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階段? 片斷三
《別裝了,其實你沒病》P160頁
R?閱讀原文片段
提問的技巧
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都有一個解決問題的習慣性思維,就是去分析為什么。好像把產生問題的原因搞清楚了,問題就解決了。但是,很多問題,就算你把為什么背后的理由都窮盡了,也一樣無從下手。
分析原因并沒用
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笑話,說在某天早晨,有十個同學上課遲到了,被老師叫去談話。老師開口就問,你們為什么遲到?一個孩子說,我昨晚睡晚了,第二個孩子說路上堵車,第三個孩子說我家鬧鐘壞了,第四個孩子說,我爺爺早上起來忘記叫我了。。。。。輪到第十個孩子的時候,這個孩子看了看老師,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老師連忙問她為什么哭,她說,我想好的理由都被他們說完了,現在我想不出來了。
在這個笑話中,很多原因不是我們能夠解決的,也就是說在這類問題中,分析原因和解決問題之間,并沒有真正的聯系。
也許你還是不能理解,那我們再想想小時候的事兒。
當我們考試不及格的時候,經常會被家長問,為什么沒有考好?你通常都是怎么回答?
老師出的考題太偏啦!
我們班成績都不好,及格的不到一半。
考試當天我太緊張了,影響了發揮。
這些原因對于問題的解決,有什么實際意義呢?答案是沒有。
假如我們換一個問法呢?
——老師,對不起,我遲到了。
——假如明天可以早一點到的話,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媽媽,我這次考試沒有及格。
——假如下次能夠有進步的話,接下來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你會發現,當我們停止了對產生過去問題的原因的關注,轉而開始圍繞未來的目標想辦法的時候,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會出現了。
作業:
I:原文提煉:不要糾結過去已產生問題的產生原因,只考慮未來目標應如何解決。
A1:過去經歷:關于上班遲到這件事情,曾經無數次分析原因。是起不來嗎?不是,我也會五點多起床,依舊沒有按照預定計劃出門。是動作太慢流程有問題嗎……分析來分析去,依舊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證明光分析原因確實效果不好。
A2:目標:上班提前15分鐘到。
假如明天上班要提前15分鐘到,我應該要做哪些呢?
1,起床時間:7點
2,起床流程優化:控制時間20分鐘內。起床,翻被子,洗漱,預熱卷棒,基礎護膚,發型,換昨晚選定外出服,拿昨晚裝好的包。
3,出門時間:固定7點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