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我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不知不覺的混沌生活進入了后知后覺的意識生活,同時把部分意識轉換成了實實在在的行動。
關于工作
休完產假,再返回工作崗位,一度很糾結。我遇到了事業的低潮期,找不到突破,也找不到意義和價值。我想辭職,尋求更有挑戰,更有前景,同時收入更高的工作。可是又沒有足夠的底氣和能力開啟新的領域。
帶著這種困擾,我開始尋找解藥。找人聊天,看書上網了解別人的經歷,再加上不斷地思考,我決定先擱置工作上的兩難境地,拓展自己的關注范圍,比如規劃自己的斜杠人生,比如研究理財之道,于是發現問題并非來自工作,而在于自己思維的局限。
當思路打開后,我意識到不能把實現人生價值單單與工作捆綁在一起,業余時間恰恰很關鍵,又經常被忽略。不妨踏踏實實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學習積累、提升自己,開拓自己,終會守得云開見月明。
我愿意相信吸引力法則再次發揮了作用。我的工作也開始幫我創造學習機會。2016年我累計參加了近7周脫產培訓,調換了4次崗位,接觸到不同性質的工作和更多經驗豐富能力突出的領導。工作的附加值大大提升。
關于健康
自從當了媽媽,自從家人患了重癥,我便開始認真地對待健康問題,這是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家庭的責任。
2016年年初斷奶后,我算是真正著手健康管理(在我這個拖延癥患者看來,喂奶是不運動的最佳借口,其實兩者完全不沖突)。我強迫自己晚上與孩子一起上床睡覺,以至于現在必須在十點前睡覺,再晚居然就睡不著了(不知道是不是習慣早睡的后遺癥)。工作日的中午是健身時間,除了去健身房,還會到單位附近的工作室學跳爵士舞(晚上睡得早的好處之一就在于不需要午睡),2016年已經成功減掉30斤。飲食結構也在盡力調整中,爭取少吃多餐,目前“多餐”達到了,“少吃”還需努力。最后,我還為自己買了一份健康險。
所謂健康管理,就是堅持規律生活,堅持日積月累,就是在做選擇時,把健康放在首位。
關于金錢
以前,我對錢是沒有什么概念的,并不是說我花錢總是大手大腳,而是在該花錢時舍不得花錢(比如寧愿等半小時公交車,也舍不得打車),在不該花錢的地方亂花錢(這里就不舉例了,說出來都是淚),
但是,2016年我寫了三篇理財的文章,對于金錢的態度,我的原則是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讓金錢最大限度服務于生活的品質、興趣愛好,豐富視野和體驗。
我在《當我發現時間不夠用時》里提到,我愿意花錢買時間,也愿意為了節省時間放棄一些小利益;我也愿意花錢買品質買效率,就像我在關于精致生活的文章中寫的那樣,我會購買數碼產品,更新居家物品,和小區的媽媽們定期團購鮮花;我還愿意花錢買質感,下血本燙染新發型(要知道我之前理發不超過30元,順便說一句發型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下定決心改善膚質(于是有了一篇關于化妝的心得),淘汰掉70%的衣服,在這個冬天購置了兩件羊毛大衣,兩件羊絨毛衣,兩件羽絨服,一水兒的大地色,基本款,至少能穿20年。
關于核心價值
一提到核心價值,就會讓人聯想到高高在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直到看了《決斷力》、《精力管理》這類書,我才開始明確自己的核心價值。
上大學時,老師問我會不會為了事業犧牲家庭,我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會。一副傲嬌的樣子。所以,當我很享受和芳芳在一起的悠閑時光時,當我嘗試畫畫時,當我興致勃勃研究理財時,我困惑了。這些事情和職場精英有什么關系呢?那個曾經看過三遍《杜拉拉升職記》的我去哪兒了?
但是,當我看了更多的書,了解到更多的人生可能,我恍然大悟。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啊,畫畫、寫作、閱讀、理財,看話劇,看演出、旅行……不斷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當然我還是會為了生活拼搏,但并不妨礙我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地做以上這些事情啊!
這就是我的核心價值!
所以,2016年,我看了至少30本書,推送了46篇文章,寫了兩本日記,給父母手寫了1封信,又開始畫畫了,我很高興,在帶娃之余我仍然有自己的生活,我很高興,我正做著我想做的事,而不是“等我有時間了,等我有錢了,等我……”再做。
2016年,34歲的我問自己,是不是覺知得太晚。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無所謂早晚。
正如摩西奶奶的人生隨筆——人生永遠沒有太晚開始。
說實話,未來五年的計劃還沒有完全想好,但是2017年的計劃基本有了雛形。雖然2016年收獲滿滿,但主要都集中在“大政方針”層面,在時間、精力管理上、在戰拖方面仍然有巨大的潛力需要挖掘,所以2017年我制定了可量化的目標。
1、至少寫70篇公眾號文章(每周1至2篇)。
2、畫52幅畫(每周1幅)。
3、至少看52本書,做10個完整的讀書筆記,寫10篇讀書心得。
4、系統學習心理學和寫作(目標省略,主要靠自覺)。
5、健康減肥10斤,回到生孩子以前的體重。