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因為要做家教,近來陪容小姐的時間少了很多,前幾天見她在朋友圈發了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不會一直有人陪伴,但也不會一直孤單。”我在下面評論了一句“我們終究要學會一個人。”
容小姐喜歡黏人,做什么事情都想要拉個人和她一起,但是她也懂得把握分寸,懂得調控自己的情緒,大學將近三年,我們相處得一直很愉快。最近,她要準備考試,我要做家教,大多時候都是她一個人,各方面的因素,她是真有小情緒了。我雖然習慣了獨立,最近也實在是受了很多委屈,心里面憋著一股氣,又無處釋放,就像被悶在一個密閉的狹窄空間里,我迫切地想要找到出口,焦急如焚,卻萬般無奈。這些心理問題很快反應到身體上,臉上膚色變差,長痘,夜里睡覺失眠,不安。
我們兩個都需要一個解決辦法。容小姐選擇暢快地吃一頓,我選擇認真地哭一場。事畢,一切恢復正常。
我知道,這是件很小的事情,小到說出來會讓人覺得矯情。我可以用那些雞湯來安慰自己要堅強一點,不能哭。可人有時候就是那么矯情,那么脆弱,就是這些小的微不足道的委屈在找不到釋放口的時候會一點點侵蝕你的心,最終讓你不堪一擊,然后在某一個時間點瞬間崩塌。與其讓別人來觸發那根導火索,為什么不自己學著排解,提前清理掉這些毒素?
或許現在你的身邊有人陪,有人安慰。可是人生的路那么長,沒有人能陪著你走到最后,總有那么一段路你得自己一個人走。所以我們得學著解決問題,學著釋放情緒。正是你學會的這些獨自釋放情緒,解決問題,排除壓力的能力會一步步讓你的內心變得不那么玻璃,讓你能夠堅定地繼續走下去。
兒時的玩伴,曾經的閨密,兄弟,或許終有一天會淪落到再見面只能話當年的地步;遠在他方的摯友,無法體會你的心情,拿起電話,話到嘴邊也只能咽回去;近在身邊的知己,最多只能陪在你身邊,聽你訴說,或者安慰你幾句,最終要主動走出來的還是你自己。我最懷疑的一個詞是“感同身受”,事情沒有發生在你身上,你就沒辦法清清楚楚,切切實實地體會到別人在那一刻每個神經細胞向外擴散產生的難以言表的情緒。這一秒你的情緒無人傾訴,只能自己吞咽消化,下一秒就再也沒有了傾訴的欲望。你就這樣在一次次的自我調節與自我消化中慢慢成長。
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意識到那些曾經在我生命里出現的,曾經一起玩笑打鬧,促膝長談的同學,朋友,和我的人生軌跡開始慢慢分離了呢?大學以后每次放假回家聽說那些小時候的玩伴,初高中的同學,一個個都結婚有孩子了,只覺得時光飛逝,但我只是覺得他們在人生階段的步伐上比我快了那么幾步,在心性上并不一定就比我成熟。直到那次去新鄉,看到那個曾經的大男孩如今已變成一個成熟穩重可以撐起一片天的男人的時候,我才清晰地開始明白,讓我們人生軌跡開始不同的不是我們的年齡,而是那段我們必須要一個人去經歷的歲月和走過的路。在你所看得到的光鮮背后,別人不知道是怎樣一點點地消化吞食掉那些黑暗的情緒,走過那段艱難的歲月的。
或許每個人選擇的處理傷痛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人選擇在美食里大快朵頤,在吃的痛快享受中忘掉;有些人選擇在煙霧酒精中麻痹自己的神經;也有人選擇在靜靜地冥想中慢慢消化。而我恰好選擇了相對劇烈的那一種,準備好紙巾,水,讓自己痛痛快快,酣暢淋漓地大哭一場,讓所有的傷痛,委屈,無奈,不快,都隨著眼淚奔涌而去,見過我哭的人都會被我嚇壞,說從來沒見過哭得這么慘裂的人。其實,這也只不過是我發泄的一種方式而已,哭得越劇烈,排解得越徹底,哭過之后,往往一身輕松。不管選擇哪一種,你都會在這么一段獨自掙扎的歷程中慢慢成長,那些你一個人經歷的歲月,一個人走的路,終究會變成一個個強有力的武器,幫助你跨過一個又一個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