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塵寰
看到“龍貓”這個詞,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宮崎駿老師的動畫作品,不過也不排除有些喜歡小動物的人,看到這個詞第一時間會想到那種膽小并且比較容易抑郁的寵物,毛絲鼠。
龍貓,作為吉卜力工作室的吉祥物,出現在工作室成立之后的每一部動畫電影片頭。
記得第一次看到龍貓這個可愛的形象,是在看《千與千尋》的時候,當時我還奇怪為什么會在片頭弄上這樣的畫面,那時尚年少的自己根本不知道有一個喚作“吉卜力”的工作室,也不知道有一部比《千與千尋》更早的動畫電影,叫做《龍貓》。甚至,在當時年少的自己腦海中,都不知道有宮崎駿這么一個動畫大師。
隨著年歲漸長,接觸網絡,才對宮崎駿老師和吉卜力工作室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吉卜力工作室出品過不少動畫作品,其中長篇作品中有不少都是出自宮崎駿老師之手。雖然宮崎駿老師的每一部作品,都可以讓人叫得出名字,但并不是每一部作品我都完完整整的看過。
就像《龍貓》這部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雖然這些年聽很多朋友說過,也在網上看到不少影片中的截圖和花絮,但今天卻是我第一次從頭到尾完整地觀賞整部作品。
《風之谷》和《天空之城》這兩部長篇作品擁有令人贊嘆的宏大世界觀設定,作品傳遞而出的主旨也極度深刻,涉及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
相比較而言,《龍貓》這部作品想要傳遞和表達的則簡單純粹得多,如果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的話,我覺得應該是“愛”和“純真”。
“愛”,既是家庭中父母之間的相遇以沫之情,也是姐妹之間的互相關愛之情,更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舐犢情深。當然也包括了,村民之間的淳樸關愛,以及龍貓所代表的大自然對人類的包容。
“純真”,則是特指了一種童年時的單純,所謂熱愛萬物的赤子之心。
《龍貓》,是一部極其容易讓人回憶起童年生活的作品。除了與三只龍貓有關的劇情之外,其他幾乎所有的情節在我們的記憶中都曾發生過,它是如此得貼近我們曾經擁有過的生活。
小月、小梅一家剛搬到鎮上時住的房子,讓我想起十幾年前老家還沒造樓房時,那間紅磚黑瓦的兩層屋子,也是有那么一些古舊的氣息,我也曾經和小伙伴們滿屋子亂竄,追逐笑鬧。
雖然那時家里的院子不像小月他們的新家院子那么大,但我也總能和鄰居家的小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即便只是簡單的跳房子,躲貓貓,都能讓自己覺得異常開心,亦如作品中的小月和小梅一樣,只不過是一些很簡單的鄉村生活,卻能讓她們開懷大笑,找到其中的樂趣。
童年時的我們,不也是如此嗎?擁有最簡單的幸福和最純真的笑容。
或許這就是擁有童真和丟失童真的區別吧,就像是現在的我們,已經不再會像年少時那樣擁有簡單的快樂和燦爛的笑容。現在的我們,像極了作品中的那些成年人們,再也不能看到只有孩子們才能看到的“龍貓”和“龍貓巴士”。
所謂成長的代價,也許就是如此吧。
作品中的龍貓,亦如童話作品中的精靈一樣。駕馭自然萬物,體味天地本心。不然它們又怎么乘風飛翔,又怎么讓那些剛撒下的橡果子在祈禱中瞬間成長為參天大樹呢。
孩子們給予的是最純粹的好奇和最燦爛的笑容,而作為交換,龍貓回饋的卻是最難忘的回憶。
《龍貓》,這部作品適合喜歡懷舊和追憶的人去觀賞,因為它很容易讓人回憶起童年時的歡快時光。
抓魚、摸蝦、追兔子、爬樹,記憶里的天空似乎總是蔚藍的,好似從未密布烏云,記憶中的太陽也總是熱烈的,時光好似一直停滯在盛夏,一轉身仿若就能看到小伙伴們最燦爛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