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談談錢和幸福的關系。
錢,是人類發明出來用于驅使人類進步的工具之一——通過發動大規模協同勞動。
錢,可以引萬眾創業,無數英雄競折腰。
錢,可以讓幾萬人的企業整齊劃一、有序運轉。
錢,是一種動員人的手段。
你有心做事,造福大家、造福社會,并且你有真才實學把事干好,你才需要錢,需要這種動員人的能力。
否則,你并不需要擁有超出溫飽的錢。
如果你有了,那是壞事,不是好事。
因為錢在實質上會降低你幸福的能力。
快樂是幸福的源泉。
從創造價值中獲得成就感,是快樂幸福的能力。
一個有100萬的人,是樂意去掙1萬的,并從中收獲滿意和開心。
一個有1億的人,只有掙100萬的事他才看得上,只掙1萬對他而言不僅不會滿意和開心,反而會帶來沮喪和失望。
所以王健林說,“不妨定個小目標,先掙1個億”。因為相對他擁有的財富而言,1個億的事是幸福的“起付線”。
而在這個世界上,掙1萬的機會顯然要比掙100萬的機會多得多,掙1個億的機會顯然要比掙100萬的機會少得多。
所以,錢越多,獲得幸福的門檻就越高,幸福的能力也就越低,幸福的機會也越稀少,也就越難以獲得幸福。
同時,更“糟糕”的是,能掙1個億的事,其中承受的風險、對能力的要求、對精神的壓力都要比掙1萬的事大的多的多。
而收獲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從本質上來講,卻可以相差無幾。(注意是“可以”而不是“一定”)
這是由人類的生物化學結構決定的。
掙100萬帶來的快樂激素分泌量并不會是掙1萬的100倍。(真的分泌100倍,人就掛掉了)
身體會以等比數列提高閾值。
比如擁有100萬提高到1億,掙1萬就得提高到100萬才能收獲等量的快樂幸福感。
而收獲負面情緒和壓力的概率卻提高了100倍。
“無國界醫生”奔赴全球極端危險區域拯救生命,NGO們熱衷公益行動,志愿者們為國爭光……
凡此種種,都可以證明,不是錢帶來幸福,而是創造價值的行動帶來幸福。
在市場經濟和商業社會中,錢是衡量價值創造的標準。
幸福“起付線”太高,縱然做成了事、創造了價值,也無法收獲幸福。
錢越多,幸福“起付線”越高,幸福的能力就越低。
要做金錢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奴隸。
原發微信公眾號startupmost《最創業》 20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