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時間管理實踐一年有余,反思自我,“收集”是第一個需要理解和實踐的概念。沒有進行時間管理的原始狀態,我也是個努力生活的人,可是要做的事情很多,學習、工作、生活,千頭萬緒,總是感覺忘東忘西、顧首不顧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明明一件事情就在眼前,可就是想不起是什么事情,各中郁悶自是不足為外人道。
去年四五月份,在喜馬拉雅聽了葉武濱老師的時間管理課程,才明白,大腦是性能卓越的cpu,可若作為內存或者硬盤卻是極不合格的,簡單來說,大腦的優勢在于思考,而對于事件的記憶卻不僅記憶量小而且記憶時間短暫,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總感覺記不住事情的原因。
其實我們從小就有這樣的經驗,小學的時候老師布置家庭作業,都會讓我們拿一個小本子記下來,害怕回到家就忘記要寫什么作業了;長大一些,老師也常常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讓我們課堂聽課的時候一定要記筆記。道理我們早就聽過,可是我們誤以為這只是學習的方法,錯誤的縮小了他的應用范圍;或者說,長大了,脫離了學校和老師的束縛,我們就看輕了記錄收集的作用,而高看了大腦的記憶能力,現實顯然“殘酷真實”。
往大了說,每一個事件,都是我們對自己的承諾,可是如果沒有及時收集,我們可能常常忘記踐行這些承諾,這就導致心里總是“存著事”,總是感覺有什么事情沒完成。我們都明白,做人不可言而無信,對他人的承諾都會努力踐行,對于自己對自己的承諾則常常不遵守,細想起來,倒是有一些不安和愧疚。因此,把心里的事情,都記下來,黑紙黑字,不論是對別人的承諾還是對自己的,都記錄下來,也可換內心的安穩與釋然。
往小了說,工作生活學習,生活的每一個板塊都有很多事項待處理,很多人自覺心內了然,不屑于記錄,但是不可否認,哪怕一件事情忘記處理都可能引起“蝴蝶效應”。哪怕去一趟超市,如果沒有提前列出購物清單,回到家都可能發現忘記買了什么,何況是更為復雜的生活呢,大腦在“記事情”這方面真的沒有那么厲害。
試著來清空自己的大腦吧,把大腦里千頭萬緒的想法都寫出來,拿一張白紙,寫下包括所有的待辦事項、你的計劃、千奇百怪的想法等等內容,收集大腦里的“存貨”。
這里有三條小建議,一是這件事情需要專心來做,你需要專心的坐在書桌前認真梳理,花上至少一個小時的時間,仔細梳理收集。二是你需要至少寫下50條這樣的想法,然后用一周的時間不斷完善,第一次的收集工作盡量要做到徹底,徹底把大腦清空。三是大腦中不再浮現出任何事件的提示信息時,即意味著你的首次收集工作進入尾聲。若此后你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時,沒有一絲分心,那么你就已經達到心如止水的境界了。
或許剛開始,你會對要收集什么東西沒有眉目,戴維艾倫在《搞定一》中,制作了“未盡事宜的引子清單”,我會結合自己的一些心得,把清單列明,大家可以根據這份清單,發現潛藏在大腦各處的問題,更好地找出所有需要收集的事情。
工作方面:已經開始但是尚未完成的項目;需要開始進行的項目;對別人的承諾;需要進行的交流,電話、郵件、信件等;需要完成的文字材料,報告、文章等;需要確定的會議;需要閱讀和回顧的重要資料;計劃和組織整理工作;等待他人完成的任務;與銀行、客戶之間的工作;辦公場所方面的問題;職業發展與培訓等內容。
生活方面:已經開始但是尚未完成的項目;需要開始進行的項目;對別人的承諾,包括配偶、家庭、孩子、朋友等;需要進行的交流,對家庭、朋友等;即將發生的事件,生日、周年紀念日、婚禮等;要做的事情,如要去的地方、要見的人;個人管理方面,如投資、保險、貸款等;住房相關事項,如裝修、買家電、整理衣櫥等;健康相關事項。
學習方面:已經開始但是尚未完成的項目;需要開始進行的項目;對別人的承諾;近期想看的書籍、想學習的課程等;近期想要輸出的文字等;近期學習計劃。
請相信我,找一個時間,放一段和緩的音樂,來一段和自己的對談,拿出紙筆記下大腦中的各類事件,梳理你和自己約定、和別人的協議,收集千頭萬緒的想法,堅定的邁出推動生活規律的第一步。已經開始但是尚未完成的項目;需要開始進行的項目;對別人的承諾;
科技進步,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這也給了我們足夠的條件擺脫紙筆的束縛,收集工作并不是到這里就停止了,接下來我還會說,寫在白紙上的收集清單如何結合手機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敬請期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