一掃早晨的清凈。我們穿過人群,向著白云賓館出發。沿途穿過百步云梯、鰲魚洞、天海、海心亭,遠眺光明頂上人頭攢動,原來都是等著夕陽下山。團長說,黃山觀日落的最佳處是西海的步仙橋,一查日落時間是5點16分,還有1個半小時,走!下一個目標步仙橋!從早晨出發,我們已經連續走了8小時,體力有些不支了。青山綠水先去賓館休整了,我和芳芳緊跟團長的步伐,向步仙橋邁進。一路都是下坡路,我們緊趕慢趕,到步仙橋時,太陽已歸家。所幸團長跑得快,用相機留下了夕陽西下的壯觀:一座座山峰披上了金光燦燦的袈裟,一片片樹葉閃爍著金色的光芒,天空被晚霞映照得奇麗斑斕,大地在余輝沐浴下俊美安寧。我們漫步懸空而架的步仙橋,橋下是萬丈深淵,前后是險峻峭壁,如夢如幻,婉若天宮。啟明星在天空中冉冉升起,夜幕降臨,得向山上折返了。漸漸地天穹布滿了星空,是那么遙遠、那么微弱,四周一片沉寂,唯有我們的腳步聲和喘息聲。芳芳打亮手機在前開路,團長開啟頭燈在后護衛,寂靜的森林,崎嶇的山路,清冷的山澗,一彎新月宛如一葉小舟,飄泊在稀疏的枝椏上,偶而微風吹過,松技搖曳發出唰唰聲,如切切私語,似淺唱低吟,我們盡情享受著黃山夜行的浪漫、遠離塵世的純凈、自然力量的饋贈,此景此幕終生難忘。
?
當我們到達白云賓館時,已是疲憊不堪。6人一間上下鋪,屋里開著暖氣、被褥看上去也很干凈,晚餐是128元的自助餐,價格不菲,但有這樣的食宿條件我們已是很滿足了。因為山上所有吃、穿、用都是挑夫一肩一擔地挑上山的,登山途中我們常常停住腳步,側身讓身負重擔的挑夫們先過,一擔80-100元,每天2-3個來回,很是辛苦。眼見餐廳要收攤了,綠水忙前忙后地為我們端茶盛菜,我們每人連喝了3杯速溶咖啡,太好喝了,完全忘卻了咖啡提神的功效,以致于當晚一夜興奮難以入眠。
? ? ?第三天天還沒亮,宿舍的人都起身了,趕往光明頂觀日出。光明頂是黃山的主峰之一。海拔1860米,為黃山第二高峰,與天都峰、蓮花峰并稱黃山三大主峰。頂上平坦而高曠,是黃山看日出、觀云海的最佳地點之一。明代普門和尚曾在頂上創建大悲院,現在其遺址上建有黃山氣象站。小小的光明頂上人山人海,寒風中,人們迎著黎明的曙光,裹緊了衣服,爭相簇擁著,昂首東望,期盼著日出的到來。突然人群開始騷動,喧聲四起,出來了!出來了!只見天邊的魚肚白被染紅了,氣象臺的白色大圓球呈現出紅色,紅日冉冉上升,連綿起伏的峰壑松石,剛才還是云霧繚繞、若隱若現,瞬息變幻成了五彩紛披、燦若錦繡的畫卷。黃山的天氣變幻多變,一年中睛天和多云天不到百日,看到日出常常是登山人的奢望,故大多數人常常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我們游玩的這幾天,秋高氣爽,陽光燦爛,尤其是日出和日落同時享受到,真是有福之人啊,我們深深地陶醉在這霞光云海中。
?
日出三竿,我們開始了西海大峽谷的穿行。在光明頂的西北方,有一塊高12米,寬8米,厚1.5至2.5米,重約360噸的石頭,由于與山峰的接觸面很小,有比較明顯的縫隙,所以有點像天外飛來的,因此起名為飛來石。傳說飛來石是女媧補天剩下的,《紅樓夢》開頭的取景就是在此。西海的怪石與奇松將黃山的秀麗神奇呈現在我們面前。在西海群峰觀景點,“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仙人曬靴”等怪石,將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表現的活靈活現,生動有趣。移步換景,觀賞位置和角度變了,“金雞叫天門”變成了“五老上天都”,“喜鵲登梅”轉而成了“仙人指路”。從堅硬的花崗巖石中迸裂出來的黃山松,根兒深深扎進巖石縫里,不怕貧瘠干旱,不怕風雷雨雪。這種無比頑強的生命力,這種穩健雄渾的氣勢,讓人敬畏!讓人欽佩! 一步一景,不同的景致帶來不同的感受,“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下午2時許,我們從峽谷底坐觀光小火車回到光明頂,從前山來到后山,在白鵝嶺乘云谷索道下山,回到湯口鎮。
? ? ?回常途中,團長又帶著小伙伴瀏覽了黃山周邊的九龍瀑和翡翠谷,將黃山之峰、石、云、松、水盡收眼底,也將黃山的奇麗、秀美、溫情留在了心間。黃山之行,讓我們體味了“青山綠水”的滋養,領略了“天下無山”的魅力。兩會迎客松,兩上光明頂、兩過白云賓館,每天18000步的行程記錄,手腳并用的爬山姿式,遠沒有想像中的累和苦,更沒有傳說中的險與難,收獲得是自信的爆滿、堅持的力量、超越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