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是譯林出版社出版的這本《大衛科波菲爾》。
看《大衛科波菲爾》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自己的一些共鳴。于是很驚訝科波菲爾和我不在一個時代,也不是一個國家為何與我們如此相似?讀完這本書才知道:這本書被稱為狄更斯“心中最寵愛的孩子”,是根據他的個人經歷改寫的一部作品。(因為是自身經歷,難怪讓人感同身受吧!)
如:在我們小初,自己傻乎乎的,會有一個斯蒂福斯一樣人出現;上學時候可能也會有些苛刻的老師;有一個愣頭青的傻孩子特雷米爾;一個好的兒時玩伴艾米麗兒,一個知己愛格妮斯;又或者剛踏入社會,強裝成熟,一眼就被看穿受到冷遇等等。
狄更斯的小說值得一說的是,文筆精妙。讓人感同深受,讀之非常有趣!
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大衛科波菲爾早年喪父,母親改嫁,受到繼父虐待,棄學從工。后逃到姨婆家,被姨婆收養。姨婆將他送入學校。畢業后,姨婆讓他學習律師。在學習律師的期間,他愛上了老師的女兒朵拉。好景不長,姨婆宣告破產,使得原本過著舒適生活的大衛,不得不開始為了生活奔波。朵拉的父親不喜歡大衛,不同意他和自己的女兒交往,在此期間,大衛不得不面臨生活和感情的雙重壓力,也正是在這種壓力之下,大衛變的越來越越努力,變成了一個更成熟,睿智的人。后來朵拉的父親意外身亡,朵拉被送入父親姐姐家里。大衛親自上門拜訪,經長輩同意,娶了自己的摯愛——朵拉。婚后,大衛成為了一名作家,過著雖然滑稽但是幸福的生活。不幸的是,愛妻得病去世。悲痛的大衛遠行國外,回國后娶了自己家的知己好友愛格妮斯。
這本書一些比較貼近現實的地方,很值得思考:
大衛剛從學校走入社會的時候,遇到自己的兒時好友斯蒂福斯,受到他的幫助。誰知斯蒂福斯卻一個面獸心的人,蠱惑了可愛、美麗的艾米麗跟他私奔,玩厭后又狠心把她拋棄。(生活中就會有這樣一種人,讓你覺得他非常好,但是無時無刻不在套路你,我覺得這時反套路一定非常重要的,我們可能不需要學會套路,但一定要能夠洞察!一些女生精通泡學,可能會給很多男生放射出曖昧的信號,讓他們感覺自己有跟她成為男女朋友的可能,實際上只是拿他當做備胎,或者只是讓她為自己付出,而從不會給他們付出一點,玩弄他們的感情。我們可能很難掌控這種女生,但是自己可以學點泡學,不要被當備胎了,還不自知。)
大衛和朵拉的感情絕對是純粹愛情的代表,兩個人相愛在不成熟的年紀,經常會有各種爭吵和摩擦,不知道如何去解決,而且只能自己去解決。但是能使生活維持美好的,就是相互間毫無保留的愛。(我從作者的描寫中體會=到了一點:兩個人相愛,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一些期望,有種想要改變對方的感覺,仔細想想這是不必要的,就像這本書里朵拉說的那樣,你不就是愛我本來的樣子嗎?是啊!我們不就是愛她本來的樣子嗎?因此,我感覺兩個人在一起更多的是要去包容對方,而不是刻意去改變。就像《愛的箴言》里寫的:Love is patient,love is kind.)
大衛在姨媽破產之后,一直很努力想要改變自己的境況,能夠迎娶心愛的朵拉。他寫了一段話:我生怕無論做什么,總要一心要做好;不管專心做哪件事,總要全身心投入;凡事巨細不分,我都一貫認真對待,我從來不相信,只靠先天生來或是后天學到的才能,沒有堅持不懈,老老實實埋頭苦干的品質,一個人指望能夠獲得成功,這個世界上沒有這樣美滿的事。凡是能用全身心的事,決不用一只手;不管做什么工作,決不妄自菲薄。(這段話,可能不僅僅是大衛的座右銘,也是作家狄更斯的座右銘。我相信狄更斯肯定也是依照這個標準,不斷的努力才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的!我們也一定要努力,30歲之前努力學習和鍛煉,等到了30歲,你一定會感謝曾經努力的自己。)
大衛最后和自己的知己好友:愛格妮斯結婚了。原因是因為斯特朗太太說過的話:在婚姻生活中,在沒有比思想不合和志向不投更大的懸殊了。(兩個價值觀相同的人才能更好的維持長期關系——婚姻。我一直也是這么認為的。就像屌絲雖然可能追上女神,但是很難維持是一樣的。同等價值的兩個人,更適合在一起。以前有人做過調查,其實相親的婚姻維持率更高,兩個門當戶對的,價值觀相同的人更能很好的在一起,這是事實!)
狄更斯在這本書塑造的很多形象都非常經典,如:
米考伯夫婦:雖然兩人很貧窮,為了生計,總是用別人的名字去借錢,負債后逃跑。但是兩人相親相愛,樂觀,堅信生活會有所改觀。在對抗希普的過程中,米考伯先生不顧自己的安危,仍然堅持揭露虛偽、狡詐的希普。
特拉米爾:兒時跟大衛在同一所學校,就經常被欺負。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也沒有很好的運氣。但是對人很好,通過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成為了一名律師。雖然注定沒什么前途,但是知足且努力。
佩葛蒂:大衛家的保姆,她待大衛就像自己的親兒子一樣,一直都無微不至。至誠至善不過如此吧!
姨媽:姨媽雖然一開始不喜歡大衛,而且給人一種性格怪癖的感覺,但是她卻把自己能為大衛做的都做了。如果不是她,就沒有一個正直、勇敢的大衛了吧!
還有狄克先生,朵拉,佩葛蒂先生,漢姆等等。每個人物都活靈活現,仿佛就站在你的面前一般!
很喜歡這本書,但我認為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高潮部分太短,感覺突然間米考伯先生就把大反派希普打倒了。希普也太弱了吧!而且在描寫朵拉去世一筆帶過。寫朵拉病中,然后死了,僅僅用了很短的篇幅,也沒有交代到底是為甚么?我在想是不是作者太過悲痛,所以草草結束了這個角色?
總之這本書還是很值得一看的,極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