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公益人是靠“情懷”過活的人;他們為了心中的理想,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平凡前行、特立獨行。
在善工,也有這樣的一群人,為了那份品質與尊嚴,他們做著自己的選擇,堅持著自己的堅持。今天故事中的婷老師,就是其中之一。
一封有“情懷”的求職信
“昨晚我看了中國正能量,看到你們為這樣一群特殊群體無私的奉獻自己的愛,我真的很感動,看到重度腦癱兒童,在你們的幫助下能夠做這么多事!看到胡老師強大的內心,臉上時刻洋溢的笑容,我的內心被深深的震撼到了!我覺得你們真的太偉大太了不起了。我也很想為這些孩子做點什么,哪怕只有一點點!”
2014年6月,婷老師給機構發來了一封很長的“求職信”,真誠的介紹著自己家庭的近況換工作的原因,生澀的講解著自己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到的機構信息。一個人事主管,放棄過往的工作經驗,為了一個節目的觸動,選擇了從零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確實夠“任性”。
胡大說:“大齡心智障礙成人的ISP(個別化服務計劃),更多需要支持者本身熱情度,從婷老師的“求職信”,看到了她的真誠和善良,如果勤奮努力,相信能成為一個好苗子。”
初生牛犢不怕虎,有娃就敢接
為了心中的“情懷”,追尋著意義與價值,婷老師進入了機構,開始學習做一名ISP老師。當被問及,毫無特教經驗的她,有無擔憂顧慮時,她笑笑說:“我當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雖然沒有接觸過特教,總覺得事在人為,只要努力沒有什么做不好的。”
當接觸孩子以后,婷老師才知道,特殊教育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僅僅憑滿腔的熱情,并不能成為一個好的老師。開始四處的“求醫問藥”,白天向同事們請教情緒處理方法,晚上回家惡補理論知識。
開始的目標很簡單,就想能多為孩子們做點什么。想通過自己的熱情和真心,去打動孩子們,獲得家長和團隊的認可。
不成熟的心態,團評遭質疑
2015年,那是入職一年多后的一天,她帶了一年多的孩子突然情緒大發作,動手抓了她。孩子情緒發作時無意識的動作,卻讓她崩潰了。
她說:“我當時心里也在默默的告訴自己,要忍著去找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孩子發脾氣本來也是正常的。可越想越覺得,我用心付出一年多,他居然會傷害我,就是覺得很委屈,眼淚止不住的就出來了。當冷靜下來,也知道當時的表現太失態了,并不是一個成熟老師應該有的反應。”
從那件事后,團隊成員對她的質疑更加嚴重,有人認為她非科班出身,有人認為她太感性,讓她不太適合這個崗位。2015年底,機構推出“德爾塔考核體系”,對在職員工團隊進行半年度基礎考核,考核內容中有一項是團隊測評,全體的伙伴為彼此的職業精神、工作專業度等進行打分。這次的匿名測評結果,讓她受傷不輕。
用一年的時間,給自己一個蛻變
當得知自己的團評結果時,感性的她哭腫了眼睛,總覺得這么努力,卻沒有被人看見。她找“老師”分析原因,“老師”告訴她:“有時候,所處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顏色就不一樣,現在你或許被看成了灰色,但重要的是,你自己認為自己是什么顏色,想成為什么顏色的人”。
她是一個渴望被認可的人,希望自己的閃光點被人發現,所以她一貫高調,但她卻不是一個自負的人,當發現自己不對之時,會進行自我的反省,進行自我的調整和改變。這一年,認真的進行分析后,她也明白了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老師,除了自己的熱忱、在專業上需要突出、在心態上也需要學會自我調適、更需要得到團隊的信服。
2016年,是婷老師低調改變的一年,盡管到了年底競選小組長時,她仍然未能如愿,卻更激起了她證明自己的決心,用時間慢慢積累著自己的改變,用時間證明自己能行。
從孩子角度出發,與家長“合作”
“作為一個媽媽,最初我是懷著敬仰的心態和家長們相處的,特殊孩子的家人很好的撐起一個家庭,為孩子們付出的一切,都是讓人感動的,總覺得應該為他們多做些什么。可到后來才發現,自己變得專業一些,課余時間多給家長們支支招,彼此的配合不僅讓孩子有了很大的進步,也讓溝通愉快了許多!”
通過3年多的學習總結,婷老師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ABA的強化、消退等技巧,但她更傾向于,與新接手的學員建立感情。她會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主動滿足孩子們的某些需求,但現在建立感情的方法,卻并不僅僅再是簡單的付出情感,而是有“小心機”的融入一些專業技巧,從而達到建立彼此的信任關系的同時,讓孩子們也潛移默化的學習一定的“規則”。
她說有一天,不太善于表達的宇宇站在面前,突如其來的說“婷老師,我愛你”時,她是幸福而感動的;曾經“小皇帝”般的銳銳,在家長的配合下,變成了現在的萬能小幫手,這是讓她很欣慰的。
終身學習,初心不忘
“以前,我想成為一個傳說般的女強人,拼命的工作。有孩子以后,想要成為一個辣媽,努力的將家務和工作都做到極致。經過三年多的時間,突然發現自己平和了許多,只想成為一個好的老師,于我的學生們,我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于我的女兒,媽媽是一個好的榜樣。”
為讓自己成為一個好的老師,能夠更扎實自己的基本功,她重新報考了教育學專業,開始像大學生一樣專研教材,為考試需要在輔導完女兒作業后,悄悄的復習到深夜。為了自己最初“任性”的理想,成為能夠幫助更多特殊孩子的人, 在讓自己變得更專業的路上,她從來不肯停歇。
三年多的時間不長,從菜鳥時期的不適,到成為優秀特教老師后的游刃有余,都需要付出無數的汗水和熱忱。或許婷老師,并不是最最優秀的老師,可她的成長歷程,卻在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崗位,最怕“用心”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