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8日,我和隊員們按計劃開始了前往高家崖小學的征程,這是我第一次去高家崖小學。
車開進了一個滿是田地的村莊,沒過多久,我們便抵達目的地,給我們開門的是一位穿的不是很正式的中年人,卻也是這所學校的校長。校長很隨和,很快便把一切安排妥當。學校不是很大,教學樓亦不是想象中的樓房,而是幾間不大不小的平房。老師貌似也很隨意,和學生之間交流用的是家鄉話,一個年級的學生也沒有幾個。這樣的景象仿佛讓我回到了十年前,那個全校只有兩個老師的村莊小學。
對這一切格外熟悉的同時,我也感到詫異。十年過去了,村莊的小學還和從前般樸實。然而,進了教室,這個想法立馬消失了。教室沒有暖氣,只生了一個爐子,卻也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這的確讓我很意外,在這個偏遠的學校,教學設備并不落后。
活動開始后,孩子們異常興奮,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社會,村莊的孩子早已不是過去內斂羞澀的典型,他們很聰明,也很自信,一有想法便立馬說出來。他們的世界沒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公平和不公平,對和錯仿佛有非常明顯的界限,他們缺的只是引導。我早已過了這個無憂無慮的年紀,也早失去了這種不顧一切的勇敢。一遇到困難就開始權衡得失的我深深地被他們這種拼勁震憾了。
如果說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鬧便是這個和平年代的產物。聽久了會煩,但靜下心很慶幸,孩子就應該這樣瘋狂的活著。
雖然孩子都很鬧騰,但他們的成績并不差,看著一張張幾近滿分的試卷,聽著他們的大喊大叫。暗暗一笑向他們告別,或許這就是這樣一個村莊的靈氣與魅力——沒有人能剝奪他們的求知欲和簡單的快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