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什么,決定我們的一生?
我常常想,是什么決定了人的一生?為什么有些人生而不凡,哪怕是在荊棘中,也能一路高歌,從不氣餒。
有人說,是理想。理想讓我們有更高遠的追求,但這追求在最初的時候,往往懵懂,又是什么,讓理想得以被挖掘,進而閃耀整個生命呢?
討論生命這個話題,要么淪于空泛,要么陷于沉重。決定我們人生的,從來不是單純的一件事情,決定我們人生的,是一個又一個的選擇。
我們擁有什么樣的人生,并非生來注定,但卻常常由選擇而改變航向。
命運詭譎,歐洲中世紀是歷史進程中最為黑暗的一段,那黑暗中,蘊含著無盡的危險,無數人的命運就此沉淪,被時代裹挾,終其一生,也沒有活成自己渴望的模樣。
可盡管如此,依然有人迎難而上,他們是勇士,他們是英雄。我說的,正是肯·福萊特的《暗夜與黎明》。
2.英國殿堂級作家:肯·福萊特
我很慚愧,以前從來沒有讀過英國作家肯·福萊特的作品。但真的是一讀起來就上癮。他被譽為英國殿堂級的作家,名不虛傳。足足有近1000頁的《暗夜與黎明》,曾經在我眼中,是個不可能完成的存在,他的筆力真是讓人欽佩。
完全是史詩級的手法,背景恢弘,歷史厚重,人物命運波瀾起伏,情節動人,意韻深遠。我由此,而喜歡上了肯·福萊特。想必以后定會搜集來他的所有作品,讀個暢快。
更多關于肯·福萊特的介紹,我不想多說,因為了解的人,自然懂得。不了解的人,說再多,也無法開啟閱讀大部頭的勇氣。
是的,他的作品都很長,總是1000多頁,出場人物眾多,前期閱讀的時候,需要細細梳理其中的人物關系。尤其是外國人名,常常長得很像,又很長,實在是讀起來感覺困難。
可你一旦突破了這層困境,便會進入一種新的閱讀境界。肯·福萊特文筆流暢,故事情節最是吸引人,史詩級的長篇著作,眾多人物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之下,開疆擴土,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正悄然改變著命運。
3.《暗夜與黎明》
從書籍內容的時間上來看,它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中世紀三部曲以前,屬于英國一段很混亂的時期,它既有暗夜的掙扎,又有隱約的黎明。
《暗夜與黎明》的主人公,其實有三個。貫穿始終的,是一個造船匠的兒子——埃德加。他是整個故事的見證者,同時,也是最具有革新意識的一個人。雖然他隸屬于勞動階級的最底層——因為戰爭,他流離失所,只能背井離鄉,開疆擴土,但他憑借個人的智慧,抓住了一個又一個機會,讓生活得到改善,讓命運得到轉機。
我尤為深刻地記得,他懷抱著對于造船夢破滅的失落,堅毅地選擇開墾一片貧瘠的土地。是埃德加的母親,為他爭取到了渡口泊船的工作,從此,他不再是一個農民。因為維護奴隸布洛德,埃德加和雇主鬧翻,重回農場,做起了漁夫。因為賣魚,他見證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在貴人的幫助下,他成為了采石場的場長,跟著修士學習,他最終成為了一個有遠見、有學識的建筑匠。
再后來,他成為一個大鄉紳,與自己愛慕多年的貴族女人結婚。
這是一個貧窮小子的逆襲人生,《暗夜與黎明》,埃德加是最重要的一條主線,整個歷史都在被黑暗裹挾,海盜猖狂,君王與貴族分庭抗禮,神職人員的腐化墮落,奴隸哀鴻遍野。他的命運改變,源于他的智慧,源于他的幸運,也源于他的不放棄。
清澈的追求,讓同樣特質的人互相吸引,它跨越階級,讓完全不可能有交集的兩個人相愛。從此,平凡的人生,變得不再平凡。如果沒有蕾格娜,埃德加的命運不會有如此大的轉折,也正因為這愛情跨越黑暗,走向光明,才更讓人動容。
蕾格娜,她是貴族之女,原生家庭幸福,極富政治智慧。被威爾夫吸引,蕾格娜遠嫁英格蘭,后發現是一個騙局。忍辱負重,她的生活,簡直可以和時下最流行的宮斗劇媲美。描寫蕾格娜在郡長家庭中斗爭的部分,是《暗夜與黎明》中,對人性寫得最酣暢淋漓的一段。
蕾格娜是最終的勝利者,可是,她也失去了很多。她失去了少女的清純,也不再幻想丈夫的青睞,她像一個男人一樣,操控政治,維護自身的利益。埃德加是她心中的柔軟,也是她命運最終的落腳點。
《暗夜與黎明》,最動人心魄的一點,就在于對埃德加和蕾格娜之間愛情張力的把控。這樣的兩個人相愛,一定是不簡單的。其中一定會經歷很多的心路歷程,明明肯·福萊特寫過那么多的激情片段,但唯獨埃德加和蕾格娜之間,始終是那么地純真。
也是彼此渴望的,在困境中攜手的兩個人,埃德加和蕾格娜,他們彼此的愛,是這暗夜中,是最動人的回響。
修士奧爾德雷德,他的命運改變,在于他對理想的極致追求。放在現在,他就是個傻子,可他遇到了伯樂,也追求到了自己的極樂。
4.尾聲
《暗夜與黎明》是一部優秀的小說,因為其背景的復雜和史詩著作般的長度,我感到深深的震撼。但在這震撼之余,我還覺得有點可惜。前半部分的開闔有度,讓我對這部作品滿懷期待,但它結尾于小情小愛,真的有點降低了本應有的命運的深刻性。
在著作的最后半段,所有的壞人都得到了報應,不是死于非命,就是正義的殺害。人物的命運,最終淪于臉譜化,開全上帝視角的主人公,它們的勝利,是小人物的一種悲哀。
本應留有回響的命運史詩,就這樣,成為了理想的歌。終究是一場夢,個人價值的實現,全靠幸運。
于是,小人物的奮斗,終究是一種奢望。人們只能沉浸于幻想,有一天公主的愛,能夠降臨到自己的身上。
還會再讀肯·福萊特的作品,不一定苛求悲劇的深刻,真實的圓滿,往往是有殘缺的。
就像肯·福萊特在扉頁上所說:只要堅持內心的原則,就能活得純粹而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