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今天看奇葩說,辯題是;有兩艘船,一艘上面有118人,一艘上面是1人,這時候需要按一個按鈕,把只要一個人的那艘船炸掉,這118人的船上的人才能活下來,按還是不按?
辯論剛開始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選擇了犧牲1人,保留118人的那艘船。兩位團長高曉松站在不按的那一方,蔡康永是按的那一方。辯論到了最后,蔡康永倒戈,選擇了不按。他說了這個辯題的出處,電影蜘蛛俠中,一船的囚犯需要按一個按鈕,滅掉另一船上的老百姓,可是最后沒有一個人去按哪個按鈕。
我們需要有所為,更要有所不為。高曉松說大節(jié)不辱,節(jié)目可以是搞笑和逗樂的,在大節(jié)的問題上,守住自己的底線。辯論每期是需要淘汰一個選手的,這一期臨時改規(guī)則,沒有淘汰一個選手。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從辯題和辯論規(guī)程中帶給我們的思考,超過輸贏本身。
這期節(jié)目我特別感動,若在這樣的選擇里,我知道我選擇的是不按。記得有片短文:哥哥問弟弟,若殺了那個小朋友,可以救全城的人,殺不殺。弟弟小聲的說:不殺。
生命的平等不是犧牲少數(shù),成就多數(shù);不是犧牲他人,存活自己;不是因為年紀大或者身份的特別,就可以被犧牲。生命,有他的底線和尊嚴。而我,愿意守住這份底線和尊嚴。有所為,有所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