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001
經濟學規律不起作用的情況:
1.不止一個人>沒人或獨居不符合
2.有不同的需求>需求相同就不符合
3.需求可以通過交換獲得>強制不允許滿足需求或者不允許交易的形式獲取或者統一計劃性地滿足交易就不符合
疑問:一定是理性的交易才是經濟學嗎?成人所謂的辨別也只是成人的標準罷了。小朋友之間的交換僅僅是與我們成人的判斷標準不同罷了。我們何必帶著上帝視角評判
以下為摘要
《戰俘營里的經濟組織》(The Economic Organisation of a P. O. W. Camp),這篇文章的作者R. A. Radford 是一位經濟學者,在二戰時,被當作戰俘投到德國人的戰俘營里面去了。
物質的總量哪怕不發生變化,只要人與人之間能夠進行交易,幸福就能夠無中生有地產生。
想想看,我們今天遇到一些貧困地區,說這些貧困地區沒有發展起來,原因是因為缺乏投資、缺乏資金,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太對。你看集中營里面哪有什么投資,哪有什么資金?但是,只要制度許可,只要人們有那么一點自由,人與人之間就開始服務,市場就會發展起來,經濟也會發展起來。
有了市場就會有價格,有了價格就會有價格波動。
有了交易就會產生對貨幣的需求。
有了貨幣,就有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
既然有通貨緊縮,那么有沒有通貨膨脹?也有通貨膨脹。
你肯定想不到的是,在戰俘營里面還有跨境貿易
更有意思的是,戰俘營里面的市場經濟也不是完美的,它竟然有戶籍制度
戰俘營里除了這些經濟組織和交易以外,竟然還有輿論的壓力,
課堂小結
我們看到的社會,只要有人在,就會有需求在;
只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在,他們的需求就不一樣,需求不一樣就會有交易;
有交易就會產生對貨幣的需求,有貨幣就有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有貨幣就有宏觀經濟的波動,有通貨緊縮,有通貨膨脹;
有交易就有信息不對稱,有信息不對稱,就會有中間商;
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情緒、就有輿論、就有外部性。于是整個戰俘營里面的現象,跟戰俘營外面所發生的現象就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