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開學季的來臨,新大一的孩子也從剛拿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的興奮,隨著開學日子的臨近,期待的心情中對新城市,新學校,新同學產生多少的陌生感和緊張感。
特別是那些從來沒有住過校的孩子們,他們的獨立性及自理能力比較差,還是習慣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所以說去外地讀大學對這些孩子來講是真正意義上的離開父母,離開熟悉的城市,心里有些不適應。
孩子適應能力強,最多不過一兩個星期,他們就會融入到新的環境去。有時也會想家,但想家就在有些特定的時候,比如特別餓的時候,特別冷的時候,大多時候他們會像小魚兒游進大海一樣暢游無阻,恣意尋求更廣闊的天地。
再說一下家長,特別是母親,從孩子出生,就好像被孩子套上枷鎖一樣,生活完全以孩子為主,給他做飯,做他洗衣,送他上學,陪他游戲及學習,就像是長跑運動員一樣,中途不能休息,漫長的18年時間,仿佛一夜間就到了終點。
孩子去了外地讀書,好多的家長突然覺得,身邊那個唧唧歪歪的小鈴鐺,突然不再粘在身上,到哪兒都發出叮叮作響的聲音,自己一下不適應。
我一個同事她兒子去外地上學后,特別想孩子,一跟我們提起孩子來就想哭,而且哭得很揪心,每次她看到兒子的房間空空的,就覺得心里也空空得一樣,止不住地落淚,同兒子視頻,感覺到兒子也在想家,并且極力抑制淚水的流出,她就更加難受,本來是要孩子國慶節回家的,但就因為想念孩子,決定還是讓他八月十五先回家一趟,雖然今年八月十五距離國慶節只有一個星期時間,但對于想孩子的母親來說,感覺一個星期都要比18年說來漫長。
還有個朋友,還是把自己的18歲孩子當成不懂事的小孩子,擔心他在外地的衣食住行,每天都會打幾次電話詢問孩子的天氣情況和飲食情況,想念孩子時會爬到當地最高的山頂向著孩子讀書的方向深情眺望,情景為之動容。
孩子和父母這種親情,真得是讓人感動和珍惜,但是孩子總有一天都要翅膀硬了,去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都會有這樣一個過程。
為人父母,應該和孩子一同度過這個過渡期,現在交通和通信都比較發達,剛開始可以經常通通電話和視頻,也可以到學校去看看孩子。
但是不要被我們的想念打擾到孩子,因為孩子是去上學受教育,是去收獲知識,他有他自己的生活和他的計劃,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這種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節奏,讓孩子塌下心來去學習。
父母可以安排一下自己的生活,比方說,之前想去而沒有成行的旅游,可以安排游一下,想學的而沒有時間去學的興趣班可以去報個班學一下,想去但沒有去成的聚會可以去參加一下,一來是陶冶我們的情操,二來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第三可以鍛煉我們的身體,對孩子來說,他們也很放心的讀書與安排自己的生活了。
與孩子的溝通呢,不用太頻繁,一周一次就可以,沒有要緊的事情,最好先給孩子發條留言,讓他有時間時給家里來個電話,不要貿然地給他打電話,因為他們的學習計劃和時間我們不能準確把握,不合適的時間給他打電話反而耽誤他的事情。
通話內容方面,他講的小事情他說什么我們聽什么,一些重要事情上能給他一些指導性的建議,讓他能有個正確的方向。慢慢地父母和孩子都會適應了這種生活,孩子和父母都是獨立的個體,早晚都有各自的生活圈,各自努力,活出各自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