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在聽雨

【2016年11月10日,周四,天冷了,外面下著雨,我寫下了第一篇隨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被劃分到“心靈音樂人”的類別,可能從我開始寫第一首歌以來,就按心情迸發的靈感來即興創作旋律——或許這就無意誕生了很多“走心”而非“走神”的音樂作品。
作為一個懷舊浪漫主義者,我的第一個工作室選址于兒時的舊鬧市區、工人文化宮旁一個叫“深圳戲院”的大樓里,工作室隱秘的藏在四樓和五樓間的夾層里,因為有一扇面向公園的大窗,可以眺望到公園的大湖和湖邊那棟“白宮”——這令我毫不猶豫的把“家”安下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個人工作室的存在,是我試圖把生活和工作融合,體會自由的感覺。在浮躁的物質城市里,這種生存方式十分另類,證據是每當我在悠閑的彈鋼琴,旁邊管理處的吵鬧聲、電話鈴聲卻此起彼伏,此外,很多學生或朋友把工作室當成了禱告間,因為我懷疑自己猶如神父一樣,總是充滿耐心(好奇)的聆聽他們對于社會、工作、生活和感情的抱怨(此間也發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奇葩經歷,以后再詳細描述)。
從那時候起,我開始追求 “活在當下”的狀態,庸俗點說,就是一切看心情。有時可以上一天課,有時可以踩一天單車上大山(每當騎車回來,碰到一身正裝的管理處主任,他總顯出一副驚嘆的神情,仿佛在說,這人是來打醬油的嗎?)而這種狀態,卻意外讓我發掘了音樂創作的奧秘——先讓自己與周邊的環境完全融合,再順其自然產生創作的情感、靈感。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一年,深圳的雨季來了,每當下雨,我就馬上靠在窗旁的沙發上,先是望向遠處的公園,享受偷窺游客們狼狽四處奔逃的樂趣,之后再聆聽窗外傳來的“雨滴奏鳴曲”,這是令旁人難以理喻的、摩羯男最為陶醉的美好時光。
但有一種雨天,卻格外不同。
那一天是4月2日,午后,我被陣陣雷鳴驚醒,天氣瞬間昏黃,南方人都熟悉這種不是一般的雨天,大暴雨即將來臨!我趕緊把窗關好,把一陣狂風隔絕到室外,這時,下雨了。
起初,聽到“嘀嗒”、“嘀嗒”的小雨點,慢慢的,雨卻越下越大……變成大雨滴“噼啪”、“噼啪”狠狠的敲打著窗戶,無數雨珠朝我迎面擊來,似乎要把玻璃粉碎!雨仿佛要穿透我的身軀,窺視我的靈魂!許久——我默默的站在那兒發呆,想起了已經過去的一些人、和無法挽回的一些事,被一種悵然若失的情感籠罩著……我走向了鋼琴,即興創作了幾段旋律,窗外依舊狂風暴雨,室內卻異常平靜,伴隨著音樂,一種濃郁而浪漫的氣氛在小小的空間里蔓延,令我熱淚盈眶(這叫“連自己都被自己感動”?)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就是《聽雨》一曲的由來,這就是當時創作中彌漫的那種情緒。之后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首先是那天雨停后,有兩個女學生來上課,我把曲子又彈了一遍,她們其中一個聽哭了,另一個纏著要譜子。于是感覺這是一首不錯的作品,馬上興沖沖的打了個電話給北京的發小(當時初出茅廬的古典),誰知他只是淡淡然的回了一句:“呵呵!等你的音樂有一天可以把所有人都感動了,那才算牛逼!”
兄弟其實就是口硬心軟,之后,古典支持了我在北京的演奏會,讓我把《聽雨》的情感傳遞給更多的朋友……

點擊聆聽《聽雨》

原創音樂作品:
網易云音樂人【作曲人Rocktim】
原創配樂作品:
《星座學院》劇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